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中“戲無益”的戲是何意?

來源: 澳洲雪梨子 2020-08-08 17:47:49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2461 bytes)

《三字經》中戲無益”的戲是何意?

 雪梨子

喜愛傳統文化或出身於舊社會封建家庭的人基本上都知道《三字經》裏有這樣的警句:“勤有功,戲無益”。“勤”嘛,望文生義即可,就是勤奮、勤勉之意,但“戲”呢?若不深研細判,估計一些人未必都拿捏得準。

 

近讀著名作家王蒙先生在《今日頭條》中的《從熱讀<弟子規>說起》一文中有關這句話的解釋,不禁大吃一驚!

 

先恭錄如下:

 

……《三字經》上的有關“勤有功,戲無益”的說法,對於兒童直到對於成人,道理都不全麵。“戲”--娛樂、文化享受,對於人、人際關係與社會,也可以有很大的助益,長知識、學道理、促品德,增友誼、多和諧、常快樂。

 

這裏,王蒙老師將“戲無益”的字,理解成娛樂”,甚至是“文化享受”,這就讓人大惑不解了。但我想,現在很多名人的自媒體都由機構或槍手“打理”,這個《今日頭條》上的“王蒙”是機構打理,而他們曲解王老師的本意或抄錯啦,後查閱在2010年1月12日的《人民日報海外版》頭版上查到此文,該文後又收入其首部政論文集《王蒙執論》,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在2015年出版。看來,上麵的說道的確是王蒙老師的親筆。

 

《三字經》相傳由南宋的王應麟編撰,後曆代儒者擴充,直至清末民初章太炎先生的修訂,是一部以儒家文化為指導思想的兒童啟蒙書,先君這輩人都能隨口吟誦,一如我可背誦老三篇一樣。但無論哪個版本,勤有功,戲無益”這六個字都保存了,這六字,這是中國父母對子女的千叮萬囑,是老師對學生的諄諄教誨,年年歲歲,曆朝曆代。

 

竊以為,“勤有功,戲無益”這六字應源自唐代韓愈《進學解》中“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也許,最初編輯三字經的人就是用的“勤有功,嬉無益”,而“嬉”和“”字義相通,相互借用。但後來“”俗體至“”,再簡化為“戲”,而“嬉”一直未有簡化,故為方便兒童啟蒙,就借用“戲”。韓愈不僅是“文起八代之衰”的大文豪,也是唐朝正統儒家思想的維護者與繼承者,被後代儒家學者奉為唐代儒家道統的集大成者,後世儒家文化啟蒙讀物《三字經》的編輯者參考借用韓愈的說法與文字是有可能的--當然,這僅是我的猜想,需研究《三字經》的學者專家們考證才是。但即使是”、“”和“戲”,古文中有多種解釋,在《三字經》裏顯然不是指“戲曲的戲”,而是“戲耍(嬉耍)的戲”,是指小孩子胡鬧、惡作劇和開玩笑等,相當於湖北話中說小孩子的“鬼鬧”“厚臉”等,絕不會是王蒙老師所說的“娛樂”呀,或“文化享受”。

 

忽想複旦大學錢文忠教授曾在《百家講壇》講解過《三字經》,於是在油管上查閱--讓我長長舒了一口氣並非所有的學者都那麽隨意或那麽“辯證法”地理解《三字經》。按錢老師的說法,這裏的“戲”,並不是泛指所有的遊戲,而是一種遊戲人生之戲……特指那些沒有什麽好處的、徒然耗費精力的、甚至是會帶來不良影響的那些遊戲……”錄自央視《百家講壇》錢文忠談《三字經》43集視頻

 

這裏,錢文忠老師還是從名詞的角度來解釋“戲”。其實,從《三字經》朗朗上口的對仗句看,勤作為動詞(或英文中說的動名詞),是努力做事,戲也應是動詞才合理。因此,“勤有功,戲無益”是指勤奮做事可以有事業成就(功名),戲耍、胡鬧則對人生毫無益處。

