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有三種軍製:“旗營”,“綠營”,“勇營”。
“旗營”是在長白山下打天下的子弟兵,清朝統一中國以後,他們成為“禁旗”,就是禁衛軍,地道的中央軍。
“綠營”官兵全部是漢族,為明朝的降軍以及收編的隊伍,所用的旗子顏色是綠的,所以稱為綠營。
綠營和旗營同稱為“經製兵”,就是國家的軍隊。
話說第一次鴉片戰爭從1840年6月開戰,“經製兵”不堪一擊,到1842年8月29日簽訂《南京條約》,讓中華大地這個古老的民族第一次在世界上亮相就隻給了一個“好欺負”的印象。
中國國際地位一落千丈。
有了第一次鴉片戰爭的摸底,不發生第二次鴉片戰爭才怪呢。第二次鴉片戰爭從1856年開始,到1860年10月13日英法聯軍占領京城,火燒圓明園(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稱之為“兩個強盜的勝利”),最後以《天津條約》結束。
中國國際地位再落千丈。
“經製兵”不光打不過洋人,與太平天國(1851年~1864年)交手基本上也是沒有還手之力。於是曾國藩組織起了鄉團來對付太平天國,就是所謂的湘軍、淮軍,官式名稱叫做“勇營”。
“勇營”沒有成為國家正式的武裝力量,但卻是朝廷認可的武裝。
此時的清朝,全指望“勇營”了。
1865年李鴻章在直督任內乃銳意摹仿西法練兵,辦了一個天津武備學堂,北洋武備學堂、陸軍武備學堂,為中國第一所陸軍學堂。 聘請德國軍官為教練,購置新式槍械,由滿人蔭昌為總辦。
天津武備學堂的畢業生基本上用於充實“勇營”。
然而,1894年甲午戰爭,朝廷賴以生存的,擁有天津武備學堂畢業生的“勇營”依然一敗塗地,幾乎全軍覆沒。
中國國際地位三落千丈。
1895年清廷改革軍製,於是便在北京附近訓練新軍。袁世凱受任主持訓練新軍事宜,從此開始了他燦爛的一生,這就是小站練兵。
這一年袁世凱隻有37歲。
袁世凱這個時候極需軍事幹部,蔭昌推薦了在武備學堂畢業的學生馮國璋、段祺瑞、梁華殿和王士珍。
後來王、段、馮三人總稱是“北洋三傑”。梁華殿到小站僅很短一段時間,也許是他功名無份,在一次夜間操作中,失足跌到水中淹死了。如果他在,北洋三傑也許會變成北洋四傑了。
1899年,袁世凱曾率領武衛右軍到山東會操,錯過了1900年八國聯軍攻占北京時與洋人交手的機會,卻在山東整治義和團運動中表現出色。
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6月攻占大沽炮台,7月攻陷天津,8月占領北京。到1901年9月7日簽訂《辛醜條約》結束。
中國國際地位四落千丈。
而袁世凱在山東做得有聲有色,1901年創建山東大學堂,即現在的山東大學。於是,袁世凱繼李鴻章署理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
1907年,袁世凱已經做了五年零九個月的直隸總督和北洋大臣了。袁的兵權始於小站練兵,獲得信任於戊戌政變,壯大於義和團之變,而完成於直隸總督任內。如今他羽翼已成,袁黨各據要津,都抓住了精銳的部隊。
1908年光緒慈禧相繼過世,清朝由隆裕太後和幼年溥儀執掌。
中國國際地位四落千丈。這個時候不光有識之士,無識之士都明白:要麽中華完蛋,要麽清朝完蛋。如果清朝已經盡全力了,還是不行,那麽這個中華就沒有在世界上存在的必要了。否則,清朝就必須完蛋。孫中山同盟會這個時候,實在是順曆史潮流而行了。
一係列的抗爭暴動,到了1911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義成為最高潮。然而此時,革命軍的實力,還根本不是朝廷新軍的對手。
1911年10月14日新軍首領袁世凱就任湖廣總督,南下壓製起義。在交手一天便打得革命軍沒有招架之力的情況下,袁世凱一麵奏請清政府停止進攻,一麵給革命軍首領黎元洪寫信議和。革命黨人也認為袁世凱是能領導中國的政治領袖。在南方獨立各省為組建中央臨時政府召開的聯合會中,1911年12月2日《漢口會議》確定“虛臨時總統之席以待袁君反正來歸”。
1912年2月12日,是中國封建王朝的最後一次朝見儀式。隆裕太後說:“袁世凱為國家鞠躬盡瘁,為皇室也出了不少力。他能為皇室爭取到如此的優待條件,也實在不容易。今天我就按照南北議和的條件,頒布詔書,實行退位,讓袁世凱去做好善後事宜。”
起草退位詔書的,是光緒20年的恩科狀元張謇,這位開創了百年實業傳統的清末狀元不僅具備經世致用的頭腦,且極具文采。一紙詔書,委婉而生動地道出大清朝的“有疾而終”:
朕欽奉隆裕太後懿旨,前因民軍起事,各省響應,九夏沸騰,生靈塗炭,特命袁世凱遣員與民軍代表討論大局,議開國會,公決政體。兩月以來,尚無確當辦法……徒以國體一日不決,故民生一日不安。今全國人民心理多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議於前;北方諸將亦主張於後,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榮,拂兆民之好惡。用是外觀大勢,內審輿情,特率皇帝將統治權公之全國,定為共和立憲國體……袁世凱前經資政院選舉為總理大臣,當茲新舊代謝之際,宣布南北統一之方,即由袁世凱以全權組織共和政府,與民軍協商統一辦法……仍合漢滿蒙回藏五族完全領土為一大“中華民國”,予與皇帝得以退處寬閑,優遊歲月,長受國民之優禮,親見郅治之告成,豈不懿歟!欽此。
所以說,清廷退位,是袁世凱一手促成的。辛亥革命隻是袁世凱運用的一個工具。清朝不是辛亥革命推翻的。如果說清朝有千不是萬不是,但這個退位是識大體顧大局的。相比較,蔣介石的民國政府就差遠了。
1913年2月22日淩晨,末代皇帝溥儀名義上的母親隆裕太後病逝於長春宮。時任民國總統的袁世凱隨即下令全國下半旗致哀三日,文武官員穿孝二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