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的車,歐洲的路,歐洲的油,歐洲的人 (組圖)
歐洲的車,歐洲的路,歐洲的油,歐洲的人 (組圖) 喜聞史迷大俠歐洲之旅,可見瘦人,窄路,彎道,短途,高油價,決定了歐洲汽車裏裏外外的一切。 悠久的曆史,加上保守地積累,使得今天一大半的道路,其寬度隻適合馬車的行使。停車則更是難上加難。所以小型車,短軸距車,比中型車要多得多。不象其他國家,窮人也開大型車,這裏除了王室,大車用戶不多。
![]() 連續的彎道,要求車子有比較好的操控。司機的駕駛水準,也因此比路況較好的其他國家的司機要高一截。 高福利的另一麵,是高稅收。美國的汽油稅,(聯邦稅,加上州稅,再加縣市稅),按每加侖計,窮州四五毛美元,富裕的州也就六七毛。但在英,法,德,意,幾乎每加侖的稅收就在三美元以上,還要加 20% 左右的 VAT。幸運的是這裏一個國家,有時比中美一個省或州還要小,郊區化也不盛行,所以駕車裏程並不高。
![]() 沒有郊區化,貨運就不夠發達,大多數人還是附近購物,而不是去大賣場購物,卡車比例太低。柴油稅收低一點,柴油熱效率也高一點,所以歐洲柴油車盛行,幾乎一半的小車是燒柴油的。
所有胖人,歸根結底原因,第一食物太便宜,第二管不住那張嘴。高燃料價格,必定引起高食物價格, 所以歐洲人是世界上發達國家裏,還算比較苗條的。這樣一來對車的尺寸要求,就比胖人國低了許多。
![]() 祖先中,敢想敢幹的,幾百年間,先後都去了新世界。剩下的都是比較安於現狀,比較實際的一族。街上一大半是 Hatchback,也就是再窮的國人也看不上的兩廂車。一大半車因為馬力不夠,沒有空調,沒有自動排檔,但是天窗帶來的自由空氣,是不可少的。 小車的安全在這裏不是個大問題,原因很簡單,因為滿街都是小車,這個比起街上一半 SUV,一半 Sedan 要好得多。
![]() 千百年的文化積累,不是集中在汽車上,而是體現在建築,音樂,家具,服裝,飲食,文學,電影,尤其是每個人優雅的談吐舉止上。這個有點不象其他國家,可以開一個十萬美元(一千車壇鞋幣)的豪華車,穿個拖鞋,去 Costco 買個 Pizza 全家當晚飯吃。 唯一的例外,是德國的高檔車,又有文化又有技術,可是其中一大半是銷到那個去 Costco 吃 Pizza 的國家,或者化一個月工資去買一個手提包的國家,去換成美元,用來買石油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