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寫招牌大字(圖、文)

來源: 2012-01-08 08:09:03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第一次寫招牌大字(圖、文)

文革開始,是反“四舊”運動:反舊思想、舊文化、舊風俗、舊習慣。

舊思想舊文化,還比較容易分辨。舊風俗和舊習慣—範圍有點無邊無際了--要知道,我們有著5000年的曆史--風俗和習慣,積累了多少呀,說無孔不入,不為過吧?

鄰居是紅衛兵,上京被毛主席接見回來,送給我一份來自首都“四舊”文化藝術中心琉璃廠的出品:毛主席詩詞書簽,全部是篆體的書法,沒有一個簡體字。

於是,我證實了自己的感覺:毛主席戴上的“紅衛兵”袖章—那個“衛”字,是毛主席書法中的繁體字,由此可見,繁體字雖然屬“四舊”範圍之內,可是,用在革命的正途上,還不至於非破不可。

紅衛兵,輪不到我,學校又不上課,在家裏,除了偷偷的臨寫“九成宮醴泉銘”(唐代碑刻。魏徵撰文,歐陽詢正書。)我試將書簽的篆書重新組織,編寫成毛主席語錄,配上他老人家的軍帽木刻板頭像---用圖釘,按在我小書桌前的板牆上。
同學來玩,問我誰寫的,說了實話,他不信。倒不是說我寫得好,而是他不信繁體字篆書的毛主席語錄我居然都能看懂。。。

沒關係,我的鄰居堂T兄 ,不但信 ,還備加鼓勵和欣賞 。他長我兩歲,我們臭氣相投,無話不說,分享苦樂,不分彼此。

某日,T兄問我,招牌大字,寫不寫?

此時,上海,乃至全國各地,掀起“紅海洋”運動---唯紅色,為革命的象征 ,唯紅色,為新思想、新文化、新風俗、新習慣的標記---於是,大大小小、上上下下的商店門麵和招牌,都改成紅漆底色、白色或黃色字體。站在街頭看去,層層疊疊紅豔豔,一片接一片,好不刺激 ,好不疲勞 ,好不鬱悶。。。不知道後來上海流行的“紅眼病”,是否和“紅海洋”有關?

T兄家貼隔壁,是我們街坊多年經營的文具雜貨店,店號叫“順昌裕”--多麽有民間色彩的好名字!然而,此時此刻,天天喊“造反有理”的紅衛兵怎麽會允許“順”的字號存在呢!
----四舊!勒令兩星期改過來!否則,采取革命行動!
----好好!改過來改過來!不過—改成。。。?
----改成“紅武衛”!
----好好!改成“紅武衛”---阿是紅衛兵的紅、武裝的武、紅衛兵的衛?
----沒錯!

什麽字體?什麽顏色?怎麽布局?

紅衛兵和老店主---都沒有討論,也沒有決定。於是,這個問題交了給我。

這家文具雜貨店,是我們小區唯一像樣的文具店,我對它還有特殊的感情,小時候,右麵小玻璃櫥窗裏陳列的12色彩色鉛筆,不知吸引了我多少日子?看了又看,望了又望----直到有一天,我頂著風雨,幫母親幹零活,獎勵我的零用錢一到手—於是,又頂著風雨,將它買了回來!

我去正式考察了不知到過多少次的文具店的門麵:一米多高、近四米寬的櫃台,站上去,加個凳子,就能舉手寫頭頂上向前傾斜的一米多高、約四米寬的大招牌 。

我請店主買了大罐的白漆,中罐的黃漆、小罐的紅漆。。。。老店主問:哪能紅漆買嘎少?----我說:夠了。 -----聽小江的 !聽小江的 !----T兄 經紀人的氣勢擺出來,老店主不再出聲。其實,他將“小江” ---聽成了“小將”了吧?---紅衛兵小將----誰敢反抗?哼哼!

我先將白漆倒了一小碗出來,一旁擱著;然後,將黃漆慢慢參合進白漆,攪拌著,於是,淡雅的米黃色,調和而成----老店主請店員小張用這桶米黃色的油漆,將舊招牌“順昌裕”三個字和底 色全部蓋了兩遍---四舊,被刷得無影無蹤。

等底色幹透之後,我拿著小罐的紅漆,爬上櫃台,站椅子上,用一支大號的油刷,沒有起草,徒手寫上剛學的繁體篆字“紅武衛”,按照傳統“舊習慣”,由右至左,每個字大約不足一米見方,我故作鎮定,三個大字,三上三下,三氣嗬成---說真的,腳有點抖,手也有點抖。

然後,等紅字幹了,再用細筆點白漆,在紅字的每一筆的周圍勾出白線-----於是,全部工作完成。

整條“紅海洋”的街上,隻有這家小店的招牌不用紅色作底色,成了一個明顯的亮點。
紅衛兵來檢查,對我的“四舊”字體,沒有一點意見,隻顧著說:好看好看!

我自己看看,還算滿意,不過,很不專業,忘了落款,招牌處男作,總是有點遺憾的吧?

那年,T兄十八;我十六。
-------------------------------------------------------------------------------------
我的小字:《諸葛亮誡子書》(榮寶齋信箋)

===============================================
我的中字:《心經》(24x68英寸--泰國手工紙)



我的大字(40x40英寸--高麗紙)
==========================================





我的超大字:20 後,在香港做舞劇《嶽飛》舞台、服裝、道具設計,在舞劇的大幕上“刷”大字---用的是大刷子,布麵,20米x3米,寫了一個半小時。。。

(左至右:舞劇《嶽飛》助理編導:應萼定/女主角:梅卓燕/男主角:林建華/編導:舒巧/我--在《滿江紅》大幕前--1986年香港亞洲藝術節開幕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