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介紹得非常好:
“我前幾個月還看到一篇很有意思的學術論文,立意是從物理學力學的角度剖析好的書法的結構,言之灼灼”
這就在告訴人們在欣賞和臨中要分析, 明白結構美在什麽地方,要把對它的理解抽象出來, 用在自己的結構中,不僅僅是機械性的臨。
為什麽0.618是個產生美感的比例? symmetry會產生美感,打破symmetry也可能產生美感。
如果不能上升到分析的層麵,那麽可能你臨到一定的時候,完全照著古人給你的結構可能做得不錯,想有變動時會發現還是不好看,還是要過自己掌握這一關。也就是說扶著拐杖什麽時候鬆一鬆能平衡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