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陳毅(zt)
八卦陳毅(zt)
胡蘭畦,四川成都人。中共黨員。畢業於成都毓秀女子師範,1927年又畢業於黃埔軍
校第六期女生隊。1925年參加北伐,曾在國民黨中央婦女部工作,1930年留學於柏林
德國國立政治大學,因從事反法西斯鬥爭被捕入獄,經魯迅、宋慶齡在上海向德國領
事館抗議後獲釋,1934年應邀參加蘇聯第一次作家代表大會,抗戰開始後,組織上海
勞動婦女戰地服務團在前線服務4年。1946年任貴州日報社社長,1949年後在北京工學
院工作。全國政協委員。
陳毅(1901年8月26日-1972年1月6日),是中國革命史上有一席之地的人物,名世
俊,字仲弘,四川樂至人,1916年就讀於成都甲種工業學校。1919年赴法國勤工儉
學。1921年10月因參加中國留法學生的愛國運動,被押送回國。1922年回到四川家
鄉,通過與蔡和森通信,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3年到北京中法大學文學院學
習,並經顏昌頤、肖振聲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間接參加南昌起義後任團政治
指導員,率部參加湘南起義1928年4月,朱德、陳毅率領南昌起義部隊一部,上井岡山
與毛澤東領導的中國工農紅軍第一師會合,部隊改編為紅四軍。朱德任軍長,毛澤東
任黨代表,陳毅任政治部主任。毛澤東毅陳初次見麵時,毛澤東就表示:相見恨晚,
相慰平生,希遇事相商。
朱毛匯合之後,也有很多矛盾,其中既有正規部隊同地方農民起義軍的矛盾,也有關
於領導權的問題糾紛。新到紅四軍工作的劉安恭任軍委書記。劉認為前委隻討論紅四
軍的行動問題,不要管軍隊的其他事情。對此做法,朱德表示讚同毛澤東堅決反對。
實際的結果是朱德和劉安恭分了毛澤東的權。而且朱毛的矛盾在整個紅四軍的高層已
公開化,也就牽涉到每個人的站隊問題,明確表態支持毛澤東的紅四軍高層領導人隻
有兩個----那就是陳毅和林彪。在毛澤東“主動”將四軍政治部主任讓給劉安恭時,
隻有林彪和陳毅表示堅決反對。而在朱德和劉安恭倡議成立臨時軍委時,也是隻有林
彪和陳毅反對。而且朱德針對毛澤東明確提出書記專權這一現象。
6月22日,中共紅四軍第七次代表大會由陳毅主持在龍岩城內召開。因為陳毅和林彪已
經兩次明確表示支持過毛澤東,所以毛澤東認為這次陳毅也會和林彪一樣,堅決地支
持他。但是事情的發展卻遠遠超出毛澤東的預期。從一定意義上來講,這就有點雷同
肖克對朱德支持的情況。
會議在陳毅的主持下,1929年6月末的紅四軍“七大”決議案中對毛澤東的問題總結為:
A、英雄主義——(這個絕對正確是毛澤東自己特有的,最能體現的是抗美援朝-這也
是一個領袖人物所必備的-以下括號裏是筆者所注)
B、固執己見,過分自信-(沒有自信的人怎麽能做領導,要不的話還不早就被做掉
了,那麽固執己見就是自信帶來的副作用,如果成功了就是自信,反之就是失敗了)
C、虛榮性重,不接受批評——(這個問題好像不是什麽大問題)
D、在黨內用手段排除異己,慣用報複主義——(不知道38年後陳毅在懷仁堂拍桌子的
時候有沒有想起這句話,這個可是毛澤東的強項啊)
E、對同誌有成見——(應該是說是對朱德等人有成見)
F、工作態度不好——(根據當時毛澤東的表現來講,這個應該是莫須有)
G、小資產階級色彩濃厚——(不知道這個是怎麽得出來的,是因為毛澤東娶了永新一
支花--賀子珍?)
