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詩歌史話二十、音樂和宋詞起源(一)

來源: 2020-08-16 07:24:44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前人討論詞的起源問題,大約從三個角度入手:詩與詞的關係、詞的長短句樣式之淵源、音樂與詞的關係。從時間上往前追溯,前人則分別認為詞起源於遠古詩歌、《詩經》和《楚辭》、漢魏六朝樂府、唐近體詩等等。當然說詞起源於遠古詩歌、《詩經》和《楚辭》是不會錯的,但未免離其發展的初始階段太遠,所謂起源問題需要探討的是剛開始發展的那一階段。更細致的研究就有了起源於漢魏樂府說和起源於六朝雜言詩說。詞的最顯著的特征是合樂歌唱,南宋有人就從音樂的角度切入,而把目光聚焦在漢魏樂府詩歌上。將詞的合樂特征、詞調的出現等與詞的長短句式結合起來考察,明代部分詞論家就把注意力集中在六朝雜言詩之上。這兩種說法對詞的起源研究是進了一步,但前者忽視了樂府音樂和隋唐“燕樂”(詞演唱的音樂是來自隋唐“燕樂” )的區別,後者盡管形式上六朝雜言詩和詞相似,但並非用隋唐“燕樂”演唱。清代的研究者考慮到詞入燕樂演唱、須講究格律、句式長短不一、必有詞調等多方麵特征以及唐代可演唱的詩確實在配樂的過程中用的“燕樂”,並且部分演變為詞調,認為詞起源於唐詩。典型的說法見《四庫全書總目》卷一百九十九《禦定曆代詩餘提要》:“詩降而為詞,始於唐。若《菩薩蠻》、《憶秦娥》、《憶江南》、《長相思》之屬,本是唐人之詩,而句有長短,遂為詞家權輿,故謂之詩餘。”詞為詩餘的說法直到清末還極為流行。宋代黃升在《唐宋諸賢絕妙詞選》中認為李白的《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 )和《憶秦娥》(“ 簫聲咽” ),這兩首詞是“百代詞曲之祖”的說法因此一直被認可,而李白就被奉為最早的詞作者,盡管有人質疑這兩首是否李白寫的。

       二十世紀以前並沒有搞清楚的詞的起源問題,隨著敦煌曲子詞的發現和燕樂研究的深入,有了突破性的進展。從敦煌發現的曲子詞來看,曲子詞與唐詩並行不悖,這就不能解釋為詞起源於詩。燕樂研究在清代逐漸成為“顯學”,淩廷堪(約1755~1809年,字次仲,安徽歙縣人,曾任寧國府學教授,研究古代禮樂。)研究隋唐燕樂樂律理論的來源及其宮調體係6卷本專著《燕樂考原》的問世,加深了人們對詞與燕樂關係的理解,有關詞的起源問題之實質也逐漸凸現出來。近代吳梅就是從這個角度為“詞的起源”定位的,他在《詞話叢編序》中說:“倚聲之學,源於隋之燕樂。三唐導其流,五季揚其波,至宋大盛。”這種說法就已經十分科學。吳梅(1884~1939),字瞿安,號霜厓,別署臒安、逋飛、厓叟等。江蘇蘇州人,戲曲理論家和教育家,詩詞曲作家。吳梅一生致力於戲曲及其他聲律研究和教學。主要著作有《顧曲麈談》 、《曲學通論》 、《中國戲曲概論》 、《元劇研究》 、《南北詞譜》等。又作有傳奇、雜劇十二種。培養了大量學有所成的戲曲研究家和教育家。

       以前筆者隻知道現代有兩個詞學大師:吳梅的弟子唐圭璋(1901~1990)和朱祖謀的弟子夏承燾(1900~1986)(算起來夏承燾還是唐圭璋的師叔,因為吳梅也出自朱祖謀門下),現在知道還有比這兩位成就更大的任中敏(1897~1991)。任中敏名訥,字中敏,後以字行。別號二北、半塘,在下有時間另具一文介紹他極富傳奇性的一生。1918年,任中敏考入北京大學國文係。在這裏,他遇上了詞曲學大家吳梅教授,對他一生的學術取向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大學畢業後,他留居蘇州吳梅先生的“奢摩他室”書齋,用兩年時間,盡讀老師精心收藏的各種詞曲典籍,受到老師的悉心指教,這為他日後的學術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他是唐圭璋的師兄,他倆在加上1951年去世的盧前合稱吳門三傑。

       數年以後,結合在上海大學、南方大學、複旦大學、廣東大學等校教授詞曲的經驗,35歲的任中敏以係列學術著作:《詞曲通義》 、《散曲叢刊》 、《曲諧》 、《詞學研究法》 、《新曲苑》等向學術界宣告“任氏散曲學”的建立,由於研究北宋詞和金元北曲故號二北。作為教育家的任中敏,從1932年到1949年,從事中學教育工作。解放後創建了被今天的學術界稱為唐藝學的一門新學科,於是號半塘(半輩子研究唐藝)。這裏的“唐藝” ,特指與文學相聯係的“藝” ,尤其是音樂文藝。其研究對象包括唐代的“戲弄”(唐代的戲劇 )、“聲詩”(配合歌唱的齊言詩歌辭 )、“雜言歌辭”(民間的及文人借鑒民間形式所作的“長短句”歌辭)、“大曲”(較大型的歌舞及與之相配合的歌辭)、“著辭”(酒宴中的歌、舞與之相為一體的歌辭)、“說唱”(說、唱結合以述故事)等。聯係到他早期的學術研究,他對一些傳統的命題,如詞的起源、古代戲劇的發生、發展的階段形態等等,獲得了全新的認識。下麵就以任氏的這些研究成果來介紹詞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