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詩歌史話二十一、音樂和宋詞起源(二)

來源: 龍劍 2020-08-17 08:33:44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6067 bytes)

    南宋的王灼在《碧雞漫誌》卷一中闡述了詩、歌和音樂的關係。他寫道:“或問歌曲所起。曰:天地始分,而人生焉,人莫不有心,此歌曲所以起也。《舜典》曰:‘詩言誌,歌詠言,聲依詠,律和聲。’《詩》序曰:‘在心為誌,發言為詩,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歎之,嗟歎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樂記》曰:‘詩言其誌,歌詠其聲,舞動其容,三者本於心,然後樂器從之。’故有心則有詩,有詩則有歌,有歌則有聲律,有聲律則有樂歌,詠言即詩也,非於詩外求歌也。……古人初不定聲律,因所感發為歌,而聲律從之,唐、虞三代以來是也,餘波至西漢末始絕。”他舉例說:“荊軻入秦,燕太子丹及賓客送至易水之上,高漸離擊築(築的樣子有點像木琴,發聲的是竹片不是木片),軻和而歌,為變徵之聲(注意徵字在此念做zhi第三聲,不念zheng第一聲),士皆涕淚。又前為歌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複還。’複為羽聲慷慨,士皆瞋目,髮上指冠。”說明了詩發展為歌再發展成聲律的發展關係。

    先秦古樂為雅樂,是廟堂之樂。《詩經》中的雅、頌就屬雅樂。雅樂在戰國時期因無力與新興的俗樂爭勝走向衰落,最後不得不淪亡,後來如唐宋時的雅樂隻是裝點禮儀的模擬品。在《詩歌篇》中已經講到漢代樂府的一個職能是為搜集到歌辭配曲,漢魏六朝的主流音樂稱清樂。漢樂府音樂有用於郊廟和燕饗的楚歌,這裏既有雅樂的餘波(郊廟音樂),也有俗樂的成分(燕饗音樂),雅俗之樂不分。還有就是軍樂,軍樂吸取了其他民族的音樂元素,一部分是北狄音樂的基礎上融合了先秦振旅凱樂而形成的鐃歌,另一部分是張騫通西域帶回《摩訶兜勒》,由李延年編為28首“鼓吹新聲”,用來作為樂府儀仗之樂。歌唱樂府詩所用的音樂主要的是清樂,清樂之始是相和三調(平調、清調、瑟調),或稱清商三調(宮、商、角),流行於中原,角字讀jue第二聲。而六朝的吳歌、西曲稱清商樂(因其清調以商為主,故稱清商),則流行於江南。清樂從容雅緩,音希而淡,入唐後也逐漸衰落,隻是一些唐代南方的吳聲越調,還帶有清樂的餘韻。

    燕樂源頭可上溯到北魏和北周。南北分裂造成了音樂上的南北分界。在北方少數民族統治地區,中原舊樂與西域胡樂融合,並以胡樂為主,逐步形成了與清樂不同的北樂係統。公元568年,北周武帝聘突厥阿史那氏為皇後,阿史那氏帶來了龜茲音樂及擅彈琵琶的龜茲樂工蘇祗婆。蘇祗婆其家世代為樂工,他不僅琵琶技藝超群,而且精通音律。蘇祗婆曾從其父那裏學了西域所用的“五旦”“七調”等七種調式的理論,他把這種理論帶到中原,當時的音樂家鄭譯曾從蘇祗婆學習龜茲琵琶及龜茲樂調理論,把它融合到我國原有的漢民族樂律中,創立了八十四調的理論。蘇氏樂調體係奠定了唐代著名的燕樂二十八調的理論基礎,是我國古代音樂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對漢民族樂律的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琵琶也因此大盛,成為我國主要的民族樂器。

    隋文帝始分雅俗,俗樂即燕樂。燕樂本為宴饗之樂或內廷之樂。唐代燕樂,又稱宴樂,是祭祀享廟朝會之外的一般音樂。北宋沈括(1031~1095)在《夢溪筆談》中指出:“先王之樂為雅樂,前世新聲為清樂,合胡部為燕樂”。意為宮廷中所用的“燕樂”係與“雅樂”相對而言,並指出燕樂是漢族俗樂(主體為“清樂”)與境內各民族及外來俗樂(“胡部”)之總稱。隋唐燕樂是泛指宴享娛樂的歌舞。標誌著唐代樂舞文化的高峰,主要就是由樂舞伎人表演的。其形式品種之豐富,技藝之高超,隊伍之龐大,以及在社會上流傳之普遍與深入,都可以說是既空前又絕後的。隋統一後,隋文帝對南北曲進行匯集整理,於雅樂外置七部樂:國伎(西涼伎) 清商伎 高麗伎 天竺伎 安國伎 龜茲伎 文康伎,後煬帝置九部樂:清樂、西涼、龜茲、高麗、天竺、康國、安國、疏勒、禮畢。唐貞觀十四年,太宗平高昌,得高昌樂,使協律郎張文收造燕樂,去禮畢樂,合為唐十部樂:燕樂、清商、西涼、龜茲、安國、康國、疏勒、高昌、高麗、天竺。十部樂的主要部分是西涼樂與龜茲樂。十部樂為宮、商、角、羽四宮七調,共二十八種調式,又稱俗樂二十八調。這比南北朝以來所用的“清商三調” ,有著明顯的進步和發展。唐玄宗時,又把燕樂分為立部伎和坐部伎,“堂下立奏,謂之立部伎;堂上坐奏,謂之坐部伎。” (《新唐書•禮樂誌》) 較為著名的有《景雲樂》 、《慶善樂》 、《破陣樂》 、《承天樂》 、《太平樂》 、《聖壽樂》等。立部伎在堂下表演時,舞者少時約60人,多時至180人。唐玄宗時太常寺考核樂工技藝水平,以立部伎低於坐部伎一等,自立部伎中淘汰者則入雅樂。坐部伎在堂上表演,舞者少至3人,多至12人,樂工與舞者的技藝水平較高。玄宗時太常寺管理下的樂工,從坐部伎淘汰者入立部伎。現在稱隋唐燕樂與宋燕樂,均為廣義的“燕樂” ,是宮廷中所用十一部俗樂的總稱。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