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反應,柴靜,開著大排量SUV,呼籲別人要環保,。。。
1,從生產方式的角度,名人自費拍攝新聞調查是一種包裝成公共行為的商業行為,生產和流通的每一個環節都充滿了市場化的算計。這種算計在柴靜紀錄片的完成品從內容到形式每個細節中都可以找到。從莫須有的霧霾導致嬰兒腫瘤的敘事策略開始,到再次搬出幼兒和母愛來遮蔽
數據漏洞和邏輯混亂的結尾。包裝、姿態、煽情、自我展演的商品邏輯幾乎全程覆蓋真實、理性、深入、質疑、論辨的公共對話邏輯。
2,要呼籲公民責任,卻隻挑最輕巧最高姿態的打電話報警投訴排放超標,輕輕說句少開點兒車,對於最實際但也是最困難最不討好的公共政策選擇,比如提高入城費,提高限行天數甚至單雙號限行,控製大排量汽車,繼續嚴格的搖號限號政策卻不置一辭,看來對霧霾的恨還是沒有超過對成為中產階級知性女神的愛。而當談到能源結構的調整與轉型,就完全不顧中國的曆史、地理和實際狀況,忙不迭完全沒有數據沒有論據的把所有罪過都扣到所謂的國家能源壟斷頭上,為能源的私有化搖旗呐喊,為資本瓜分能源市場鼓噪歡呼,至於私人資本的進入如何就能迅速轉變中國的能源結構,
如何可能不計成本在中國各地探查天然氣並在全國建設穩定安全的輸氣網絡,女神抒情之餘估計沒有氣力去論述、論證和論辨了。畢竟,如今哪怕說一句我年終獎發少了都怪中石油,都能得到大眾的歡呼,為什麽還要費勁去嚴謹探查因果關係和邏輯呢?(吳靖) -
3,錯誤太多,沒法看,說幾條一眼掃到的:1,陳竺是個搞過血液病的投機政客,引用他的數據是很不靠譜的,上海的闞海東和環科院王金南應該有相關數據,你們誰拿到了;2,在吸煙率這麽高的現實中,肺癌數據沒啥意義,充其量也就是有一定的相關性,而且,拜托你們分清楚發病率和死亡率;3,對於中國的體製毫無概念,三桶油是國企,環保部是部委,都是黨的,讓環保部定標準就會好,我不知道你是傻,還是給環保爭權力;煤炭之類涉及經濟的不和你們扯,聽不懂
4,綜合幾位朋友的看法: 主旨是去工業化,妖魔化本土工業,順帶黑國企。和西方文化左派操弄民粹主義的套路類似,以煽情和情懷為手段
5, 失去新聞生產體製對新聞客觀性的保證,以名人效應為公眾信仼的基礎,這一轉變後麵的隱患很值得探究,也為隱性資本操控留下空間,它可以構成新的壓力政治的模式。名人生產新聞的橫出與體製性新聞生產的危機在今天中國是一對互相關聯的問題。
6,……3、她以環保者自居,處處建議大家便捷交通,結果她自己一直開的是大排量SUV。
7,要講成這樣,其實很簡單——拜羅永浩為師[哈哈]。這部片子,從第一眼我就覺得有濃重的羅氏脫口秀風格,果然,最後的特別鳴謝名單裏麵,頭一位就是羅永浩。
轉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