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為而治

來源: 2021-12-17 17:08:06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前幾天,好多網友在討論了無為而治的問題。什麽是無為而治呢?這句話源於《道德經》,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誌,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從這段話可以看出,《道德經》裏的無為而治並不是什麽都不做,是指人當有所為有所不為。該為就必須為之,比如使民不爭,不盜,不亂,這些都是必須為之的事。而虛民心,實民腹,弱民誌,強心骨,更是治國安邦的作為之事,不為就要禍國殃民。

當然,現在大多數的人講無為而治,是指的老子的另一層涵義,那就是要求從統治階級起到平民百姓,都能用平常的心態,虛無恬靜的人生態度對待世間萬事萬物,隻有心境平和了,對一切看得淡了,就少了所有的紛爭。這是道家一直所崇尚的理念,講究的是清心寡欲,心態平和。這是一種個人的修行,更是一種生命的智慧,是一種對“道”的追尋。我兄弟陶陶三,是道家的傑出子弟,他對這個的理解肯定比我要更深刻得多以後y有機會了,可以讓他來多講講。我是一個佛家弟子,在佛家的個人修行裏,也有類似的理念,講究放下執念,行心中無“為”之念。

總的來說,就是如果大家都能無欲無求,自然就天下太平了。

好了,問題來了,那能不能把無為而治推廣,從個人的修行,演化為治理國家,管理社會的有效方式呢?先不談這個方式的好壞,讓我們先看看曆史上有哪些無為而治的先例。這一下有些犯難了,好像還真沒什麽實際例子嘛。

其實真要找還是有的,在中國的曆史傳說中,三皇五帝,都是實施無為而治的先賢。問題是,現在的考古,連夏朝都沒有實證,更不要談那些虛無縹緲的史前道德高度發達社會了。還有一個例子,桃花源,同學們都有印象吧?

“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複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陶淵明寫這一篇小文,描繪了他做為一個道德高尚的隱士的終極理想,那就是遠離紛爭,遠離政治,無欲而安。問題是,桃花源裏的人做得到嗎?文中的最後一句話做了答複,“後遂無問津者。”

在真實的社會裏,到底有沒有人類無為而治的實例呢?我讀書少,到現在還沒有發現,歡迎同學們補充。但是,動物實驗是有的,一九六八年,美國的一個名叫約翰·卡爾宏(John B. Calhoun)的生物學家做過一個非常有名的實驗。他將八隻小白鼠(四公四母)被放到一個理論上可容納三千多隻小白鼠的理想環境裏,給吃給喝,沒有壓力,沒有規則,隨心所欲,性福美滿。他的本意是想看看,到底要花多長時間,這個小白鼠的理想社會,才能到達滿負荷的狀態。結果讓他大吃一驚,在人口(哦,不對,是鼠口)剛剛達到兩千左右,離滿負荷還很遠的時候,這個老鼠烏托邦,就崩潰了。而這個時候,實驗才進行了六百多天。同學們如果有興趣,可以看看這個實驗的詳細介紹。

當然,要說人類社會完全沒有無為而治的例子,也不盡然。我覺得十年文革,就很接近了。當時從上到下,打爛公檢法,無法無天。根紅苗正的紅五類們,都自詡是毛澤東的紅衛兵,他們說你是反革命,你就是反革命,說你是走資派,你就是走資派。那是一個陽光燦爛的日子,我覺得真的很接近無為而治的理想狀態了。

還是讓我們回到網友們討論的問題,我們的論壇,有沒有無為而治的例子呢?有,還真有!

現在的文學城,完全沒有版主,也不用講規則的論壇,比較典型的,是【網上談兵】,在那裏,你可以隨便罵人撒野,發空貼,刷屏,重複發帖,隻要網管沒發現,你甚至可以和網友親切地問候相互的祖宗十八代,那都沒關係。這是比較熱鬧的,還有一些無為而治的,像【文城往事】了,以及不久以前的走廊和書壇。我記得當時的走廊,長期的無為而治,你如果運氣好,有一篇文章被置頂,兩年都不會下地。當然,反麵的例子也有,現在文學城最熱鬧的壇子,像家壇,像我們走廊,都是思想落後,一本正經,講究規則的。

我想了一下除了像陶潛這樣的隱士,還有誰喜歡鼓吹無為而治?我覺得一個是社會的既得利益者,一個是一無所有的無產階級,當然,最喜歡的,還是統治者。

當然,統治者鼓吹無為而治並不是說他們自己真的要和老百姓打成一片,而是說最好無法無紀。在他們的眼中,無為而治其實就是人治,正所謂沒有規則就是最好的規則,他們隨便怎麽樣的肆意妄為,都可以算是無為而治。

