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詩歌史話三十九、南曲、南北曲和詞曲的差別(下)

來源: 龍劍 2020-09-04 08:26:19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8749 bytes)

    倚聲填詞,伴歌拍曲,詞和曲都是依據樂譜創作的,為什麽一個叫詞,另一個叫曲呢?在樂譜已經失傳的今天,能見到的詞譜、曲譜都隻是格律譜,特別對那些格律相同的詞調和曲調,如何把它們區分開?詞曲相同點雖然很多,但是筆法迥然不同,各有聲情。任中敏先生在《詞曲通義 性質》中講:“詞靜而曲動;詞斂而曲放;詞縱而曲橫;詞深而曲廣;詞內旋而曲外旋;詞陰柔而曲陽剛;詞以婉約為主,別體則為豪放;曲則以豪放為主,別體則為婉約;詞尚意內言外;曲意為言外而意亦外,此詞曲精神之所異,亦即性質之所異也。”又說曲“恰與詞處在相反的地位”。任先生要言不繁,筆者就依此為綱,在下麵稍微詳細地說明幾點。

    一.雅俗不同。雖然開始的時候也有俗語入詞,後來在文人介入下用語越來越雅,盡管也出現一些俚語,終究還是少數,所以人們多稱之為“雅詞”。從李清照起曆代詞論家一致認為詞應該雅而正,不能帶一點市井氣。曲推崇俗,最忌文雅。徐渭在他的《南詞敘錄》中說:“夫曲本取於感人之心,歌之使奴童、婦人皆喻乃為得體”。甚至於根據能否熟練運用俗語,來檢查作者是否寫出本色的曲子,而文雅的曲,往往被人譏為“濃鹽赤醬”。所以任中敏先生以豪放派為曲的主流,而清麗派跡近於詞,當屬於別調,遑論端謹派了。 雖然曲之俗幾乎沒有禁忌,但也不是全無法度。元人王驥德在《曲律》中講:“著不得一太文字,又著不得一張打油語,須以俗為雅。”要做到清代戲劇家李漁之“雅人俗子,同聞共見”。也就是說曲須雅俗共賞,要掌握善於雅謔,不為粗俗的特色筆法。

  二.直曲不同。詞筆尚曲,忌直露,正像前人所謂“千曲萬折以赴”(江順詒《詞學集成》),哪怕是豪放詞也不宜粗曠。豪放派的劉過《沁園春》詞中有“鬥酒彘肩”一句,曆來被人譏笑為粗豪。詞要以曲行筆,以折布局,才能寫出好作品。曲最忌曲筆,雖然名字叫做“曲”,實際上卻需要直,即曲要率真,快人快語,不能彎彎繞。但是直必須有味道,忌淡如白開水,直白中帶有實情,淺顯裏富寓深意,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西廂記》中的那一句“良辰美景奈何天”,直率而飽含深情。所以看起來淺直容易,做好它十分困難,就這一點來說曲的風格像古樂府,較多帶有民歌的味道。

  三.巧拙不同。詞忌纖巧,推崇“含蓄” 、“柔厚” 、“沉鬱” ,用現代話講就是不能有時尚的流行語言。曲則重巧,即李漁所謂的“尖新” ,要根據大眾熟悉的日常用語或耳熟能詳的詩書文章創造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句子,就像李漁講的“其句則采街談巷議,即有偶涉詩書,亦係耳根聽熟之語,舌頭調慣之文,實與街談巷議無別者。”

  四.賦比興的側重點不同。詞尚比興,曲多賦比,各有其別。詞講究含蓄,感情要有所寄托,因此十分需要起興和比喻的手法,這樣才能使人覺得“詞異而情同,事淺而情深”(江順詒《詞學集成》)。說唱表演,演員想聽眾聽得明白,就必須把故事情節交代得清清楚楚,這就要用鋪陳排比的“賦”的筆法。同時為了吸引聽眾,常常用奇比詭喻,光怪陸離,聳人聽聞,令人驚歎。曲來自說唱,也就保留了這一特點。比如講羅密歐和朱麗葉的故事,如果在故事開頭為求文雅用“關關雎鳩,在河之洲”來起興,聽眾就會感到莫名其妙。

  五.表達情感的方式不同。好的詞曲多半是抒情的,但表達方式差異很顯著。詞表達情感是朦朧綽約的,使用語言是平靜內斂的,而且多講相思,少寫相會,因為相見的情景很難表達得朦朧平靜。詞偏重表現自我,所謂“詞中有我”,因此要“發乎情,止乎理”,切忌露骨的描寫。曲沒有經過雅化,所以曲中表達情感多潑辣直率,特別是北曲,因為北方人多爽直,更是如此。語言要直接出自肺腑,不加雕飾,感情須淋漓盡致,肆意暢言,才能“曲盡人意”。另外,劇曲表達感情必須完全符合角色的身份,作者不過代言人而已,不能“詞中有我”。

    六.用韻和襯字不同。南宋之前沒有詞韻的專書,凡韻母相同相近的字都可以通押,用韻很寬,由於受方言方音的影響,韻域更寬。明清兩代有不少研究詞韻的學者,其中影響最大的是清代戈載的《詞林正韻》,分十九部,直到現代人們仍把它作為填詞用韻的根據。詞須嚴格按照詞譜字句,不得增減。北曲用韻按《中原音韻》,南曲用韻依《洪武正韻》,允許在曲譜基礎上加襯字,襯字大多添在句首。

  七.詞曲還有其它一些差別。詞大多是層層深入,要如繭抽絲才能顯出其妙處,而曲則在不離題的基礎上旁征博引,極盡鋪陳之能事。詞用語忌油滑,講究品位,曲則多插科打渾,詼諧滑稽,於輕佻中透辛酸,放蕩中見真情。詞因為樂譜早失,除詞人兼音樂家的周邦彥、薑夔這些人的自度曲外,多數詞人較少注意詞作和宮調的聲情應當吻合,而曲的宮調各具聲情,音樂韻律皆可從其宮調中顯現,中原音韻的作者周德清曾經對北曲宮調的聲情作如下闡述:仙呂宮,清新綿邈;南呂宮,感歎傷悲;中呂宮,高下閃賺;黃鐘宮,富貴纏綿;正宮,惆悵雄壯;道宮,飄逸清幽;大石調,風流蘊藉;小石調:綺麗嫵媚;高平調:條暢晃漾;般涉調:拾綴坑嶄;歇指調:急併虛歇;商角調:悲傷宛轉; 雙調:健捷激裊;商調:悽愴怨慕;歇指角調:嗚咽悠揚;越角調:典雅沉重;越調:陶寫冷笑。

 “曲”之後盡管如清代趙翼所講“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二百年”,但再也沒有出現新的詩歌形式,直到白話詩的誕生。白話詩形式多樣,精彩紛呈,可不再龍劍感興趣的範圍,中國詩歌史話就到此為止,謝謝大家關注。 

加跟帖:

  • 標題:
  • 內容(可選項): [所見即所得|預覽模式] [HTML源代碼] [如何上傳圖片] [怎樣發視頻] [如何貼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