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線波段交易真的有那麽邪惡嗎?

來源: 2025-10-02 17:55:45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很多人一提短線波段交易就搖頭,好像一旦做短線波段,就等於走進賭場,下一步就是搬磚還債。可事實真沒那麽誇張。短線交易要是真是純投機賭博,那華爾街那些基金經理是不是早該流落街頭賣咖啡了?其實,短線不是洪水猛獸,合理用資金加上嚴格風險控製,它完全可以是賺錢的正經生意。

資金效率
打個比方,如果你開了一家餐館,今天一桌客人點了滿滿一桌菜,你賺了七八成利潤。你會守著這桌客人不讓他們走,還是盡快翻台接待下一批顧客?短線交易也是同理,賺到七八成就走人,把錢投到下一個機會。保羅·都鐸·瓊斯(Paul Tudor Jones)就是這麽幹的。行情好就順勢而為,行情不對立馬撤退。他的邏輯很簡單:市場不是丈母娘,不需要你用一輩子的忠誠去打動她。

收益模型
短線也不是亂槍打鳥。比如賣出認沽期權(sell put),就像給別人賣保險。每個月穩穩收取七個點的保費,一年滾下來就是八成收益。聽上去像是開了印鈔機,但其實邏輯清楚:隻要市場沒出大幺蛾子,你就能一直收租金。這比買彩票靠譜得多,至少賠率擺在那兒。

風險控製
短線交易的鐵律是止損,虧七到十個點必須走人。說白了,就是不當“戀愛腦”。威廉·歐奈爾(William O’Neil)的規則很明確:股價跌破買入點七八個點就走,別幻想“它會回來的”。市場裏最慘的就是“等它反彈”的投資者,最後反彈的往往是他們的錢包。丹尼斯·加特曼(Dennis Gartman)也說過,虧損的時候要毫不留戀,賺錢的時候才要耐心。這道理就像減肥:胖了要立刻管住嘴,瘦了才好意思多照兩張自拍。

成功案例
短線交易高手一抓一大把。保羅·都鐸·瓊斯(Paul Tudor Jones)在一九八七年股災中靠短線大賺六成。丹尼斯·加特曼(Dennis Gartman)靠紀律和頻繁調倉幾十年屹立不倒。文藝複興科技(Renaissance Technologies)的Medallion Fund通過日內交易和量化模型,三十年年均回報六成以上,比“長期持有”的巴菲特還誇張。高頻交易公司Virtu更是傳奇,五年裏隻有一天虧損,其餘全是賺錢。(https://en.wikipedia.org/wiki/Virtu_Financial ) 要真說短線等於賭博,那這些機構可能是全世界最厲害的賭神。

理性看待短線交易
當然,短線並不是適合所有人。它需要紀律、技術和心理素質,不然很容易把股市當遊樂場。真正要反對的不是短線本身,而是把短線妖魔化。長線和短線就像運動和養生,一個追求效率,一個追求穩定,各有各的場景。2022年美股暴跌,很多長期投資者被套牢,但Citadel靠短線和策略靈活操作,反而賺了個盆滿缽滿。

投資不是非黑即白。短線和長線都是工具,能穩定賺錢的才是好策略。至於持有時間是幾年還是幾分鍾,市場根本不在乎,你的錢包才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