照理說我現在好歹也是個大版主,我最應該在自己的小天地裏鼓吹無為而治,讓大家高高興興。就算有少數人被俺看不順眼刪了帖子,那也隻是少數人而已,而且完全是因為他們不想當我的好朋友,我刪了他們譏諷我的文章,打包他們無聊的帖子,都是無為而治。而留下來的,都是我無為而治下的好朋友。不過,如果有我的好朋友受了我其他好朋友的欺淩,您可千萬別來找我,我推行的是無為而治,我是不會因為您而去得罪我其他的好朋友的,您自己想辦法解決吧。

什麽,您要我主持公道?無為而治不就是公道嗎?您打不贏別人,那是您自己的事兒,您完全可以把自己的道德水準降低一點,跟他們對著幹呀?我講的是無為而治,你們愛怎麽打怎麽打,我隻管自己的寶座,紋絲不動。什麽?您還不滿意,還要逼我!對不起,我可是有脾氣的,您別怪我到時候損您兩句。如果您受不了要跳腳,沒事兒,我們不都是好朋友們嗎?我這是和您開玩笑呢,您怎麽這點涵養都沒有?我甚至已經在憧憬那粉紅色的美好未來,大家都進化成了鬥雞眼,在一片無為而治的叢林裏,幸福而快樂的生活。

我這樣說,是不是有些太尖酸了?其實,離魯迅先生還差得遠呢。不過呢,我到底比他要厚道一點,平衡一下吧,講一點正麵的道理。我們現在所處的民主國家,它的治國理念,和無為而治是正好背道而馳的。這裏講究的是依法治國,靠的是法律和規則,提倡的是法治,是盡量削弱人治的成分。

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如果現在去法院,向在那裏打官司的原告和被告,做辯護的律師,做審判的陪審團和法官,宣傳我無為而治的理念。您猜大家看我的眼光,會不會有些異樣?我要是還不知趣,從法院裏出來,看到一個條子正在給一個闖紅燈的老兄開罰單,我義憤填膺,向那個條子宣傳我的無為而治 。。。。。。各位大哥大姐,俺為了走廊勤勤懇懇,沒功勞也有苦勞,大家能不能湊兩個錢把我保出去呀。

無為而治,烏托邦,共產主義,其實本質是一樣的,都是聽起來很美。但是,實際實施起來呢?沒有一個社會可以做得到!當然,有朋友會說,當世界大同,每個人的覺悟和道德水準都極高尚,大家都自覺遵守社會法紀,那豈不是就可以達到這個目標了嗎?

是的,我覺得的確是有這種可能。不過,我們的這個討論的話題就改變了,無為而治就不再是我們討論的一個管理方式,而成為了一個奮鬥的終極目標,和共產主義理想,有異曲同工之妙。當今世界,道德水準最高的地方,當然莫過於我們的厲害國了。我如果想富貴險中求,去向一尊兜售無為而治。有兩種可能,第一種可能,我可能會像王滬寧同學一樣,混個國師當當;第二種可能呢,我最好要提前準備好鋪蓋卷兒,搞不好習總以會以為我要搶了他的位子。而秦城的大門,永遠都是向我們敞開的。

其實我寫這一篇,並不是要嚴格論證一個論壇,如果依照規則的管理,就一定會比無為而治更有成效。其實重要的是我們自己,我們喜歡什麽樣的生活和製度,我們有著什麽樣的價值觀和習性,往往就會更適應什麽樣的製度。

我想講講我自己在走廊的經曆。一開始,雪晶無憂她們從茶軒到了走廊,喊我去熱場子。我見不慣她們在茶軒受人欺淩而又無處申訴,就想著幫她們一把,好在走廊立足。後來雪晶申請走廊版主的事遲遲沒有回音,我很擔心有人會把走廊這個場子也占了,於是違背自己的初衷,申請了這個版主的位子。我為此,還專門寫了一篇,如果我當版主,把自己的思路理一下。結果讓我很吃驚的是,過了幾天,網管竟然批準了我的申請。我後來把這一篇發在了走廊,大家可能也看到過。我自己的想法是,如果我做了網管,我一定要想辦法建立一個獨立的機製,來製約我自己的權力。我是個修行人,不瞞各位,我對自己道德和精神境界的追求,遠遠超過了世俗的權力欲和控製欲。當然我還是比較自私的,我不希望因為幫朋友,而被權力所腐蝕,壞了自己的修行。

後來我寫了參議院草案,也是抱著同樣的思路,希望能夠實施這個理念,製約自己,也能夠製約今後走廊的管理者,走一個法治的路子。當然,因為有人作崇,現在參議院的機製,沒辦法實施下去了。不過,我還是相信自己的理念是對的。

我現在反省,覺得我的這些理念可能並不適合走廊的發展,不僅有網友不能理解,連我自己非常信任的朋友也不能理解。我覺得,這是我自己的問題。我起初當這個版主是為了幫朋友,雖然做版主很影響自己的工作,還是咬咬牙堅持了下來。現在,為了走廊將來更好的發展,我個人決定在新年前和雪晶版主和核桃版主交待一下工作,然後辭去這個版主的位置,做一名普通的走廊網友,來幫助走廊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