陳毅總結說:毛澤東“因有以上之錯誤,使同誌們怕說話,造成個人信仰,使小團體
觀念加重。”並且因為毛澤東是前委書記,對爭論應多負些責任,給予黨內“嚴重警
告”處分。大會改選了紅四軍黨的前敵委員會,中央指定的前委書記毛澤東落選,陳
毅被選為前委書記,這個當然並不是因為陳毅刻意奪權,但是由於陳毅的調和,在大
家不想得罪任何一方的情況下,陳毅居然得到了最多數的票。毛澤東被迫“下野”,
鬱悶地離開紅四軍,到蛟洋去養病。陳毅一不小心得了個“一把手”的位子,卻發現
並不好坐,紅四軍在攻打焦嶺、梅縣等戰鬥中失利,部隊受到損失。在挫折與失敗中
陳毅深深體會到毛澤東指揮作戰的英明、正確。此時,中央軍委書記周恩來電示紅四
軍派領導到上海參加軍事會議。陳毅8月下旬由香港輾轉到達上海,向中央政治局會議
報告了紅四軍的情況。周恩來要求紅四軍維護朱德、毛澤東的領導,毛澤東“應仍為
前委書記”隨後,陳毅根據周恩來多次談話的精神,代中央起草了一封給紅四軍的指
示信,即著名的“中央九月來信”肯定了毛澤東的主張。周恩來看過之後說:“很
好,就是這個意見。”陳毅隻得屢次三番請毛澤東回來。你陳毅幹不好就想起我了?
毛澤東當然有脾氣,不肯隨隨便便罷休,他寫信,挖苦說:“我平生精密考察事情,
嚴正督促工作,此為陳毅視作眼中釘,陳毅讓我作八麵美人,四方討好,我辦不到,
不打倒陳毅主義我就不回來。”(此信存於中央革命軍事博物館)
好在陳毅很誠懇,親自登門道歉,又有中央的指示信,毛澤東出了一口惡氣後,總算重
新出山了。公心而論,當年毛澤東、陳毅、朱德、林彪之間的爭論還是很民主的,充分
體現了共產黨人襟懷坦白、民主文明的風範,值得今人效仿。但陳毅大概再也不曾到
過毛澤東心底可以真正“遇事相商”的人物裏去了(林彪這時候便成為毛澤東的患難
知己)。不久,陳毅離開了主力紅四軍,很快又到了江西地方軍區,主抓“擴紅”工
作去了。
需要指出的是,這一階段,陳毅雖然曾與朱德、毛澤東並列,但其實朱德、毛澤東也
隻是一方諸侯,上麵還有不少“婆婆”,乃至中共中央;紅軍也不隻這一家,別無分
店。譬如吳光潔、戴克敏1927年11月即領導了湖北黃(安)麻(城)起義,開辟了鄂
豫皖根據地,後來壯大為紅四方麵軍;方誌敏 1928年1月領導弋陽、橫峰起義,創建
了贛東北革命根據地和紅十軍,還有李文林式的根據地。
抗日戰爭,陳毅與粟裕在蘇南、江北發展新四軍、開辟新的根據地功不可沒,盡管主
要不在軍事上。
建國後,陳曆任上海市長、市委書記、外交部長、副總理,但他最出名的表現則是在
一次接受外國記者采訪的時候,陳毅說過“我們等打仗等的頭發都白了,趁我們這些
老家話還在,趕緊打,打完了我們再建設。”,這番言論令世界輿論嘩然。
還有在文革中的兩件事情,一是帶頭鬧了“二月逆流”,二是在紅衛兵對他的批鬥會
上發表那篇著名的演講,演講中直接說“毛主席也會犯錯誤”、“毛主席也不過是個
人”、“反對毛主席不一定是反革命,擁護毛主席也不一定就是革命”等等名言,舉
坐一片嘩然,雖然受到衝擊,最終也平安無事。
1966年底,毛澤東主席在一次中央領導同誌碰頭會說:“有不少人當官做老爺,高高
在上,忘了自己還是人民群眾中普通的一員,這樣的幹部我看就是要燒一燒,讓他們
至少不要忘本”。而後,毛澤東又補充說,“對於那些老幹部,包括各省市自治區的
主要領導,不燒不行,要繼續煽風點火。”毛主席緊接著又說,“但是燒成灰也不
行,要控製火候,還是要救人於水火之中啊!”
