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統與性格
我父親的幾個性格側麵讓我覺得血統與個性有很大的關係。父親有一半日本人的血統,我的祖母不是我父親的親身母親,我父親是我祖父在日本學習時代與一位日本女子所生,所以從小是吃奶媽的奶水長大的。
我不喜歡寫自己的父母,因為我覺得自己不孝,沒遵循古人的教訓:父母在不遠遊。我不僅僅遠遊,還遊得特別遠,讓遠在中國的雙親在古稀之年還要特別牽掛我這個女兒。我心裏總是覺得對不起自己的父母。我在心裏覺得特別對不起自己的父母。
今天看到一篇牧歌的文章,講的是日本和果子。我在跟貼裏提到我有四分之一的日本血統。我在跟貼裏說:“多倫多有很多和菓子賣,可是我常常覺得不新鮮了就沒買來吃。女兒節啊,多美好的日子啊!記得日本女孩初潮時,母親會煲一鍋紅豆湯給女孩喝,那份母愛讓人感動不已。我有四分之一的日本血統,因此十分迷戀日本文化和習俗。謝謝你,牧歌!抱抱~~~ ”
白梅格跟我帖說:“家裏整潔,飲食清淡,有利健康長壽”。
於是我有感而發:我父親太愛幹淨,是那種有潔癖的愛幹淨。父親對吃飯的碗筷和穿的衣服等等特別講究,有特別的要求。
父親還特別講究公平。年幼時,每天晚上一家人吃蘋果,父親會把四個蘋果切四份,每人吃四個四分之一的蘋果。吃西瓜也是這種方式。我很討厭這種吃法,但是父親覺得這樣最公平。他說隻有這樣,每個人才能夠吃到不同的蘋果,而每個蘋果所得到的營養和糖份是不同的。嗬嗬,父親真是認真到極致了的一個人。
我父親寫稿子翻譯文件,從來不需要謄寫,每次都是一次就完成。父親用正楷書寫每一個字。他寫的稿件本身就是藝術品。每天晚上,他在家裏翻譯科技文獻,那時沒有塗改液,他就在麵前放一把剪刀和一張稿子,每次寫錯字後,他就剪一小塊紙貼在稿紙上,以此方式改正錯字。後來有了塗改液,他就會十分認真地把錯字塗掉,然後再繼續書寫。父親翻譯的稿件,從來就是十分整潔,每個字都寫得極為認真。他翻譯的稿子從來不需要校對,以至於後來,他翻譯的文章發表時,署名校譯的隻是他自己。
父親還有許許多多生活的細節與普通中國人很不相同。不過由於太過細致講究,人就顯得很古板很認真,常常父親讓人覺得過於拘束。我在父親身邊生活時,常常覺得他的生活習慣太瑣碎細致,不過後來我在生活裏,血統裏的細致也凸顯出來了。
後來長大後讀了許多日本小說,才了解父親的那些生活細節是源自於他的日本血統。那種血液裏的東西你是沒法avoid的。
後來我老公見到我父親後對他的家人說,阿阮的父親雖然隻有一半的日本血統,但是行為習慣連走路說話的模樣都是地地道道的日本人。
我對父親的樣貌和說話習慣習以為常沒什麽特殊感覺,聽完老公的話之後仔細想想,我父親確實是這樣。他走在路上常常被人誤認為是日本人。
血緣的事,真由不得你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