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也是人 (讀how2016帖有感,廢話多多,慎入)
從前看過一本書,<Cultural Literacy> by E.D. Hirsch, 說的是現代文化中,語言的含義比從前要豐富的多,比如“斧子” 就是一種工具。而 “電腦” 則不僅僅是一台機器,一說到電腦,人們會聯想到聯網,遊戲,文學城等等(文學城是我夾帶的私貨)。了解語言的隱義,準確使用是為人處事的關鍵之一。
曆史悠久的國家,例如中國,例如英國,等級製度比較強大。每個人都有一定的地位,一定地位的人說一定的話,做一定的事。文化決定了語言的應用,即使是一個詞,也可能有等級的附加意。比如,"Her Majesty" 和 "Liz",理論上都可以用來稱呼現在的英國女王。但一看"Her Majesty" ,人們馬上肅然起敬,聯想到白金漢姆宮,英國禦林軍儀仗隊,公主,王子,灰姑娘等等。一看到“Liz”, 想到的是該與隔壁辦公室的同事喝咖啡去了。
所以如何用詞,實際上影響到了人際關係的處理,我在前兩天的帖子裏提到過,如果把教過自己的同事稱為師傅,那就得準備為師傅到尿盆。把麵談稱為麵試時,心裏自然緊張的準備考試。尤其是把招聘人稱為麵試官 (不知誰發明的這個詞),考試不說,自己還找個官兒來對自己耀武揚威。受聘之後,麵試官變成了老板。接著準備受老板的氣,同時也準備老板什麽都知道,要保護自己,為自己謀利益。再過兩天,發現老板也是人,毛病一大堆,逆反心理頓生:就這德行,還給我當老板呢!
樓下2016掉進的就是這個陷阱。她事情做的好,提出升職,頭兒也同意了。不幸在升職成功前,公司改組。改組之後上層變化,2016 再要求升職,頭兒沒為她辦下來。
公司改組之後,一般都有個人事凍結期,等到新的預算出來之後再決定是開人,是長薪,還是給員工升職加長薪。尤其是原來管事兒的走了,新頭兒上台,此時人人自危,尤其是一線管理。2016的頭兒此時為她爭取升職,不是本人沒經驗,就是很盡力的頭兒。不成的原因,可能是公司人事凍結,可能是頭兒和自己的頭兒還沒建立起互相之間的信任,也可能是新的頭兒認為2016 現在所做的不夠升職的標準。
不知頭兒是如何對2016 解釋的,也許沒說原因(如果和人事的會議上決定了怎麽解釋,頭兒沒有發揮的餘地),也許說了2016 沒聽見,也許頭兒不願意在2016 麵前顯示出自己說活沒有從前的分量。因為2016 對頭兒的期待值相當高,所以升職沒成失望值也相當高,反應也相當激烈。
其實,頭兒和你我他一樣,有辦的下來的事,也有辦不下來的事,從2016 的帖子來看,她升職一事,頭兒需要和自己的頭兒和人事開會研究,說明了她所在的單位不是一個人就能夠決定是否升職的。
如果我是2016,平靜下來後再做決定,如果準備呆下去,和頭兒開誠布公的談一下。如果不準備呆下去,另找地方就是了。至於拿頭兒一把,讓頭兒的頭兒知道頭兒有多無能。先不說是否現實,起碼是個損人不利己的行為,如果這樣做能讓自己高興,作為心理治療未嚐不可,但大多數的時候會適得其反,望三思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