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醃的不是臘肉,是鄉愁
今年,我醃臘肉了。
醃臘肉起因於一位朋友吹的一個小牛。朋友說她在她朋友家吃到了一種地道的雲南臘肉。她跟我說話時,嘴裏似乎還流著口水。聽完她吃臘肉的故事,我大叫:我也要吃你們雲南臘肉。她說:那太容易了,那天你來我家吃吧。朋友的話語裏滿是關愛和笑意。
聽完她說的那些與臘肉有關的話後,臘肉一詞刻在了我的腦海裏。很多天,臘肉一詞在我腦海裏縈縈繞繞徘徊不去。那些天,常常想到臘肉,還有童年少年時,父母醃漬的臘魚臘肉一條條掛在晾衣服的竹竿上。到春天來臨,臘魚臘肉上會掛些小水珠,媽媽說那是臘魚臘肉返潮了,返潮了的臘肉要盡早吃掉,不然臘肉就會哈了。
上個周六,我們去采購,看到幾塊上好的豬腿肉,我買了兩塊回來。用十三香和海鹽抹在豬腿肉上後,把肉放在冰箱裏。醃上十來天,拿出來晾幹表麵水分,就可以吃了。
故鄉的臘肉是要放五香粉的。臘肉晾幹後,切幾塊厚厚連皮帶膘的臘肉放在米飯上蒸熟。蒸熟後的臘肉,肥膘是透明的閃爍著誘人的光澤,瘦肉部分呈紫紅色。揭開飯鍋,撲鼻而來的是米飯混合著臘肉的香味,那份誘惑會讓你忘掉體重的煩惱,絕對能讓你一口氣吃上三大碗泛著臘肉油光的米飯。
除了蒸臘肉,還可以用臘肉炒紫菜苔。紫菜苔是楚地(湖南湖北)特有的一種蔬菜,因為林彪愛吃紫菜苔,北京四季青人民公社也開始種紫菜苔供應給在北京的中央首長們享受。哦,扯遠了,扯回來說臘肉炒菜苔吧。紫菜苔的旺季是春天,春節前後的紫菜苔是最為金貴的,那時節的紫菜苔粗大肥嫩,很是清甜。把紫菜苔同臘肉一起炒,臘肉的鹹香加紫菜苔的清甜,居然成為絕配。過年時節,無論紫菜苔多貴,爸爸媽媽總是要為我們做一道臘肉炒菜苔。
臘肉,還可以用來炒蒜苔。臘肉炒蒜苔是楚地的一道家常菜。如果你喜歡味道重的菜色,這道菜絕對讓你吃得眉開眼笑。那份濃鬱的蒜香加上濃鬱的臘肉香,保證讓你吃過一次後終身不忘。
過年前,家家戶戶都會醃些臘魚臘肉。因此,武漢冬天一景是家家戶戶的陽台或窗台上,都會掛些臘魚臘肉。父親是東北人,原本不懂得如何醃臘肉。母親年輕時是十指不沾陽春水的大家閨秀,雖然是武漢人,卻也不懂得如何醃臘肉。因為有了孩子們,也因為看到鄰居們家家戶戶醃臘肉,爸爸媽媽到處取經,終於也學會醃製地道的楚國臘肉了。
時光改變了父母,也改變了我。成年後,我一直是一個堅決反對吃醃製食品的人,今年居然也開始醃製臘肉了。這些天,我心心念念地等著臘肉醃好,等著臘肉晾幹水分。然後我一定要切幾大塊臘肉放在米飯上蒸熟,並且一定要就著臘肉狂吃三大腕泛著臘肉油光的米飯。
唉,我明白我知道,姐吃的不是臘肉,是鄉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