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微軟和OpenAI“分家協議”的粗淺分析

來源: 2025-09-14 14:46:46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在談判時,川總喜歡用“cards”一詞,card本質上指的就是“leverage”, 你手上有沒有籌碼,既然沒有還囉嗦什麽lol!談判中,誰掌握更多leverages,誰就更可能主導結果。最近兩天,關於微軟與OpenAI簽署的非約束性協議(non-binding agreement)的討論沸沸揚揚, 一邊讀那些討論,我一邊心想:“sure Microsoft won’t play weak hands, but in negotiations, leverage determines the outcome!”

在我看來,這個協議對微軟的“弊”應該是大於“利”的。以下是我的粗淺分析:

1.  微軟分成比例調整後的潛在代價:協議的分成鎖定沒有變,還是2030年,但是微軟從OpenAI的收入分成比從20%降至8%。 表麵上看,這個比例降低減輕了微軟的資金負擔,但節省下來的12%巨資該投向何處呢?微軟可以投給Anthropic嗎?如今Anthropic與OpenAI一樣炙手可熱,或許還有過之無不及,微軟再也無法以當年投資OpenAI的同等價格獲取那12%的份額。那麽將此資金投入自研亦或用於招兵買馬嗎?你隻要去survey一下high tech領域裏的 young talented engineers,大概不會有頂尖人才願意去微軟搞AI/ML研發的。說個笑話給大家聽,我兒子大學畢業麵試時,有一輪的麵試官是位Russian,世界最棒大學的博士,麵試即將結束時的open Q/A,我兒子問前輩為什麽選擇加入那個公司,博士爽快地回答“oh, cuz I used to work for Microsoft....." LOL!所以,我以為微軟是明白它們降低分成比是戰略失算的,但更明白自己與OpenAI相比,籌碼不足。

2.   協議導致微軟在AI基礎設施競爭上的loss of leverage:在AI大戰中,三大雲巨頭,微軟Azure、AWS和Google Cloud, 各有布局。Google與OpenAI的合作空間有限,因為它們的合作可能導致自家生態衝突。而AWS與Anthropic的合作本就較為鬆散,所以AWS更易與OpenAI聯手,如果發生,這將大大削弱微軟在AI基礎設施的主導地位。 微軟的巨額投資原本旨在深度綁定OpenAI,此協議卻導致loss of leverage,最終放大了其戰略不確定性。 

3.   微軟逐漸失去了掌控Sam Altman的upper hand:我們不得不承認Altman的商業手腕很厲害,當年他借力Elon Musk起步,起步後旋即投懷送抱於微軟CEO Satya Nadella,這是他的第一次不講信義。而後在OpenAI利益最大化時他與微軟“如膠似漆”,如今翅膀硬了,便又開始強硬“分家”,這是他的第二次......。所以,在商場上,你寧願與強悍的人打交道,也不要與無信無義,沒有感恩之心的人打交道。well,扯遠了,打住。

4.    微軟的投資角度:從投資角度來看,現階段OpenAI無疑優於微軟,所以OpenAI IPO時,股價一定會非常瘋狂。 但從長遠來看,我更願意把鈔票投入Elon的Grok AI和Amodei博士的Anthropic,因為我相信在當今的AI時代,商業帝國的發展最終必須建立在科學技術的創新、突破和發展的基礎之上,而這個基礎的領路者及其重要。After all, in today’s AI era, business operations, deals, and visions must be built on top of disruptive innovation and relentless growth, and the leader of this "empire" is crucial! 

星期天閑筆,純屬個人觀點,並非投資建議。歡迎大家討論,我也可從中獲益!

 

順便附上昨晚抓拍的一張照片—— 矯健的騎行者、落日餘暉、和那輪緩緩升起的明月,交織成一幅柔美卻強大的夢幻景致,深深觸動了我多愁善感的心嘻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