陳毅的一生政治上是波瀾壯闊的,生活上同樣,菊黃草長明月夜,茜蘭花開滿畦田。
胖帥的情戀總是詩。
1930年,他任紅22軍軍長時,在江西信豐娶了19歲女學生蕭菊英。次年,陳毅去開
“肅反”會,歸途遇白匪襲擊。馬死了,他卻奇跡般活了下來。就在他步行繞路往家
奔時,蕭菊英認為丈夫已死,她跳井殉情了。
陳毅寫下《憶亡》詩:
泉山渺渺汝何之?檢點遺篇幾首詩。
芳影如生隨處在,依稀門角見冰姿。
1932年重陽節,經李富春、蔡暢介紹,與18歲的興國女紅軍賴月明結婚。1934年紅軍
長征後,陳毅留守江西中央蘇區,動員賴月明服從大局帶頭疏散回鄉隱蔽、打遊擊。
二人於10月20日分別。
1937年國共合作抗日,南方紅軍三年遊擊戰爭結束,陳毅才得知,賴月明在被捕後跳
崖自盡。
陳毅於當年農曆九月初一寫下《興國旅舍》:
興城旅夜倍淒清,破紙窗前透月明;
戰鬥艱難還剩我,阿蒙愧負故人情。
其實,“叛徒告密被捕犧牲”是誤傳。賴月明並沒有死,她在戰鬥中和組織失去聯係
後,流浪乞討,被當保長的父親抓回,賣給一個補鞋匠。第二年鞋匠客死他鄉,賴月
明找到一個負傷掉隊的紅軍方良鬆結了婚之後,回鄉務農,生下一女二男。1959年她
看到陳毅會見外賓的照片,想去找陳毅,但被丈夫和兒女死死攔住。
1972年陳毅去世,賴月明從生產隊的喇叭裏聽到陳毅的訃告,焚香遙祭並發去唁電。
讀到陳毅那首《興國旅社》時,賴月明淚如雨下。直到1988年,她才到北京見到了時
任全國婦聯主席的蔡暢。1989年春,74歲的賴月明接受記者的采訪,世人才知道陳老
總的“月明”還在人世。
1938年初,在籌組新四軍途中,陳毅在南昌遇到了率領上海戰地服務團的胡蘭畦。
胡蘭畦(1901年6月22日—1994年),四川成都人,是中國現代史上一位有影響的女革
命戰士。遠祖是明代開國功臣胡大海,其父一直從事“反清複明”的活動。其母也頗
有文化,接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1920年冬從成都毓秀女子師範學校畢業,被父親許
配給表哥楊固之。胡蘭畦不喜歡他,便隻身從成都逃到川南瀘州當了一名小學教員,
自己開始獨立謀生。
四川軍閥楊森曾想娶她做小老婆。他公開的妻妾有12位,子女共有43人,楊森的四太
太田衡秋是楊家的當家太太,是胡蘭畦的同學。楊森讓他的四太太田衡秋代他向胡求
過婚,胡蘭畦,斷然拒絕了。不久,胡蘭畦又考入川南師範學校讀書。這所學校任教
務長是共產黨早期著名領導人惲代英。1922年5月4日,胡蘭畦加入惲代英在瀘州組織
的馬克思主義研究會。
1922年,從法國勤工儉學回來的陳毅擔任了重慶《新蜀報》的主筆。陳毅寫出了思想
激進的大量詩文,在四川青年學生中產生了廣泛的積極影響。胡蘭畦就是受他文章鼓
舞的青年中的一個。她直接到報館尋找陳毅,從此他們成了親密的朋友,幾乎無話不談。
1925年3月,經人介紹,胡蘭畦和川軍青年軍官陳夢雲結婚。1926年春,胡蘭畦和陳夢
雲奔赴當時的革命中心廣州。在廣州,胡蘭畦結識了周恩來、李富春等中共代表人
物,也結識了國民黨左派領袖何香凝女士。何香凝與宋慶齡對胡蘭畦的一生有重大影
響,稱得上是她的引路人和保護神。1926年秋,在北伐戰爭高潮中,胡蘭畦離開以何
