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雨中的現場報道》
來源:
目擊證人
於
2009-06-03 17:12:33
[
舊帖
] [
給我悄悄話
] 本文已被閱讀:次
第一部分 《殺戒》
請按 Play 鍵播放
第二部分 《血染廣場》
請按 Play 鍵播放
第三部分 《憤怒》
請按 Play 鍵播放
《後記》
六四為什麽發生?
一句話,因為改革開放。 “價格雙軌製” 減少了改革的風險,同時帶來了嚴重的腐敗! 權利成為一種重要資源。當時一個批文價值 幾萬,幾十萬。可一個工人的月工資卻隻有50至100元左右。老百姓感到了空前的惶恐和信任危機,民怨鼎沸。
學生,知識界最先看到了腐敗的根源和危害。因此借紀念胡耀邦,順勢提出反腐敗,新聞自由,結社自由等民主要求。並將請願書跪遞進人民大會堂。趙,李的矛盾公開化 了。共產黨主席趙紫陽以及胡啟立,田紀雲等傾向於政治改革,甚至默許了新聞改革(出現了著名的3天新聞失控事件),主張安撫學生,進行政治改革。總理李鵬等則認為學潮是資產階級自由化的表現,主張鎮壓學生。
軍委主席鄧小平,這位垂簾聽政的老佛爺則在改革派和保守派之間搖擺不定。如果當時鄧站在改革派一邊,就不會有後來的慘案,中國的政治改革就會加快速度,共產黨就不會腐敗到今天這個地 步;如果鄧從一開始就在保守派一邊,就不可能出現所謂的“資產階級自由化”,和之後的胡耀邦,趙紫陽下台。學生也根本沒可能在廣場堅守20天之久。
簡要過程:
4.26:人民日報 4。26聲明,將學生運動定性為動亂。
4.27:學生則衝破封鎖,搞了4。27(4月27日)百萬人大遊行。
5.3:趙紫陽五四講話,不提動亂,強調穩定,強調改革開放。學生隨即返校複課。
5.13:為要求政府改變“動亂”的定性,避免秋後算賬,逼政府對話,向全國喊出反腐敗,新聞自由,民主自由的口號,千名學生開始絕食。
5.17:嚴家其、包遵信等發表《五一七宣言》,進一步攻擊鄧小平是“一位沒有皇帝頭銜的皇帝,一位年邁昏庸的獨裁者”,發動知識分子簽名。激怒了鄧。使鄧從猶豫,搖擺到下決心倒趙,鎮壓學潮。
5.19:趙紫陽,溫家寶到廣場向學生告別。荷槍實彈的戒嚴部隊開著坦克,裝甲車從四麵八方殺向北京。
5.20戒嚴部隊駕著坦克,裝甲車開入北京,被憤怒的百萬北京市民堵截在各個路口,長達兩個星期。
5.23:百萬北京市民,國家工作人員,教師,工人及各院校學生自發走上街頭聲援學生,要求政治改革。這就是著名的三天大遊行。
6.2:天安門四君子開始絕食。他們喊出了:徹底放棄“階級鬥爭”式的政治文化;“寧要十個相互製衡的魔鬼,也 不要一個擁有絕對權力的天使”;“我們需要的不是完美的救世主而是完善的民主製度。”“ 誰上台和誰下台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怎樣上台和怎樣下 台。”
6.3:夜間開始,戒嚴部隊開槍殺入廣場,製造了六四慘案。據官方數字:市民,學生死500多人,傷一萬多人。
需要說明的是:
1.所有的戰士都死在開槍之後,市民學生是自衛反擊! 戒嚴部隊犯下滔天大罪的同時,也撒了彌天大謊,他們故意顛倒了時間順序,嫁禍於學生,市民。
2.從整體上講,當時的共產黨並不腐敗,以權謀私的隻是極少數。盡管學生要求改革,但根本不可能有任何人會提出推翻共產黨的口號。說六四運動是為了推翻當時的政權,這不符合那個時代的現實。而事實上,鄧小平,李鵬等在殘酷鎮壓學潮的同時,也推翻了當時的共產黨和國家的主席,進行了黨內政變!
3.六四運動是自發的群眾運動。
4.六四後,經濟改革繼續,政治改革停滯。學生最擔心的事情果然發生了:共產黨徹底腐敗了,中國出現了嚴重的兩極分化!國家財富迅速集中到了少數官僚和其周圍的奸商手中,社會矛盾日益尖銳。
5.鄧小平VS段祺瑞。段祺瑞得知衛隊開槍殺害學生後立即趕到現場,在劉和珍遺體前長跪不起,此後離開政界,終生吃齋念佛。三一八慘案死亡學生三人,傷四十餘人。鄧小平至死掩蓋六四屠城真相,至死不認罪。六四慘案死亡學生市民近千人(政府承認死五百餘人),傷逾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