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意說話要客氣,不建議

來源: 2023-09-30 03:59:41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用英文不是母語作為理由來解釋問題,母語是英語的人也有溝通不良的時候。有誤會澄清誤會,有問題解決問題。有效溝通是職場晉升的必要條件之一,母語不是英文的我們多下點功夫就是了。用英文不是母語作為理由,隻會給他人留下把柄。

當年有一位中國來的員工 C,把英文不是母語掛在嘴邊來為自己解圍,提醒了兩次沒改。部門有一位印度來的 Y,他的口音極重,連英文是母語的人都聽不懂。但 Y 經常非常綠茶地說 C 英文溝通不良,可以理解,因為英文不是 C 的母語,然後自信滿滿的順帶一下自己說的是英國英語 (別人不好不等於自己好,所以貶低別人同時抬高自己)。後來有個大項目,C 的技術能力主持這個項目沒問題, 但管理層討論項目分配時,有人提出 C 的英文不是母語,可能溝通有問題,用詞和 Y 所用幾乎一模一樣,結果項目給了 Y。Y 做不了,就去找 C “幫忙”,最後成了C 加班出力做項目,Y 領功得賞出風頭。

 

題外的話:美國牛仔電影第一硬漢 John Wayne 在電影《黃巾騎兵隊》裏說過 “Never apologize and never explain—it's a sign of weakness”.  

職場亦如此,該認錯的時候要認錯,然後改正錯誤,但道歉解釋真的是沒必要。從管理的角度出發,做事就會出錯,出錯不可怕 (當然,大事兒,比如把辦公室燒了,例外),重要的是出錯之後,1. 改正錯誤,2. 認錯,以後再犯同樣錯誤的可能性小一點。對比一下這兩句話:“Opps, I made a mistake, I'll correct it righ away” 與 "I'm so sorry, I appologize, English is not my first language, I didn't mean it." 前一句沒道歉也沒解釋,但表達了:1. 我錯了,以後注意。2. 我馬上把錯誤改正。後一句又道歉又解釋, 但表達了 1. 不是我的錯兒,(以後這種錯誤還會出現)。2. 錯就錯了,下麵愛誰誰。你要是管理,聽了哪句話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