香凝為部長的中央婦女部,考入武漢中央軍校,被編入女生隊。
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校務委員有國民黨方麵的鄧演達、譚延闓、顧孟餘、徐謙,共
產黨方麵的惲代英等5人,以鄧、譚、惲 3人為常委。校務實際上由惲代英政治總教官
負總責。在共產黨內,由惲代英、施存統、陳毅組成校黨委,陳毅任書記。
在中央軍校,胡蘭畦見到了好友陳毅。1927年4月的一天,陳毅約胡蘭畦到武漢黃鶴樓
的一個飯館吃飯。席間,陳毅問:“你到軍校有幾個月了,入黨了嗎?”胡蘭畦回答
說:“還沒有。我向黨組織申請過,但是李淑寧(即趙一曼)讓我與陳夢雲離婚,與
他切斷經濟聯係。但我曾對陳夢雲說過,隻要他永遠革命,我就永遠不和他分離。現
在,我怎麽能無緣無故與他離婚呢?”當時對與舊軍閥有聯係的人,黨組織接納時是
很謹慎的。對此,陳毅表示理解。
在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以後,汪精衛也蠢蠢欲動,解散了武漢中央軍
校。在中共黨組織的爭取下,武漢中央軍校被改編為張發奎第二方麵軍的教導團。8月
1日是教導團奉命東征討蔣、準備開拔的前一天,陳毅從武昌到漢口,向好友陳夢雲、
胡蘭畦及範英士等辭行。胡蘭畦準備了酒菜,為他餞行。
在筵席上,陳夢雲問陳毅:“張發奎會同你們合作幹下去嗎?”陳毅表示:“有可
能,要爭取,可是不一定。即使張發奎不幹,我們也要幹下去。”範英士帶著一絲疑
慮問陳毅:“你們單獨幹能成功嗎?”陳毅信心很足:“接受了教訓,會成功。”一
直靜靜地傾聽的胡蘭畦問陳毅:“什麽教訓?”陳毅說:“教訓就是我們的領導者不
敢、也不懂得把中國革命、革命的武裝鬥爭的領導權掌握起來。以後,要麽不幹,要
幹,就要有自己的槍杆子!”胡蘭畦笑著說:“當現代的李自成、張獻忠?”胡蘭畦
後來一直記著陳毅的話:“以前清朝政府罵孫中山是土匪,現在國民黨又罵我們是土
匪。好,我偏要去當這個‘土匪’!”
大革命失敗後,胡蘭畦赴歐洲考察社會救濟事業。1930年,胡蘭畦抵達德國後,與何
香凝、廖承誌母子倆共居一所。同年,經成仿吾介紹,胡蘭畦加入中國共產黨。不
久,宋慶齡來到德國,胡蘭畦認識了宋慶齡。
1931年7月,宋慶齡的母親逝世,要胡蘭畦陪她一起回國。經組織批準,胡蘭畦隨宋慶
齡一道回國。
同年10月,宋慶齡送胡蘭畦再度赴德繼續學習。旅德華僑和留學生成立了黨的外圍組
織“旅德華僑反帝同盟”,胡蘭畦任主席,成員有王炳南、江隆基、程琪英、劉思慕
等人。
當時在德國的中國留學生大部分受國民政府駐德大使館控製,他們力圖把抗日救國納
入擁蔣反共的軌道。在這種背景下,陪同宋慶齡回國奔母喪的胡蘭畦在再返回柏林
時,被德共中國語言組柏林小組開除黨籍。胡蘭畦上訴到共產國際。德共為胡蘭畦恢
複了黨籍。仍沒有立即將黨證發還,胡蘭畦沒有黨證,在回國後也沒有能夠接上組織
關係。1932年12月,根據德國共產黨的決定,胡蘭畦在柏林的反法西斯大會上控訴日
本侵華罪行。1933年春,希特勒上台,大批共產黨員和進步人士被捕。胡蘭畦被捕,
關入女牢。不久,胡蘭畦再度被驅逐出境,來得法國。她利用這段時間,寫出回憶錄
