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蛋蛋 - 再說不是非黑即白

來源: 2024-04-28 07:50:08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我以前和蛋蛋一樣,有精神潔癖,這其實不是個體現象,而是文化現象。為什麽中國人特別喜歡對別人口誅筆伐(看家灘)?因為中國傳統文化本身就是用道德來約束人的社會,而不是法律,每個在這種文化環境下成長的人,根據自己的理解形成了自己的一套道德體係,每個人都覺得自己的體係才是最高標準,並以嚴守這種道德標準為傲。

我以前也是這樣,並且非常極端,極端到初中時坐在我前麵的男生來問:為什麽你跟每個人交玩兩三個月就不來往了?那個時候我沒有辦法給出答案,隻覺得都是別人的問題,她們不夠完美(如我)。

前一陣子,蛋蛋讓我幫一個忙,我沒做好。讓我突然想起初中時候的往事,兩個玩曖昧的男女同學,女生讓我幫她收著一樣東西不能給任何人看,然後男生過來跟我要,我不給,最後還是被男生給搶走了。然後我很難過的哭了,覺得自己沒有信守承諾。我記得當時男生看我哭了,特別詫異看我的眼神。我一直記得這件事情,無法理解。現在我突然醒悟過來,原來的自己太緊張的去拗一個可靠信得過的人設(參考七俠五義),對“不可靠”的人特別鄙視,現在終於放鬆下來,接受了自己偶爾的“不靠譜”, 也同時對別人的“不靠譜”更加寬容。

前兩天突然想起我一直最愛小說《生命不能承受之輕》,看了兩篇知乎的評論。其中小說一直追問“Es muss sein"?就是非要如此不可嗎?突然才發現這與我近年的領悟不謀而合。很多的“非這樣不可”是社會文化習俗強加到我們身上,並不真的是非如此不可,這種“Es muss sein"讓我們人生變得很重。回顧我的人生,一直都在努力慢慢的卸下這些負重,讓自己變得越來越輕鬆,輕鬆的做自己,表達自己,更放鬆的交朋友。

這次出差遇到一個我第一眼看見就很感興趣的人(不是陌生人哈,工作場合遇到的),然後我勇敢的坐到了他邊上去,我們相談甚歡。後來因為一點小插曲,從前的我又冒出來了,變得有些別扭。走前我通過社交媒體聯係到他,才發現我們有很多共同的興趣。在給他發消息之後,我突然感到無比的輕鬆,我終於能/敢用一種“輕”的態度去表達自己的情感。雖然,他並沒有回複,so what?!

好像走題了,哈哈!

這次出差,我是和一個同事提前先去玩了兩天。而剛開始的時候,她也是有“目的”的跟我交往的,希望我在工作上能幫到她。我是個特別喜歡靠自己的人,擱以前我早就鄙視她了,在發現她希望我做的事情和我的目標背離之後,我委婉的拒絕了她。這些小插曲並沒有影響我們,我們現在關係非常親密。

很多時候因為價值觀的不同,沒有人是“完美”的,即使可能我們自己覺得自己特別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