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這個日本人獲今年的諾貝爾獎。

來源: 2011-10-04 04:08:00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藍色發光二極管的開發者、美國加州大學聖芭芭拉分校教授中村修二有可能獲得將於4日公布的物理學獎

 

http://engineering.uc*****.edu/faculty/profile/82


中村修二原是日本日亞化學工業公司技術員。1990年,他開發出藍色高亮度發光二極管。

    中村修二教授1954年出生於日本,日本日亞化學工業公司技術員。1990年,他開發出藍色高亮度發光二極管。當時,世界上已開發了紅色和綠色發光二極管,但是由於沒有開發出藍色發光二極管,電子視屏領域中的各種色彩無法被充分展現。因此,藍色發光二極管被認為是當時世界上最困難也最熱門的研發項目。獲得電子工學專業碩士學位的中村修二獨辟蹊徑,填補了這項空白,使電腦、手機、超薄電視屏幕的色彩更加豐富,原件使用壽命也大大延長,可將電力消耗降低90%。 自2000年以來供職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聖芭芭拉分校。

“高亮度藍色發光二極管”被稱為20世紀的一項偉大發明,發明者就是日本科學家中村修二。  有了它,通過與紅色和綠色LED組合,才可能出現全彩色LED屏幕,並產生能夠取代白熾燈和熒光燈的新一代節能照明燈具。

第一個壞印象

1979年,中村修二從日本德島大學研究生院電子工程學專業畢業後,進入日亞化學工業公司。當時,這是一個沒什麽名氣的地方公司。

像今天所有剛剛畢業的大學生一樣,中村當然也向往到東京或大阪這樣的大都市,進入京瓷這樣的大公司工作。實際上,他也去過總部位於京都的京瓷公司麵試,並通過了嚴格的考試,但結果他放棄了這個機會。

因為他有了孩子。大學沒讀完就結婚生孩子,有了孩子就不顧事業發展?那個時候,沒人看得起這個胸無大誌的年輕人。

雖然早有心理準備,中村進到公司後還是頗感意外。這家200人的化學公司裏,到處充滿刺鼻的硫化氫的氣味,通俗點說,就是臭雞蛋的味道。“這家公司怎麽這麽髒啊!”這就是日亞給中村留下的第一個壞印象,但絕非最後一個。 

成功,並不意味著得到肯定

進入日亞後,中村被分到了開發課。一名課長帶著兩名開發人員和幾個助手的小部門,辦公場所是由帶屋頂的停車場改造的,十分簡陋。 開發課題,沒有預算,無法購買相關設備,也買不起昂貴的部件。

試驗需要使用昂貴的石英管,不能用完就扔掉,至少在日亞不能這樣做。於是,中村的任務就是將切斷的石英管重新焊接起來,進行再利用。於是,他開始日複一日沒完沒了地焊接石英管。“我進入公司難道就是為了當一個焊工嗎?”中村不止一次地問自己。

最頭疼的是爆炸事故頻頻發生。石英管進行高溫加熱,壓力上升,隻要焊接部位有小小的損傷,石英管就會破裂。每當巨大的聲響傳遍整個公司,員工們就會一邊趕緊離開,一邊調侃:“又是中村。”

1983年,中村成功開發出了能夠形成產品的GaAs多結晶技術。隨後,GaAs單結晶的開發也完成了。

對於這項研究,中村後來給自己打了100分。從製造裝置到試驗的每個環節,全部都是自己完成。但是成功,並不意味著得到肯定。比自己後進入公司的人都一個個升遷了,自己卻幾年都是老樣子,孤獨的中村萌生去意。 

他成了“怪人” 
 
要製造藍色發光二極管,必須從形成用於藍色發光二極管的單晶膜著手。

而實驗方法有兩種。一種叫做MBE法,一種叫做MOCVD法。中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MOCVD法。原因很簡單,MBE裝置的價格高達數億日元,公司根本不可能替他購置。

為了學習技術,他提出去美國學習,出於對未來巨大市場的期待,公司同意了。

雖然在美國一年收獲不大,回來後,社長卻對他另眼想看。公司分配給他兩名助手,開始製造裝置。所有投入加在一起,公司先後花費了數億日元。這可是一筆大投入!

好運開始降臨到他頭上,不過壓力也隨之而來。

中村選擇的是氮化镓(GaN)作為藍色發光二極管的發光材料。從原理上來說,好幾種材料都能實現藍色發光功能。其中,氮化镓是最受人冷落的。但恰恰隻因“其他人沒有采用”,中村便決定了他的選擇。

試驗開始後,他很快明白這種材料不受歡迎是有原因的———氮化镓成膜非常困難。

製造氮化镓的原料氣體———NH3具有腐蝕性,沒有一種加熱器既耐高溫又耐腐蝕。因此,加熱器很快就會被腐蝕壞,導致薄膜無法生長。中村很鬱悶。

早上來到公司,打開裝置,加熱器被燒壞;然後下午的工作便是改造和修理設備。他早上第一個上班,下午6點下班。每天都在重複這種沒有盡頭的單調日子。

中村的話變得越來越少,電話也不接,周圍的人開始把他當成怪人。當初手下的兩名新員工,其中一人因“根本看不到成功的希望”而辭職了。

用自己的方法,相信自己

事情突然出現了轉機。

經過多次失敗和不斷摸索,中村終於製造出不會燒壞的加熱器。在以後很多年裏,避免加熱器燒壞都是他的最高商業秘密。

中村對改造裝置有絕對信心。因為進入公司開發部門以後,所有裝置都是自己製造的,焊接技術和配管技術成為他的兩大特技。雖然周圍的人都勸他,隨意改造MOCVD裝置很危險,但中村絲毫不退縮。他經曆過太多爆炸事故了。

1990年9月,終於迎來了GaN膜麵世的時刻。評測表明,完全成功!

GaN膜製成後,剩下的就是二極管了。

讓中村失望的消息卻在此時從美國傳來。美國3M公司已經成功實現了藍綠色半導體激光器的振蕩發光。中村一下子墜入無底深淵。

一天,他接到美國一個學會的邀請,請他去做演講。

在美國,中村第一次知道了美國人的半導體激光器壽命實際上還隻有秒級,這讓他一下子興奮起來,他的發光二極管壽命已經超過1000個小時,他並沒有輸!

帶著巨大的失望去到美國,回來時卻精神百倍。

他決定:“絕不輸給3M公司,要用GaN 製造出半導體激光器!”要想製造半導體激光器,就等於要另起爐灶。公司反對是必然的。為了藍色發光二極管的研究,日亞已投入了數以億計的金額。終於等到了出頭之日,誰有耐心等他再做看不到頭的實驗?

既然如此,中村隻好改變策略。表麵滿口答應,其實全然不顧公司的想法,把自己關在實驗室裏一門心思開始雙異質結構研究。果然,新的生長實驗在兩三個月後即有了眉目。雙異質結構的GaN發光二極管終於試製成功了!雖然還很暗。

為什麽暗?原因中村很清楚。主要是發光波長為紫外線,將其變成眼睛可見的藍色光,隻需在發光層中添加雜質即可。這樣一來,所發光的波長從420nm躍升至450nm,人眼可見的亮度達到以前的4倍。之後,一切都順理成章。通過進一步調整膜的生成條件,逐漸提高結晶性。亮度在一天天地不斷增高。

終於,1993年10月,藍色發光二極管的亮度上升到最初的100倍,新的革命性的發明誕生了!

在孤獨中堅守了10年,中村修二終成正果。2006年,他榮獲千禧技術獎,要知道,這可是技術界的諾貝爾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