片斷《在德國女牢中》,陸續在《世界報》上發表。文章立即被譯成俄、英、德、西4
種文字,引起了廣泛的注意和普遍讚揚。1934年8月17日,蘇聯第一次作家代表會議在
莫斯科召開,胡蘭畦應邀出席。1936年6月18日,高爾基去世。作為高爾基生前特別欣
賞和喜愛的中國女作家,胡蘭畦被選入高爾基治喪委員會。在舉行葬禮的那一天,胡
蘭畦和高爾基的兒子、兒媳一起手捧著他的遺物,為高爾基執紼。
1936年7月,胡蘭畦回國來到上海。1937年10月5日成立了上海勞動婦女戰地服務團。
胡蘭畦率服務團在各戰區進行宣傳教育工作和戰地救護工作。寫成京劇《大戰東林
寺》,在前線慰問演出,產生了很好的效果。她還和範長江一道戰地采訪,合寫了
《兩下店第一功》、《川軍與抗戰》、《川軍在前線》等優秀通訊,
1938年初,服務團來到南昌。此時,項英、陳毅等新四軍領導人在南昌組建新四軍,
胡蘭畦與陳毅已經有10年沒有見麵了。胡蘭畦講述了這些年的經曆,也提到了與陳夢
雲離婚的情況。陳毅與胡蘭畦徹夜傾訴思念,遂訂白首之盟。陳毅稟告父母,得到同
意。然而組織上卻不同意,項英親自找胡蘭畦談話,說二人倘若結婚,則胡的黨員身
份就暴露了,你還是留在國民黨部隊裏,對革命更有貢獻。二人隻好痛哭而別,陳毅
致信胡蘭畦說:“馬革裹屍是壯烈犧牲;從容就義是沉默犧牲,為了革命,我們就吃
下這杯苦酒吧。假如我們三年內不能結合,就各人自由,互不幹涉。”
1939年夏,胡蘭畦來到陪都重慶。蔣介石給胡蘭畦發了一個委任狀,任命她為國民政
府軍委會戰地黨政委員會少將指導員。
民國時期,被國民政府軍委會授予將軍軍銜的女性隻有7位,她們是中將宋美齡、奇俊
峰、巴雲英,少將謝冰瑩、額仁慶達賴、薑毅英、胡蘭畦。
1940年,三年還不到吧,陳毅與18歲的武漢姑娘張茜結婚。
張茜原名張春蘭,陳毅追人家時,曾苦心經營一首《讚春蘭》:
小箭含胎初生崗,似是欲綻蕊吐黃。
嬌豔高雅世難受,萬紫千紅妒幽香。
陳老總有一首表達思念張茜的詩是這麽寫的:
足音常在耳間鳴,一路風波夢不成。
漏盡四更天未曉,月明知我此時情。
詩中又出現了“月明”,大概是想起了賴月明的“在天之靈”,
新四軍戰地服務團團長朱克靖寫過一首調侃陳毅的詩,其中兩句是:“將軍為何多憔
悴?半為蘭畦半為茜。”
在離開新四軍後,胡蘭畦一直關注著陳毅的安危。1947年6月,國民黨的報紙用觸目驚
心的大幅標題刊登“陳毅斃命”,還用大幅版麵詳細描述“陳毅追悼會”的經過。胡
蘭畦得知後十分傷感。後來她把成都東門外的一處果園、田地、房屋,全部給二老做
養老之用。
1949年,上海解放,陳毅當了市長。胡蘭畦寫信要見他,接待她的卻是副市長潘漢
年。這時,陳毅已兒女成群了。
1972年1月6日陳毅因癌症去世,毛主席參見他的追悼會。
解放後,胡蘭畦被安排到北京工業學院從事後勤工作,她革命的一生曆經坎坷,在感
情方麵是個悲劇,正如她自己在回憶錄裏所說:“這輩子隻知道趕著時代大潮走,在
浪尖上奔呀、跑呀。有時被礁石碰得頭破血流,也隻能獨自舔著流血的傷口。”
胡蘭畦的人生到1994年12月13日,從成都的寓所西去,享年93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