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詩歌史話三十、元曲(三)

來源: 龍劍 2020-08-26 07:25:22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4102 bytes)

    唐大曲是一種曲調,運用二十八調的基本音律而來,分散序、中序、入破三部分。第一部分散序由樂器伴奏;第二部分中序插以歌唱,第三部分入破是舞蹈的配曲。唐大曲有《霓裳羽衣》、《綠腰》(也有寫作《六幺》)、《拓枝》等。大曲一般有十幾遍,反複一個曲子,每遍稍有變化。後來就有人運用大曲來演唱故事,由於情節必須交待清楚,故舞蹈部份就逐漸少了,歌唱部分成了主要內容。宋大曲一般隻取唐大曲的一部分,稱為“摘遍”;宋大曲的結構也已遠較唐大曲簡單。唐宋詞調已在前麵做過介紹,它確實是曲調的主要來源,所以前人才會說曲來自詞。由於現在已經見不到樂譜,隻能從現存的格律譜推測曲調和與之有關的詞調的關係。詞牌和曲牌格律和名字完全相同的,它們的調也應該相同;詞牌和曲牌格律相同,但名字不同的,它們的調應該是相同的,隻不過曲作者用了另一個名字,同調異名這種情況在詞中就不罕見;詞牌和曲牌名字相同,但格律不同的,則應該是原詞調在流行過程中被修改過以適合當時聽眾欣賞口味和演員演唱風格。

    鼓子詞是宋代的說唱藝術,歌唱時有鼓伴奏而得名,和現代北方的大鼓類似。早期的鼓子詞是一種用同一詞調反複歌唱的藝術歌曲形式。今存北宋趙令畤《侯鯖錄》卷五收錄他所著的《元微之崔鶯鶯商調蝶戀花詞》,就是一篇說唱張生和崔鶯鶯故事的鼓子詞。全篇體製由一段散文的講說和一段詞調的歌唱輪流相間而成,歌唱部分用“蝶戀花”詞調,共12段。在全篇開始部分說:“……調曰商調,曲名蝶戀花。句句言情,篇篇見意。奉勞歌伴,先定格調,後聽蕪詞。”以後在每一段起唱前都照例說:“奉勞歌伴,再和前聲”。可見這種敘事鼓子詞的表演,除有1人說唱外,另有人組成歌伴, 同時兼管和唱及樂器伴奏。

    唱賺和轉踏是說唱和歌舞表演。唱賺是一種與說唱藝術有關的大型歌曲,開始是北宋時產生的“纏令”,這是一種前有引子、後有尾聲、中間插以若幹曲牌聯結成的套曲。據南宋灌圃耐得翁《都城記勝》記載,到了南宋紹興年間,杭州勾欄裏有個藝人叫張五牛,他創造出一種新曲“賺”,其特點是散板與定板的混合應用。由於這一新曲牌的應用,使音樂的表現能力更加豐富,是一-種兼有兩種節奏特點的特殊曲式,“纏令”從此改叫“唱賺”。唱賺的伴奏樂器以鼓、板、笛為主。它演唱的音樂曲牌範圍很廣,不但包括傳統的藝術歌曲,也包括漢族和少數民族的民間歌曲。《事林廣記》中曾收錄一套以踢球為題材的唱賺歌詞,名為《圓裏圓》,它所使用的曲牌為《紫蘇丸》、《縷縷金》、《好女兒》、 《大夫娘》、《好孩兒》、《賺》、《越恁好》、《鵲打兔》、《尾聲》等。轉踏的主要表現形式是舞蹈表演,插入詩詞作為舞蹈的伴唱,其結構是引子,中間有詩,然後由詞如《調笑令》,《漁家傲引》等來結尾。每一首詩詞詠一事,有幾首就詠幾件事。也有用幾首詩詞合起來詠一件事的。這種轉踏成為後來南北合套與組織曲牌聯套等方法的源頭。

加跟帖:

  • 標題:
  • 內容(可選項): [所見即所得|預覽模式] [HTML源代碼] [如何上傳圖片] [怎樣發視頻] [如何貼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