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一談我自學中醫的體會及感想

來源: 2021-07-28 10:48:35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這幾天發了幾個自己印象比較深的醫案,承蒙網友關愛,在這先謝謝大家。有網友給我發私信谘詢怎麽學中醫,還要拜我為老師,這可不敢當,我也是一個中醫票友,談談體會還是可以的。但我覺得個人的經曆是不可複製的,隻能聊以參考。

我從小就對中國文化感興趣,開蒙用的是俞平伯先生的唐宋詞選釋。上小學前除了紅樓夢,其他都看過了,還能給別人講。除此外,我對醫學特別感興趣,不論中西醫,也特別喜歡幫助別人,覺得幫助別人會給我帶來快樂和成就感。再加上從小學到中學曆屆班主任都是語文老師,對我來說,我看古籍就像看通俗小說。據說黃帝內經和傷寒金匱很多人看不懂,但對於我好像不是那回事,覺著很順口。平時也喜歡看偏方之類的,但從沒治過病。

真正想學中醫是從零二年老父親晚期肺癌過世後,後悔彷徨交織在一起,因為沒有看到父親最後一麵,我直到現在有時半夜醒來,還會想到父親承受放化療的巨大痛苦和折磨,成麻袋的中藥製劑,以及胸腔積液造成的隻能半躺睡覺,我就會淚流滿麵,心情久久不能平息。我從那時開始著重尋找有係統性的中醫治療方法,力爭不讓家人重走父親的治療之路。我很幸運地聽到了曲黎敏先生的講座,從講座中知道了中醫有一部書叫傷寒雜病論。我到現在仍然稱呼曲黎敏為先生就是因為她是我中醫之路的指路明燈。從此我購進大量有關傷寒論的書,還有一些中醫名家的醫論集等,之後覺得隻看注釋臨床用處幫助不大,又購進數十冊名家醫案,老婆抱怨家裏成圖書館了,不要再買了,我還在陸陸續續買進新出版的一些後起名家的書。但在我斷斷續續的閱讀過程中發現,大部分的傷寒論注釋書,引用的都是曆史上有限的幾位傷寒大家,很少注家自己的觀點或臨床體驗,我讀後感到很失望。並且大部分的注家都以髒腑經絡為主,辯證過程有時看得我很迷惑。我望著滿滿的一書櫃的書,思緒萬千。一個偶然的機會,在網上有人提到胡希恕老先生的傷寒論講座特別實用,但還沒出版,隻有音頻。我就下載開始聽。這時候我才意識到我終於找到了我想要的東西。於是開始關注其他專講方證的傷寒家,當然髒腑辯證帶我入了中醫的門,對我也有莫大的幫助。

下麵談談一些體會

我覺得要想學中醫,離不開三個條件。一是自己的學習欲望或者源動力,二是家人的支持,三是朋友的支持和理解。我覺得缺一不可,尤其是後兩個。我有朋友是中醫愛好者,買了一些飲片在家備用,結果太太不支持,他也沒有機會實踐,就此罷手,隻停留在理論上。從朋友那可以拓展實踐技能和視野,畢竟家人得病的幾率有限。

再有,學中醫是個苦差事,當別人花天酒地,出入飯局,賞花弄月之時,我們中醫人埋首古籍,青燈長卷,耐得住長夜寂寞,對自己的意誌力是個考驗。但當有所成之時,喜悅情不自勝。

研究傷寒的有不同流派,好像療效都不錯。髒腑經絡派最有名的是北劉,劉渡舟先生,遼寧營口人。他的講座是我傷寒的啟蒙教材。視頻就不推薦聽了,因為劉老口音太重。如對髒腑經絡感興趣,可以從劉老的講座入手。劉老能背醫宗金鑒。不過劉老在晚年時也轉向方證相應。方證派首推胡希恕老先生,遼寧沈陽人。他的講座是我一直溫習的教材。近些年的體質論黃煌先生也是基於胡老的方證。易演傷寒代表人物為李陽波先生,可惜英年早逝。其他派別不太了解。

再談談我讀過的關於傷寒的書籍和傷寒大家。劉老和胡老的就不說了。日本漢醫吉益東洞的藥證,湯本求真的皇漢醫學,大塚敬節的漢方臨床三十年,矢數道明的漢方臨床解說都不錯。國內有不少傷寒大家,民國的陸淵雷先生傷寒金匱釋義,曹穎甫先生的傷寒體用,陳遜齋,汪蓮石,俱是名家。現當代,上海的薑春華先生是傷寒名家,截斷療法的創始人,山西四大名醫中的李翰卿先生,門純德先生,劉紹武先生,各有特色,李翰卿先生的經方小劑,門純德先生的當歸四逆湯治脈管炎,劉紹武先生的三部六病學說。湖北的李培生先生,南京的陳逸人先生,兩廣的陳伯壇,黎庇留,山東的李克紹先生。其中門純德先生的名方廣用我已經看過三遍了。

關於後世醫家的書,很多人推崇的黃元禦四書,也看過,用過其中的方子,療效沒那麽神奇,不過已故陝西名醫麻瑞廷先生專用黃元禦的下氣湯加減治癌症,名噪一時。張錫純參西錄也看過,方子也用過,療效也不是很好。醫宗金鑒傷寒部分大致看過。扶陽派的鄭欽安醫學三書,專以五行髒腑理論治難病的山西朱進忠先生,朱老先生是李翰卿先生的弟子,他的弟子整理過一本書叫難病奇治,全是現代醫學搞不定的頑疾,朱老藥到病除。

關於醫案集,我比較喜歡看醫案,尤其把自己帶入到裏邊去體會。我一般看傷寒名家醫案,試著理解用藥規律,把醫生換成自己,看自己出方和名家出方有什麽不同。如果是其他醫家的醫案,就試著自己出經方。用這種方法,就能看到傷寒家出方和其他醫家出方的不同。由此,當我看河北李士懋先生的臨證一得集和汗法發微時,明顯感到李老出方效果一般(個人感覺,沒有貶低的意思)。嶽美中先生,人稱經方家,嶽美中醫案集裏出方很少經方,自己組方偏多,跟民國惲鐵樵相似。我看了不到一半就放下了。現代的中醫臨床醫案基本上沒法看。

關於傷寒論版本,我還是推薦宋本明趙開美刻,八九年北中醫錢超塵先生與劉渡舟老先生攜弟子裴永清,學生郝萬山,校注了新一版傷寒論,以宋本為底本,是權威本。還有一本新傷寒論校注,主編者為姚廷周,是以桂林本為底本,以宋本,康平本和唐本為參考,我覺得也不錯。當然,桂本據考證,是偽本,因為出現了好多文獻不支持的早於漢代的內容。但它隻是個完善本,那些東西不看就行了,並且文本下注釋了各版本的不同。康平本最簡單。

囉囉嗦嗦寫了這麽多,就像王國維先生人間詞話所說,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的三種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眾裏尋他千百度,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宋張載有句雲,”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我隻是個中醫票友,非大學問家,餘生但願”上以療君親之疾,下以救貧賤之厄,中以保身長全以養其生“,”為往聖繼絕學“,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