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大有可為

來源: 2014-02-07 12:38:10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最近老印的話題給人的感覺是, 老中在美國難以出頭。 其實不然。

檢討老中的短處和處境,對老中該如何破局也有啟發作用。所謂知己知彼。

表麵看, 老中象被邊緣化,但以老中的人口比例和構成看,根本不是。老中新移民中, 除了留學的一批, 其他基本從事服務類工作,而且因語言問題, 大都在唐人街裏幹。 所以, 和老印一齊混的老中, 比例其實不高,所以感覺被邊緣化了。 老中成功的例子比比皆是, 被大家淡化了而已。

美國的好處是其多元化,你能幹, 機會就會給你。香港人公開對大陸人的歧視等等, 在美國是不可想象的。老美的好處是, 隻要你行, 他會改變對你的看法。

多年前,我帶隊到華爾街的一個公司處理我們的產品問題, 一起去的隻有我是老中, 對方的VP和別人握手, 除了我。 感覺他覺的我這老中是個下手, 看不起。 後來幫他們解決了問題,他才發覺我是領隊的, 態度極友好,開會讓別的老美離開, 隻跟我談。 而且跟我們公司頭講, 以後這個account的問題隻會找我。這事給了我不少啟發。

90年代剛畢業到microsoft時, 老中和老印在公司數量其實很均等, 但已看到目標的不同。 老印通常往product management 和 project management 方向走, 而老中, 很多因為語言的信心和製約,留在技術層麵的多。 這沒啥錯的, do whatever you feel comfortable。

後來,因老印變了個IT出口國, 人數慢慢超過老中很多。

我從事管理工作時, 手下有老中,老印。在年初定目標時, 老印幾乎無一例外的把management定為目標。 有時我會開玩笑反問,要是你們都是manager, 哪誰去幹活? 回答大都是, 這裏達不到目標, 他們會到別處找機會。反正, 就要當老板。

而老中, 大都是把當technical lead作為目標。 閑談之下, 都覺得這不是自己的地方, 管人很難等等。 我想, 同樣的人在國內可能目標就不同了。而這正是老中的問題, 讓這種當外人的感覺影響了思維,從而缺少motivation。這就不能怪人了。

手下的老中難管嗎? 我倒不覺得。 碰過一個科大的, 很牛, 但這位老兄有點目空一切, 講話做事太硬, 得罪人。因為他, 我沒少跟別的group打圓場。我和他聊了不少,跟他提過多次,沒有一個公司和團隊因為少了個人而活不下去的。後來到別處碰了釘,這是後話。

另一個問題是,老中不會拿credit。 拿credit和搶別人credit是兩個慨念。拿你該拿的,是本份。老印是拿了還要搶,這和老中的communication skill 有關。

通常, 老印和老中合作時, 發言和email搶著寫,好的還會CC老中,不好的話,CC免了, We也變了I。 我因為了解老中, 所以知道老中吃了啞吧虧, 通常會CC給有份的老中, 而且要求老中給comments, 明明就是為了給機會老中們拿回credit。 但很多時, 老中都一帶而過。 很簡單的事,開會時多講幾句, 平時多幾個CC大家的email,關鍵時候, 多用幾個I, credit就不會給人拿去。 美國社會是一個個人主義社會, 事情是你幹的, 多用幾個I,讓老板知道是你幹的。 當然, 事成後再放個屁在會上講這是team work, 謝謝大家合作, 老板自然高興, 年終總結又可以講自己是個 great team player。

這些年看到的另一個問題是, 老中習慣了做事很有把握才敢上,這很不利。 老美或老印敢懂百分十,拍胸口講百分百 。 結果是, 任務一下, 都說我來幹。 而老中呢, 沒百分百時不敢挑頭。 結果是, 老美或老印把頭挑了, 然後回去喝杯coffee, 回頭跟老板說, estimate了一下, 這項目需要那些方麵的幫助等等, 自然, 技術好的老中就來幫, 但變了個配角, 冤吧? 項目完了, 出力多的老中變了teamwork 裏的一個螺絲釘, 老板記住的是那個拍胸口的人。

我看在眼裏, 很無奈, 畢竟人家老印老美搶擔子, 沒錯啊!

很多這些問題, 在新一代年輕的ABC和留學畢業生中,已有很大改觀。 去年我們請了幾個老中留學生, 很優秀, career goal 很明確和開闊。 這都是心態使然。 中國的強大, 令新一代小留充滿自信,而ABC, 自然更覺得自己是主人。 老印的第二代內心也覺得自己是老美, 和ABC合作很自然。手下有兩個小老印, 感覺就是個老美, 整天跟我說他們不喜歡去subway, 因為很多subway是老印開的,他們很cheap, 很省料, 聽得我哈哈笑.

我要講的是,機會就在你腳下。老中隻要心態好, 在美國一樣會大有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