納蘭兄提的兩點:
1、五十一、五十二章:
“道生之”,“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讓人困惑,道與萬物的關係,像是母親生孩子,道born萬事萬物。
不能簡單這麽理解。老子隻是為了方便,用母子打比喻,好像道是母(玄牝、天地根),天地萬物是子。在道家,這裏的“生”,可以指包括但不限於幻化、顯現、呈現、聚散、創造等。更多appear, form這樣的意思。沒有明確僅指幻化。(具體怎麽來的,道家表示不知道。-:)
打個比方,水在冬天變成冰,你可以說“水生冰”,但不是水born了冰;一根木材做了把椅子,不能說木材born了椅子。
不過,道德經第一章是總綱,“此兩者,同出而異名”,老子已經明確指出,萬物與道,皆是道。打比方,隻是方便理解,看不到摸不著的那一麵,那才是根本。
2、關於道和德的關係:
道是本體,道是無德的,無所謂德。就好像人家說列子貴虛,列子說“虛者無貴”,既然都虛了,還貴什麽。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天地接近於道,都無所謂“仁”的。
德這個東西,是從萬物這個“用”這一視角、層麵來看的。假設道是完美,你“得到”多少,得到的多,就是德。好比光是本體,萬物可以反射多少,反射得多,就亮,否則就暗。“玄德”就是你丫No. 1。
關於道德經的道德,我以前單獨寫過一篇,請參考:
從三上悠亞說起,什麽是老子的道德? - 陶陶三發表於 文化走廊 - 論壇 | 文學城 (wenxuecity.com)
總體說來,佛道兩家,一支並蒂蓮,一花開兩葉而已。我同意,沒有大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