 

當然,王蒙老師說《三字經》中的“戲無益”太過絕對,因戲可“對於人、人際關係與社會,也可以有很大的助益,長知識、學道理、促品德,增友誼、多和諧、常快樂”,這倒有些道理,但也要兩看。“”能不能促進人際關係、人與社會的關係,可以;能不能長知識、學道理,促品德、增友誼?也行!最好的例子是讀柳宗元《桐葉封弟辯》裏講的故事:

 

成王以桐葉與小弱弟戲,曰:“以封汝。”周公入賀。王曰:“戲也。”周公曰:“天子不可戲。”乃封小弱弟於唐。(白話文意譯:周成王十三歲即位,由叔父周公攝政,成王和小弟叔虞玩耍時,將桐葉當作珪給叔虞,說,這個封你。周公得知,上朝祝賀,成王說,我是開玩笑的呀!周公說:天子是不能開玩笑的。於是成王將唐山西翼城一帶分封給叔虞。後叔虞成為三晉的始祖。)

 

這裏的戲,應該和《三字經》中戲無益的戲字意思一樣。絕對能長知識:知道天子可以分封可以學道理:天子不能開玩笑天子不可戲可以促品德:說話要算數,即使是天子;可以增友誼:周成王後來與小弟叔虞保持著良好關係,叔虞封唐後開啟三晉文化,一輩子都沒造反。隻不過,這個例子是個“反麵教材”,這裏的戲,是小孩子過家家,屬於胡鬧,隻不過周公較真,讓此事化為美談。從傳統的儒家文化來說,這類的“戲”,終歸還是無益的,而非可以提高小孩子的智商、情操與品德的娛樂

 

正如錢文忠老師在視頻中談到,他認為《三字經》並不排斥所有的遊戲,這是很有道理的。儒家文化的鼻祖孔子就是一位擅長用禮樂來教化學生的人。如讀過一兩遍《論語》的朋友都可能有印象這樣的話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不有博奕者乎?”試想,連下棋這樣的遊戲都在孔子的推薦之列,怎麽能說儒家文化的經典啟蒙書《三字經》不重視“娛樂”和“文化享受”呢?從《論語》等儒家經典中可看出,孔子是個好玩與會玩的人,他射箭、唱歌等都很在行,他上課時常和學生們一起唱歌、和聲伴奏等,以至於我們今天還用“弦歌”來比喻學校的教學讀書活動,如弦歌不輟。

 

因此,從儒家學者的角度,從事博弈、射箭與弦歌都不是三字經裏的“戲”,是有益的,這才是王老師所說的“娛樂”和“文化享受”。

 

……

 

王蒙老師是我少年時期就崇拜的文學偶像,曾拜讀過他的很多文學作品。即使近些年,看到他新出的有關文學創作、人生感悟、人物臧否與文化反思等作品,我都第一時間搜尋品讀咀嚼,受益良多。

 

這次讀到他對“勤有功戲無益”中“戲”字的理解,我認為這是王蒙老師隨手之誤,以他的文化功底,如稍加推敲,斷然不會下這樣的結論。而王老師名聲在外、粉絲眾多,他對傳統文化的哪怕是一點點不經意的誤讀,都會導致千百萬的讀者以此為據,以訛傳訛(該文僅在2019.11.11的《今日頭條》重刊中就有16萬人的閱讀,107人轉發,217條評論讚美)。

 

故甘冒大不敬指出,請過路君子網上方家點評教正;如王蒙老師能偶讀拙文而指點一二,那就尤所私幸。

 

 

 

 

注釋:

 參考鏈接: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html/2010-01/12/content_424803.htm

 

 

2019.11.15-18撰於悉尼

2020.08.09重訂存檔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加跟帖:

  • 標題:
  • 內容(可選項): [所見即所得|預覽模式] [HTML源代碼] [如何上傳圖片] [怎樣發視頻] [如何貼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