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日本的認識,日本是個島國,大和民族優越但有狹隘性

來源: 2010-02-23 16:42:28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1.首先日本曆史上一貫與強權為盟,從來是認強權為主子,軟柔者為可欺。

當曆史上隋唐強盛的時候,他們派遣隋使,遣唐使,學習了中國的文字,繪畫,藝術,官製,甚至宗教,這些現在京都,奈良依舊可以看到風貌,沒有被歲月摧毀。

比如二戰跟德國,意大利結盟,

二戰後,跟美國結盟,經濟很早就成為經濟強國,GDP多少保持在世界前第二位,資源少,靠技術立國,子承父業的多,雖然有時候總被美國當款爺欺負,比如方勵之,從中國放行,美國跟日本要錢,日本把給中國停了的發展基金,激活了,才成行。。。類似的太多了。。。

2.其次,日本是個拿來主義的國家,技術,政治,宗教,都如此,

還有,日本國民教育做的好,是全民教育普及比較早的國度,但據曆史學家說,這些都來自中國清朝的幾次條約的賠款,甲午戰爭,馬關條約,南京條約,讓日本嚐到了軍國主義的甜頭,開始侵略中國,而且,把中國內部的矛盾,在青龍會讚助下,成立同盟會搞垮清王朝。


3.最後,日本明治維新的成功,導致西學東漸,對中國現代文化有很大的影響,特別是近代文明用語,大多來自日本現代漢語:在中國近代曆史上西學經日本東漸,特別是現代漢語中的日語“外來語”,數量是很驚人的。據統計,我們今天使用的社會和人文科學方麵的名詞、術語,有70%是從日本輸入的,這些都是日本人對西方相應語詞的翻譯,傳入中國,在漢語中紮根。我們每天用以高談闊論、冥思苦想和說“東”道“西”時所用的概念,竟大都是日本人弄出來,其實你大概也沒有意識到吧! 如服務、組織、紀律、政治、革命、政府、黨、方針、政策、申請、解決、理論、哲學、原則等等,實際上全是來自日語的“外來語”,還有像經濟、科學、商業、幹部、健康、社會主義、資本主義、法律、封建、共和、美學、文學、美術、抽象……數不勝數,全是來自日語。

4.曆史記錄反省,戰爭強調自己受害方麵,卻盡量美化日本發動戰爭的曆史,和盡量回避對亞洲國家造成的毀滅性災難。核爆中死傷的大量平民無疑是值得同情的,但歸根到底是日本軍國主義發動侵略戰爭造成的,不明確反省這一點,卻去誇大日本的核武受害者意思和感情,不明智也危險。



多在藝術表現上,從用人性的觀點,出了好多好作品,給世界人民看,似乎他們不是戰爭的施虐者,僅僅是受害者,這也是日本戰後學校課本不提戰爭根源的一個原因;還有對原子彈被害的受害者的宣揚,每年都大張旗鼓地進行,很少有真正反悔戰爭發動者的藝術品,一旦有,比如中國一個藝術家拍攝的電影《靖國神社》,就被右派大肆攻擊,據說《南京大屠殺》的美國華裔女作家,也遭到他們的攻擊,而自殺。

最後日本的技術立國的思想,很適合資源缺乏的小國,但市場是狹小的,需要中國的大陸外銷,這些我們不該忘記。

5.日本人的觀念,崇尚武力

從一萬日元的明治維新代表

“一百部國際法抵不上幾門大炮;幾項友好條約值不到一桶火藥。

大炮和火藥並非用來實施已有道德準則;它們是在沒有道德的地方創造道德的工具。  

   ―――福澤諭吉”


按照今天武器進化的原理,也可以改寫為


“一百部國際法抵不上幾個核武器;幾項友好條約值不到一顆原子彈。

核武器和原子彈並非用來實施已有道德準則;它們是在沒有道德的地方創造道德的工具。

-------------------牧歌,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