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IT華人不應該沉迷於抱怨印度人,有能力的就創業,沒能力的就修房種花
最近在聚會中和論壇上都聽到有不少人抱怨IT行業印度人成就不錯,而且發展勢頭快。
先不論這是不是一個既成事實,讓我們細細數一數在IT這個行業,理論發明者,學術帶頭人,技術發明者,成長迅速的公司CEO等等,都還是白人居多的,而且還是在美國出生的或者是在美國受過中學和大學教育占大多數。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從初中開始在美國生活,就基本上被認為是美國“土著”了。那麽作為移民的華人,眼睛裏不盯著塔尖上那麽多的白人和“土生土長”的美國人,卻老是抱怨同是外來移民,在IT塔尖上還是“少數”的印度移民,眼界也太低了,這種業餘抱怨活動也太沒有生產力了,層次太低了一點。
印度移民有抱團的特點,這沒錯。但是很多時候大公司的CEO是白人,他們對印度移民這個抱團的特點不可能歡迎。這些CEO在公司裁人的時候,對營業額和利潤的渴望是非常熱切的。任何一個團隊,業績不好,很難通過這些CEO的評估。道理很簡單,公司已經到了裁員的時候了,往往還是上一個CEO被趕走的時候,公司財政都會非常困難,如果一兩年內扭轉不了困境,CEO自己的職位也就完蛋了。這個時候,業績不好的團隊,哪怕是親戚也要被砍。如果有CEO在這種情況下還徇私,那麽他的公司很難有轉機,一兩年內就會有下一個CEO上任,再來一輪裁員。任何一個部門或者是小組,業績明顯低於公司平均水平,即使躲得過初一,也絕對躲不過十五。
印度土地很大,人口眾多,自身文化差異極其巨大。其文化多樣性遠遠高於華人。用一個詞“印度人”,就像用一個詞”歐洲人“來概括所有歐洲來美國的白人一樣,會有很強的誤導作用。
任何一個在美國IT人,在保住一份飯碗的前提下,有能力有精力的就創業,有人際能力的就使勁往上爬,沒能力或者沒興趣的就修房種花,沒能力沒興趣沒錢沒房的,跑步泡吧打遊戲總是可以幹一幹的吧。什麽活動都比抱怨在美國社會整體上還是”弱勢群體“的印度人強,也有格調的多。
至於在美IT華人應該怎麽往上走,怎麽創業,怎麽往上爬,那完全是另一個話題。
至於怎麽修房種花,怎麽跑步泡吧打遊戲,那是完全不相幹的第三個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