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閑著沒事,也說兩句中醫

來源: 2020-04-13 07:55:11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中醫有兩個係統,這在《本草綱目》中看得很清楚,一個是正宗的“治人”的係統,大致相當於“經方”派;一個是江湖郎中的“治病”的係統(按具體病症排序),大致相當於“偏方”派。

區別:1)前者有理論體係,源於《黃帝內經》,經過《傷寒論》的發展,後者沒有什麽理論體係,純屬經驗。2)前者主要是用《本經》中的360味藥,後者用成千上萬種不見經傳的動植物藥。3)前者用藥講究配伍,君臣佐使,而且在曆史發展中越來越複雜,動輒20多味藥材一起用,後者常常用單方。

前者看不上後者,很自然。但是不要忘記,清代以來最熱的一些中藥材中有許多都不是《本經》中的,例如板藍根、白花蛇草、雷公藤等等。屠呦呦的青蒿素實際上也是受到偏方而不是經方的啟發。

事實上,偏方比較容易從西方藥學的角度加以研究,這種研究也可以擴大到《本經》中的單味藥。

欲兄實際上走的是這條路。

這條路完全可以走,但不是唯一的一條路。

其實我已經說過很多次了,再說一次。

中醫藥是個寶貝。可以從多角度多種方法論進行研究。

不要輕易否定任何東西。

中醫經方派的理論當然不能否定,世界上恐怕隻有兩種傳統醫學理論:中醫和印度吠陀醫學。其他國家和地區隻有不成體係的偏方。我曾經給印度傳統醫學理事會秘書長講過純書本的中醫理論,他說印度也有類似陰陽的概念(抱歉那是1989年,時間太久我的梵文生疏了,忘了怎麽說),中國的五行在印度是地水風火四大。二者的關係是完全平行發展還是互相影響是個學術問題。藏醫是怎麽回事我完全沒有知識。

這兩個(或三個,如果藏醫的係統不一樣)理論體係可能對世界未來醫學的發展有啟迪作用。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