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科研是件非常奢侈的行業。窮人搞科研的結果,過去十幾年大家都看到了。
實際上科研是很奢侈的事,尤其是基礎科研。就好像買LV,rolex,和BMW一樣。早期的科研人員都是奴隸主。後來的科研在出成果之前一般是業餘的(也就是搞著玩),做成之後就是算不上富豪,也遠遠超過一般中產,看看牛頓是個什麽角色。早期的成功科學家常常可以封爵的。嗬嗬。
現代的科研體製本事就是個矛盾。一方麵需要the best and the brightest.一方麵由於風險太大,又需要降低成本。所以就演變出歐洲和美國兩個體製。歐洲(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亞)基本就是繼承的老一套,但是全職的科研人數大大減少,不過待遇還是非常好,solid tenure。這個體製是用stability和舒適的生活方式在吸引人。但是由於一個蘿卜一個坑,很難進。
而美國走的的另一條路。那就是mass production,美國人迷信market,認為這樣可以同時達到前麵的兩個標準的最好組合。美國得天獨厚的是移民國家,而歐洲沒有這個優勢。但是當mass production之後,美國本土人就開始減少進入科研領域,一個佐證就是美國公民和居民自從90年開始讀PhD的大大減少,直到現在。可見本土人比較先知道消息。而這時候中國和印度的學生就補上了這個缺口,所以科研泡沫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到05年,NIH開始縮減經費為止,美國的科研人數,尤其是biomed 這塊,已經是人滿為患。很多學校的叫獸數量居然超過研究生的好幾倍。這樣一來,所謂研究型大學幾乎完全蛻變成contract research organization (CRO). 不同的是CRO拿到錢要交貨才行,而大學是拿錢,但是隻交“水貨” (文章),嗬嗬。文章再好也很難定價,所以美國的這種體製不可能持續。反映出來,就是文章越來越多,越來越好,但是醫療開發越來越慢,費用越來越高,科研人員工資不漲,但是工作量在不斷加大,越來越不穩定。實際上大多數研究型大學的叫獸都是零時工。note: 俺說的主要是biomed這個行業。因為美國對這個的投入遠遠大於其他的科研投入,所以才有可能造成泡沫。
所以biomedical research和health care一樣是非要改革的,因為現行係統根本就掙不下去。現在看來方向已經很明顯。嗬嗬,當然,能看懂的從來就不是大多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