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隻做一件事 ZT
一次隻做一件事,猶如沙漏裏一次通過一粒沙。
一次處理一件事,一個時期隻有一個重點。思考最大的敵人就是混亂。不要將心力分散在太多的事情上,那樣會降低效率徒增煩惱。因為腦裏太多訊息會導致阻礙思考,就像電腦的RAM塞滿了處理命令,會導致運行緩慢甚至死機。
為了讓你的大腦一次隻想一件事,你需要清除一切分散注意力、產生壓力的想法,把你的注意力集中在你主要專注的事情上,讓你的思維完全地進入當前的工作狀態。
你需要把你想做的事情想像成一大排抽屜中的一個小抽屜而不是一排抽屜。你的工作隻是一次拉開一個抽屜並滿意地完成抽屜內的工作,然後推回抽屜,並不再想它。
你還需要了解每一項任務你所承擔的責任,了解你自己的極限。如果你不能很好地掌控你自己,你就會效率低下,而且得不到工作的快樂。
為了增加你的效率,你也許需要同公司內部相關人員或谘詢師進行麵對麵的坦率交流和協商。這會讓你的工作更有效率,公司裏的相關人員也會在交談中有所收獲!
能夠將你的身體與心智的能量鍥而不舍地運用在同一個問題上而不厭倦的能力,就是專注!
專注能讓你在做事的過程中全身心地投入,不受外界幹擾,從而極大的提高做事的效率。專注是一種精神狀態,它可以通過加強注意力的精神活動來實現。
集中注意力要有兩個因素:一是即時目標,注意正在發生的事情;二是密集度,因為集中所有的注意力於單一事情上,也就有了密集度!
你的心一定要留在做事的現場!
為了避免光線向沒有用處的方向擴散,我們使用反射鏡來實現;為了避免人的精力消耗在沒有用處的地方,我們應當克服對注意力產生幹擾的因素;為了把光線集中於某一點,我們使用凸透鏡,為了把我們的思想集中於某一點,我們必須保持專注。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被一些本沒打算消耗精力的事情所幹擾。漂亮的女士、臨近的假期以及各種紛繁的信息經常會出現在我的頭腦中,分散我們的注意力。我們的心思可能會被這些事情拉走,以至於忘記了眼前的職責和工作。
利用專注的方法抵擋這些幹擾對工作的完成質量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廣袤的地球上,如果以十平方米這種小麵積來計算,人口流動密度最大的也許要數紐約曼哈頓中央火車站的問詢處了。那裏每一天都會人潮湧動,匆忙的遊客都爭著詢問自己的問題,希望馬上得到答案。對於問詢處的服務人員來說,工作的緊張與壓力可想而知。疲於應對可能是他們的共同感受。
可是在問詢處,一個胸前掛著組長標誌的年輕人麵對著遊客的提問卻總是應付自如。
在他麵前的旅客,是一個肥胖的婦女,臉上汗水不由自主地往下流著。很顯然,她十分焦慮與不安。問詢處的年輕人傾斜著上半身,以便能更好地傾聽她的聲音。“您好,你想詢問什麽?”他把頭抬高,集中精神看著這位婦人,接著說道:“您要到哪裏去?”
此時,有一位手提著皮箱,頭上戴著禮帽的男子試圖插入這個對話之中。但是,這位服務人員卻視若無睹,隻是繼續和這位婦人說話:“您要去春田嗎?”他根本無需要看行車時刻表,就說:“那班車將在15分鍾之內到達第二站台。您不用跑,時間還多得很。”
女人轉身迅速地離開,這位服務人員立刻將注意力移到那位戴帽子的男士身上。但是,沒過多久,剛才那位胖太太又汗流浹背地回來問這位服務員:“你剛才是說第二站台嗎?”這次,這名服務人員卻把精神都集中到那位戴禮帽的男士身上,待回答完那位男士的提問後,才又把注意力轉移到胖太太的身上。
有人問那位服務人員:“麵對這樣眾多的提問和急躁的旅客,你是怎樣保持冷靜呢?”
那位胸前掛著組長標誌的服務人員這樣回答:“我並沒有和所有遊客打交道,我隻是單純地處理一位旅客。忙完一位,才換下一位。一次隻服務於一位旅客,卻一定要讓這位旅客滿意。”
“一次隻服務於一位旅客,卻一定要讓這位旅客滿意。”許多人在工作中把自己搞得疲累不堪,而且效率低下,很大程度上就在於他們沒有掌握這個簡單的工作方法,―次隻解決一件事。他們總試圖讓自己具有高效率,而結果卻往往適得其反。
我們要學習那位服務員的工作方式,一次隻著眼於一件事情,並且集中精力,致力於出色地完成這一件事情。把其他的事情按照輕重緩急順次安排下來,上一件解決之後,再著手解決其他事情。這樣才不會因為事務繁雜,理不出頭緒而顧此失彼,導致效率低下的局麵。
一次隻解決一件事情,並不是忽略其他的事情,而是循序漸進完成你的任務。隻有這樣才會真正有效地處理好你身邊的每一件事情。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