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IREN的看法。

來源: 2025-11-10 23:40:33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我剛剛把大家的討論看完。其實我當初說要建倉的時候,並沒有仔細研究,隻是看了曉炎的分析就跟風了。現在看來,這種做法確實有些草率。後來又看了薄帥的分析,覺得他的一些觀點有道理。不過他把整個 CAPEX 都當作當期費用處理(一次性 expense 掉),我不太認同。通常這種資本開支主要影響現金流,而不是直接計入成本;它應該在 3–5 年內折舊攤銷,而不是一次性衝掉。

不過可以預見的是,微軟那份 19 億美元的合約所帶來的大規模 build-out,確實會使折舊顯著增加。我剛查了財報,單看 EBITDA 其實並不全麵。折舊應該納入分析,因為這部分會對實際利潤產生較大影響;此外,財務成本(finance cost)也需要考慮進去 (雖然目前不大,隻是萬一要再發債),不能隻盯著 EBITDA。再加上股票薪酬(stock-based compensation)正在快速上升——估計未來幾個季度仍會維持高位,因為公司在轉型期需要通過激勵措施留住人才——這些都會壓低淨利潤。

另外,那筆 665 million 美元的 unrealized gain on financial instruments 屬於非經營性收益,不應算入 operating income;因此本季度的淨利潤其實是被虛高了的,而經營利潤(operating income)仍為負。至於管理層提到的另一筆 15 億美元潛在收入,我覺得他們有些過於樂觀,因為合同尚未簽署,這部分在 2026 年的收入預測中不宜計入。

總體而言,管理層預期未來的 EBITDA margin 約為 85% 看起來不錯 (薄帥沒有考慮這個,他還是用的現在財報的92mllion/quarter EBITDA,而且market cap應該是17 billion),而這種高毛利主要得益於他們不需要自行建設電力和土地基礎設施,這確實是相較競爭者的優勢。不過,從財務角度更合理的衡量方式應是 non-GAAP net income:除了折舊這一大項,還要計入財務費用,並剔除金融工具的公允價值變動。這些因素會拉低會計利潤率,但相對於 19 億美元的收入規模而言,影響仍可控。因此,整體來看,IREN 的盈利能力依然可觀,隻是不能單純依賴 EBITDA 去判斷。

目前股票價格合理(並不便宜),這家公司後續可能還會簽下更多類似的合約,在 AI 基礎設施快速擴張的大環境下,如果有後續合約繼續大規模簽署,股票會具備一定的投資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