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找工作,不必辭職。有幾個問題:
1. 什麽是“大概就是PIP”?一般公司的PIP程序都很正式,頭兒,有時是頭兒和人事,與員工談話。然後有書麵文件,說明員工正式進入PIP程序,多長時間後反饋。PIP的全文是: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plan (業績改進計劃),所以程序中要有一個是否改善了的評估。你的頭兒是否與你討論進入PIP的程序主貼中沒提到。
2. 你們什麽時候做年終總評?
3. 你們公司是否有正式的人事程序。
從旁觀者清/站著說話不腰疼的角度分析你的情況:
1. 頭兒跟你談話和發e-mail, 大概是PIP的前奏,除非頭兒已經和你談了進入PIP程序,你認為是細節沒注意。但無論是否正式進入PIP,如果沒有改變不注重細節的計劃,建議馬上開始找工作。
2. 如果還沒有正式進入PIP的程序,估計年終總評的時候會提出。PIP的長短各公司不一樣,我知道的,短的兩個月,長的一年。PIP沒到期,公司不能開除員工,有時小公司會不按牌理出牌。建議到人事問清楚,心裏有個底兒。(理論上說,如果和人事談話時講明保密,人事會將談話內容存檔,但不會和你的頭兒討論談話內容。但天下沒有不漏風的牆,是否與人事談,三思。)
3. 即使被開除,依然可以與公司談判將“開除”改為“下崗”,頂多花一點錢請律師談。不用太擔心以後找工作時不好說。
題外的話:
不注重細節是職場進取大敵。俗話說“千裏長堤,潰於蟻穴”, 員工不注重細節,頭兒或是把員工不注重的細節完善了,或是將來為員工不注重細節造成的錯誤承擔責任。如果說了還不改,頭兒無法信任不注重細節的員工的工作。頭兒和員工之間建立不起互相信任的工作關係,頭兒在自己的工作之外要檢查員工的工作,員工則感到頭兒苛刻,微管理,對雙方都很痛苦。痛苦下去,隻有請一方開路。
英文不是我們的母語,所以我們對用詞,語法等等不很敏感。比如 “use" 和 “user” 對我們來說隻是一個字母的區別,但這個錯誤造成了整個句子不通。就好像看到中文:在使用軟件時。。。/在使用者軟件時。。。,會感到很別扭。
這些話你現在可能不同意,寫出來希望對你的下一個工作有所幫助,在開始新的工作時,多注意一些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