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勢的神和兼容的人
順勢的神和兼容的人
佛教是王子釋迦摩尼開創的。估計是王子有一天酒足飯飽暖暖和和思完yinyu後照例思考:“我擁有了一切,可我為什麽還會時常感到憂傷痛苦?”於是王子頓悟,痛苦不是來源於外界物質,而是來源於人類身體內心的各種欲望。於是,王子放棄了一切,做到了無欲無求,試圖找到內心永恒的平安喜樂。
佛教傳到了中國,曹雪芹筆下的敗家子賈寶玉應該是釋迦摩尼的知音,“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幹淨”是四大皆空匹配的詮釋。
釋迦摩尼,曹雪芹和賈寶玉都是經過富貴榮華的人,拿起過,又放下,是真的領悟。如果從未擁有過,也就無從放下。
佛教傳到勞苦大眾那裏,換一個天天不幹活不娶老婆四處要飯的窮小子去談什麽四大皆空,別人管他們叫“二流子”。於是因果報應轉世輪回成了草根們懸在眼前的胡蘿卜與大棒,讓你好好做人且又樂天知命。
宗教總要有教義和儀式,佛經源於高層,也隻有高層才能懂。後來禪宗就不立文字了,但是編了很多易懂的故事,讓你從案例分析中去領悟。在後來就更簡單了,轉轉經筒,數數念珠,誦幾聲“阿彌陀佛”也就算是了修行。
佛教的戒律對於大活人來講還真的是挺難執行的,但人們還是又另行發明了歡喜佛來雙修,少林寺古代可吃肉從政,現在可擁產從商,到了日本所有的和尚都可以娶妻生子喝酒吃肉做兼職,和尚真的就變成了一種用有地產的職業,還是世襲,重新回到了高大上的起點,連公主都要嫁到寺廟。曾經有一個和尚叫一休宗純,有一個盲女士他的固定性伴侶,而且他還公開宣稱“遇佛殺佛,遇祖殺祖”,意思就是一切,包括佛祖都是虛幻,不必在乎這些有形的東西。佛法在心中即可。
多神教的國家在宗教方麵總是要寬容一些,儒釋道三者在古代中國統治者的堂前一片其樂融融。到了日本就更奇怪了,大部分人在出生的時候都要穿一件象征潔淨的本土神道教的白衣,結婚時如果不想花太多的錢就找一家教堂讓人證一下婚就好,壽終正寢時找和尚念念四大皆空的經文也是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