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詩歌史話七、漢魏南北朝的詩歌(下)

來源: 龍劍 2020-08-03 08:02:18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5192 bytes)

    南北朝時期,新聲雜曲大量產生。宋代郭茂倩《樂府詩集》把南朝樂府歌辭大部分收在“清商曲辭”一類中,被稱為“胡吹舊曲”(或叫“北歌”)的北朝樂府歌辭數量比南朝的少,主要保存在《樂府詩集》的“梁鼓角橫吹曲”一類中。郭茂倩(1041年—1099年),字德粲,鄆州須城(今山東東平)人,《樂府詩集》是產生在《詩經》、《楚辭》、《文選》、《文苑英華》之後的一部按音樂品種來劃分類屬的重要的文學總集,全書一百卷,收宋以前樂府詩共5290首。其中有作者的作品3793首,作者576人,無名氏作品1497首。

    郭茂倩將南朝民歌分為“吳聲歌” (流傳在江南一帶的歌謠)、“神弦曲”(江南一帶民間祭神用的歌曲)、“西曲歌” (江漢流域一帶的民歌,又名“荊楚西聲” )三部分,共400餘首,以寫男女戀情的內容為多。吳歌一首《華山畿》就包含了一個淒美的愛情故事。據《古今樂錄》記載:“南朝宋少帝時(423),南徐(今鎮江)一個書生,經過華山(今寶華山)旁邊到雲陽(今丹陽)去。在旅店遇到一位十八九歲少女,一見鍾情卻無法交往。回家得了相思病,母親追問原因,書生告訴母親緣由。母親為兒子到華山尋訪少女,說明兒子的病因,少女脫下蔽膝(一種絲織很薄的服飾,比圍裙窄而長,可遮住膝蓋)讓母親回家秘密放在兒子睡覺的席子下麵,病就會好。母親回家照此辦理,沒幾天病情果然好轉。有一天書生偶然翻開席子看見蔽膝,抱著左看右看,竟然吞食而死。快斷氣時對母親說:‘用牛車載棺材,把我葬在華山。’母親依照他的遺願,到了少女的家門口,牛不動,任憑如何打拍就是不肯往前。少女出來說:‘且待片刻。’少女回家沐浴盛裝打扮出來,唱起歌來:‘華山畿,君既為儂死,獨活為誰施,歡若見憐時,棺木為儂開。’棺蓋應聲而開,女跳入棺中就又合上,兩家人想盡辦法,始終打不開,最後隻好合葬,鄉親們稱這個墓為神女塚。”這就是梁祝故事的最早版本。

    南朝民歌句式上以五言、四句的短章為主。這種情味雋永,形式整齊的五言、四句體的小詩,是南朝樂府的主要形式,它對於“絕句”的興起,是很有影響的。前人所謂絕句是取律詩之半的說法並不正確,絕句有古絕和律絕之分,古絕源出於此,律絕是取律詩之半勉強成立。如:

《吳聲歌•子夜》 :宿昔不梳頭,絲發被兩肩。婉伸郎臃上,何處不可憐?  

《神弦曲•采蓮童》 :泛舟采菱葉,過摘芙蓉花。扣緝命童侶,齊聲朱蓮歌。

《西曲•三洲歌》 :送歡板橋灣,相持三山頭。遙見千幅帆,知是逐風流。

    南朝樂府民歌中的愛情詩,有相當一部分采用了男女對唱,相互贈答的寫作形式。如《西曲•那嗬灘》:(女子唱)“聞歡下揚州,相送江津灣,願得篙槽折,交郎到頭還!” (男子答)“篙折當更覓,櫓折當更安。各自是官人,那得到頭還!”南朝樂府民歌歌辭中廣泛運用雙關隱語,即用同音而不同義的字,把所要表達的意思掩蓋起來,使詩的思想感情委婉含蓄。比較常見的有,用“絲” 、“蓮” 、“藕” 、“碑”等,來代替“思” 。“憐” 、“偶” 、“悲”等。

    北朝樂府民間歌辭,一部分原是少數民族語言的作品,後被譯為漢文的;另一部分是北人用漢語創作的。北朝樂府民間歌辭也以五言四句的形式為多見,更有南方樂府民歌中所沒有的四言四句的作品和七言四句的作品,而北朝樂府民間歌辭不用雙關隱語的寫法。在題材上,北歌比南歌要廣闊一些,它除了歌詠男女愛情的篇章以外,還有一些反映民間疾苦、戰亂苦難、邊塞風光和歌頌英雄人物的詩篇,著名的長篇敘事詩《木蘭辭》就是北朝樂府的代表作品。在語言風格上,也表現得頗為豪爽粗獷,而與南方的歌辭多纏綿悱惻之音不同。典型的是《勅勒歌》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 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古樸自然、不事雕琢、渾然天成,而又大氣雄渾、粗獷勁健,是我國北方少數民族留下來的最古老的詩篇。史載為北齊神武帝高歡唱這首歌的正是手下敕勒族(今維吾爾族先民)將領斛律金,所以這應該是一首譯為漢文的少數民族語言的作品。

加跟帖:

  • 標題:
  • 內容(可選項): [所見即所得|預覽模式] [HTML源代碼] [如何上傳圖片] [怎樣發視頻] [如何貼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