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傳說中的劉莉莉, 覺得劉不是個很靠譜的人。
劉在國外三年讀的是高中, 大學是回國自考(非高考),還學的是英語專業, 對這個老板們有想法也很容易理解。 這種想法在嘴上是否直接表現出來,就是個中,西差異和個人修養問題。
劉自稱高時,每月能拿到兩萬。 有老板問具體兩萬的組成。 劉隻能說4000底薪,1000獎金, 其餘15000是籠統的分成。缺乏更詳細和具體的說明。這個問題展示了求職者能否和願否細致地解答問題。給人的印象就是:
1。劉不願意說明 2。劉無法說明(可能是誇大其辭)。
有老板希望劉介紹一下她的家庭情況。 其實這也是個緩和和自我表現的機會。 劉以“父母健在”四字做答,結束對話。 這無論如何不能算良好溝通。 給人的印象就是劉缺乏和對方溝通,交流的意願。 如果不是意願,那就是缺乏溝通能力。
劉對不少問題的回答,不是采用正麵敘述,而是采用反問, 這的確顯得比較aggressive. 比如, 張問她為何學英語專業? 劉反問:為什麽要學語文? 劉完全可以采用比較正麵的敘述,表達自己。即使張有故意刁難的動機,但劉的回答不是隻展現給張,也同時展現給在場老板和無數的觀眾。
所以張和在場的老板雖然不是表現很好,但要記住這個節目就是以刁難求職者作為看點的。 但劉的表現也乏善可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