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中的法國,我的理解

來源: 2022-08-01 19:01:50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因為之前的回帖裏提到了這碼子事,我來說說我個人的看法,

如果隻用一個詞來形容二戰中的法國,那就是“沒法打”。“真的沒法打”,“完全沒法打”。

你看一戰,法國從左下俄國從右上,雙方夾擊德國。德國兩線作戰,雖然那個 Schlieffen Plan 沒用上,但還是單挑英/法/俄,幾乎沒落下風。
最重要的是,因為主要戰場在法國境內,法國的男子青壯年損失大於德國。在二戰開始時,德國男子青壯年人口大約有法國的兩倍。

二戰時,德國和俄國簽約合作,不用兩線作戰,可以單獨對付法國。法國則需要(potentially)二甚至三線作戰:德國,意大利,還有號稱中立但偏向德/意的西班牙。法國完全是被包圍的形勢。

所以在二戰的前半截兒,法國完全沒有勝利的可能。百分之零點一的機會都沒有。零。

----

在這種極為懸殊的形勢下,幾乎每個國家都會有(說難聽)投降派 / (說好聽)合作派。中國有汪精衛,法國有 Captain Pétain。英國當時也有很多投降派的。我個人認為不應該把他們打入十八層地獄。

Captain Pétain 是一戰中的民族英雄,戰功赫赫,所以應該不是怕死。我對他持同情態度。

但最最重要的是,一個國家/民族,不能都是投降派/合作派。所以英國出了丘吉爾,法國出了戴高樂,中國出了蔣介石。

在電影《至暗時刻》裏,丘吉爾對 King George 說(這個據說是曆史真的原話), “Nations that went down fighting rose again, but those who surrendered tamely were finished"

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講, Captain Petain & Captain De Gaulle 都是曆史必然的產物。

----

因為 Captain Petain 選擇了投降/合作,法國的海軍將歸屬於德國軍方的指揮。這一來基本是 double 了德國的海軍實力。

英國百般勸阻不成,隻好率先攻擊摧毀了法國的艦隊。

這一來又激怒了法國,讓投降/合作派更有了口舌。這樁子事,很難判定誰對誰錯,因為大家立場不同。我不敢枉評。

Captain Petain 後期的做法頗令人不齒。但那是後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