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劍講故事:狸貓換太子真相

來源: 龍劍 2020-12-29 07:53:20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8723 bytes)

 

        《狸貓換太子》傳奇情節大致如此,其中上節所述也就是京劇《探寒窯》、《審郭槐》的本事,還有一出《打皇袍(鑾駕)》,說的是李太後回皇宮之前,親賜龍頭拐,讓包公打幾下皇帝,以示懲戒,皇帝當然是不能打的,於是用皇袍(鑾駕)代替。這幾出折子戲連在一起就叫做《斷太後》,和連台本戲《狸貓換太子》不同,是一出以包公為主角的單本京劇。

        現在來看看史書上宋仁宗初年宮廷裏發生的事件。在《宋史》中除宋仁宗外,劉太後和李宸妃都實有其人,並且還有李宸妃其人其事的專門記載。《宋史》裏說李氏原來是劉妃的侍女,杭州人氏,生得美麗小巧。在懷上趙禎時,劉妃就已被立為皇後,掌控後宮。大中祥符三年(1010)在李氏生下後來的仁宗之後,劉德妃立刻就把孩子從李氏懷裏奪走,說是自己的親生兒子,並將真相隱瞞了二十幾年。李氏在宮中地位很低,不要說不是妃子,連低一等的“嬪”都不是,生下仁宗後,由“順容”進為“才人”,後來才升為“婉儀”。史稱李氏莊重寡言,大概缺乏交流能力,所以劉後把孩子交楊淑妃撫育。真宗隻有這一個兒子,天禧二年(1018),趙禎被立為太子,乾興元年(1022)即位,由於仁宗年幼,劉太後垂簾聽政。

        從真宗劉後、仁宗曹後、英宗高後到神宗向後,這幾個皇後都曾以太後身份垂簾聽政,而且都幹得不錯,特別是英宗高後被譽為女中堯舜,所以史稱宋代多賢後(包括後來南宋高宗吳後)。劉太後罷免了陷害寇準的奸相丁謂,後來任命呂夷簡為宰相,政治比較清明,社會還算穩定。劉後並不是像《狸貓換太子》傳奇中說的那樣一個惡毒的女人,而是一個有幾分政治才能的人物。劉太後,臨朝輔政,又掌權後宮,李氏始終很低調,默默無聞過日子,雖然很多人都知道她是仁宗生母,即使是真宗唯一在世的弟弟趙元儼也不敢冒險挑明這個真相。

        天聖九年(1031),仁宗生母李氏病危,劉太後晉升她為宸妃。次年,李宸妃去世。劉太後本想隻以妃子之禮下葬李宸妃,可是宰相呂夷簡卻對劉太後說這樣做萬萬不可。劉太後很不高興說,相公未免事情管得太寬了,宮裏死了個人也要管。呂夷簡答道,宮裏死了別人,我都不管,唯獨這位李宸妃的事,作為宰相我不能不管。皇帝現在雖然並不知道自己的生母是李宸妃,可是在太後百年之後,一定會有人向皇帝稟告實情的,如果皇帝因此怪罪太後家人,那就不是誰可以控製的了,所以應當以一品禮安葬李宸妃,那時即便誰要說什麽壞話,皇帝也不會拿劉家怎麽樣的。劉太後認為呂夷簡言之有理,於是就下令以一品禮安葬李宸妃。呂夷簡又暗中吩咐內侍押班給李宸妃穿皇後裝入斂,並使用水銀寶箱,劉太後也一一默許了,李宸妃的喪禮因此舉行得極為隆重。

        明道二年(1033)劉太後去世,一直不管事的仁宗沒了主意,想讓從小撫養他的楊淑妃以皇太妃名義繼續垂簾聽政。這時唯一還活著的叔叔趙元儼出來說話了,趙元儼告訴皇帝,二十多歲了,應該親政,何況他的生母其實是李宸妃。仁宗十分悲痛,他號啕大哭,甚至下了哀痛詔自責。他十分憤怒自己身為天子卻不能保護自己的母親,不能孝敬自己的母親,還讓母親含恨而死,至死母子不能相認。他認為這一切都是劉太後的錯,是劉太後讓自己不能盡孝,不能享天倫之樂。於是,他下令包圍了劉太後娘家的府第。這時宰相呂夷簡急忙覲見,勸說仁宗,太後雖然不義,可是以皇後禮儀厚葬宸妃,就表明她已有自悔之心;雖然劉、楊不是陛下的生母,可是對陛下仍有撫育之情,這種恩情陛下又怎能忘呢?這一番話使仁宗冷靜下來,仁宗命李宸妃的弟弟李用和檢查了李宸妃的下葬,一看到生母沒有鴆殺、殘害或者虐待的跡象,還穿了皇後服下葬,這才下令解除對劉姓親屬的包圍。仁宗下旨尊李宸妃為皇後,諡號章懿,親臨殯儀地方祭告。並且為了彌補他對生母的愧疚之情,他還把李太後的弟弟李用和一再擢升,並把妹妹福康公主下嫁給李用和的兒子李瑋。

