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情】
今天《US News & World Repots》又公布了今年Best Colleges。巧得很,前五名(兩個並列第五)中除加入了哥倫比亞大學外,和三年前竟然一樣,隻是哈佛和普林斯頓互換了榜首的位置。這不由得讓我想起了三年前剛剛上網時寫的一篇博文《全家福》。這幾天讀了心無網友關於上海動遷中許多家庭因為金錢而兄弟反目父子絕情的故事,更為自己兄妹三家幾十年來的手足情深而感到欣慰。再把這篇舊文拿出來與大家分享。
這三年裏我們三家每年都會相聚一次,唯一變化的是孩子們都又進了一步。哥哥的女兒剛剛在TOP 10 的Program 裏獲得了MBA。妹妹那個喜歡彈鋼琴和讀《華爾街日報》的兒子今年剛剛從“沃頓”畢業,九月份就要去華爾街的JP 摩根上班了。我家的兒媳在為我們生了可愛的小孫女後,年底也將拿到她的博士學位了,這樣我們大家庭裏男女博士的比例又回到嚴格的1:1了。
朋友們曾問我,一家中出一兩個才子不難,難的是你家幾代人似乎個個都學業有成,秘訣是什麽呢?古人雲:忠厚傳家久, 詩書繼世長。我想 忠厚和睦的家庭氛圍和對知識與真理的向往與追求可能是支撐著這個“書香之家”的重要精神支柱吧?
下麵是2007年8月22日的舊文。
全家福 --- 我家上周末的“FAMILY REUNION”
哥哥的女兒早就想為她爸爸搞一次“SURPRISE”的生日PARTY,我和妹妹都特別讚成。哥哥是我們兄妹三人中最早來美國的,後來我們陸續來美讀書時,從幫助聯係學校到給予經濟和生活上的幫助,哥哥一直都是名符其實的“大哥大”。不過要找一個對於分布在美國各地的十多個人都方便的日子,也確實費了大家不少心思。為了有更好的“SURPRISE”效果,開場的地點就定在我家,(我家和哥哥家相距100英裏,但是到我家附件機場的航班要多一些)。和哥哥約好周末來我家作客,周五晚飯時在我家附近的一家餐館碰麵,共進晚餐。因為那天並不正好是哥哥的生日,所以他並沒有疑心。
在東部做教授的妹妹帶著兒子周四晚上第一個到達。吃著油麥菜餡的包子和茴香餡的餃子,妹妹對太太的廚藝和我的園藝讚不絕口。她說就是為了多吃幾瓣我種的好吃的鮮蒜,結果又多吃了許多餃子。
周五我和太太與妹妹一家先行來到餐館等候,六點整哥哥和嫂子準時到達。當他看到妹妹和外甥時非常SURPRISED,又得知她們是專程趕來為他祝賀生日的就更加高興了。這是生日PARTY的第一個小高潮。這家中餐館是我們這裏最好的一家,除裝璜講究外,主要是有許多特色菜肴是我在紐約,洛杉磯,舊金山和溫哥華都沒有吃過見過的。老板開發的幾種菜年年在國際大賽上得獎,我們就特意點了幾個哥哥沒有吃過的特色菜,大家邊吃邊聊十分盡興。
晚飯後回到我家,一邊品茶一邊聊天。當我們正要切蛋糕的時候,門鈴響了。哥哥的女兒和男朋友,我的兒子和兒媳婦一齊進了門,“HAPPY BIRTHDAY!”的祝賀聲又給了哥哥一次“SURPRISE”,PARTY 進入了第二個高潮。在送上精美的禮物後,大家邊吃蛋糕邊交談,由於有一年多沒有見麵了,所以都有談不完的話題。
最後一個節目是妹妹兒子的鋼琴表演。別看這個剛才不吭不哈躲在一邊讀“華爾街日報”的小夥子,彈起琴來可是非常出色。大家點了貝多芬,莫紮特,巴赫的曲子,小夥子一一滿足了所有人的要求。十分難得的是,他又演奏了自己改編了的幾首中國曲目:梁祝,一條大河,小小竹排等。他五歲起在中國參加“小紅花藝術團”的經曆,使他具有了在美國長大的中國孩子們所沒有的對中國音樂的理解和熟悉。最後,一曲雄壯激昂的“黃河”把PARTY推入了新的高潮。
星期六一早,全體人馬又移師南下,去哥哥家在山頂新建的宅子再度歡聚。一直到周一晚上,所有的客人才全部陸續離去。這幾天,一幕幕激動人心的畫麵不斷地在腦海裏回映,這使我禁不住心中想起了我的父母。看這歡樂的兩代人,論學校,十幾人全部是名牌大學高材生,有一半人上的是“藤校”。論學曆,一多半人Ph.D, 學位最低的是妹妹那個正在UPENN“沃頓”商學院讀書的兒子。我相信,父母的在天之靈看到他們爭氣的子孫們時,一定會感到十分欣慰。我們也能無愧地對父母講, “書香之家”的傳統,沒有在我們這一代中斷,並且會繼續發揚光大。
附:剛剛公布的2007全美大學排名TOP 5, “全家福”中四人畢業於TOP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