        宋太宗共有九個兒子,真宗第三,元儼在諸皇子中排行第八,年齡偏小。在中國的帝製時代,趙元儼是被封為王的次數最多的人,在真宗朝封了六次王,仁宗朝封了四次,死後又被仁宗和後來的皇帝追封三次,一共被封為王十三次,可見他在皇室中地位之崇高。趙元儼封號眾多,大家搞不清楚,因為排行第八,索性叫他八大王。史載趙元儼“生而穎悟,廣顙豐頤”,深得當皇帝的父兄喜愛,待至仁宗朝,太宗諸子中,唯獨趙元儼仍活在世,所以他更是“以皇叔之親,特見尊禮”。趙元儼不但位至三公和三省長官,做了大宋的宰相——同平章事,而且享受到了古代個別超級勳臣(如蕭何、曹操等)所能享受到的殊遇——讚拜不名、詔書不名、劍履上殿、入朝不趨。隻是仁宗在位初期,劉太後垂簾聽政,為避免太後疑忌,導致統治集團內部出現矛盾,趙元儼很少對國家大事予以評說。

        趙元儼還是當時聞名於國內國外的剛毅之士。《宋史》說他“嚴毅不可犯,天下崇憚之,名聞外夷”。不但朝廷大臣都對他心存敬畏,就連北麵的契丹人,“亦畏其名”。元儼不苟言笑,不懼權貴,唯以江山社稷為己任,所以一般趨炎附勢之人,都對他畏懼三分。八王剛毅莊嚴之名廣為流傳,甚至民間小孩哭鬧,家長都要以“八大王來也”來止息。另外,趙元儼作為皇室貴胄,竟然“平生寡嗜欲”,唯獨喜愛讀書藏書、文詞創作和書法。他的書法多摹仿二王,並且取得相當高深的造詣。《狸貓換太子》、《楊家將》等小說故事中的八賢王,是參照趙元儼創造出來的人物。

        在曆史上,包拯是仁宗天聖五年(1027年)考中進士,踏上仕途,開始做建昌知縣、天長知縣、端州知州等地方官,自然無從參與真宗朝和仁宗初年的宮廷鬥爭。當他進人中央政府的時候,仁宗已經親政很久了,所以元雜劇和明傳奇中,都沒有包拯出現。直到《龍圖公案》中才開始有包拯故事,《狸貓換太子》的後半截和《斷太後》中,包公更是作為主角出現。

        據《續資治通鑒》記載,當時有個名叫冷青的人,其母王氏曾在皇宮中擔任過雜役,出宮後嫁給醫生冷緒。及冷青長大,飄泊到廬山,竟多次聲稱他是皇子,是其母在皇宮中有孕出宮而生。有個好事的和尚,名叫全火道,把冷青帶到京城。冷青於是在大眾場合傳播,多次被人圍觀。當時任開封尹的錢明逸聽到此事,出動警力將其捕捉歸案。但冷青言之鑿鑿,還喝令錢大尹起坐,錢也為之起坐。為了不使事態擴大,錢明逸以冷青是狂人為口實,準備把他發配汝州。推官韓絳認為事實不明確,冷青還會是個糊塗不明真象的人。於是,宋仁宗把這宗案子交給知諫院的包拯審理。經過包拯調查,王氏確實在宮中打過雜,嫁給冷緒後,是先生女而後生男,所以冷青和皇宮毫無瓜葛。包拯以冒充皇子罪處死冷青。而一審的開封尹錢明逸也被降為蔡州知府。這件事大概就是把狸貓皇太子的故事按在宋仁宗身上並出現包公的原因,那末這場宮廷鬥爭的原型又發生在何時呢?對應的人物又是誰呢?且聽下回分解。

加跟帖:

  • 標題:
  • 內容(可選項): [所見即所得|預覽模式] [HTML源代碼] [如何上傳圖片] [怎樣發視頻] [如何貼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