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子塵報:下海和家產

來源: 2011-11-21 11:41:37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凸子塵報:下海和家產


I’ve got some good time on two Chinese series this weekend. Down2Sea tells a success story a migrant family in Guang Dong. HomeProduce details the hates and loves among family members in Beijing. Both have 30+ episodes.


兩部我都是跳著看,每次跳5-10分鍾的劇情,遇到關鍵細看幾分鍾。保證大意,不重細節。對於演員水平沒有發言權了。


《下海》選題很好但編劇尷尬。這是一個北方家庭的三兄妹及起配偶們,在80-90年代的下海大潮中的創業故事。職工下崗,政客下海,投機倒把,第三產業,五金小廠,非法集資,歌廳駐唱,承包工程,品牌加盟等等都是人們熟悉的故事。編劇把這些故事集中到這個故事裏來,可以喚起觀眾很多當年回憶。30年河東,30年河西。如今改革開放30年周期一到,股市房市都蕭條,大家也有點時間可以駐足回憶過去了。對於這些,無論是經曆過還是聽說過,這個劇吸引人的地方就是這個。


不過編劇把這些劇情安排在人物身上的時候,好像隻是為了解釋劇情,並不在意內在聯係。男主角的經曆有個明顯尷尬。這個一向保守的男人,輾轉下海的第一個職業是承包工程,因為自己以前曾經作過工程,但是這麽一個重要的細節,前戲沒有任何表述,但前戲裏還花了大量細節描述主角帶領一幹子人養豬。結果養豬成功帶來的良好群眾關係在主角下海之後就再沒有什麽下文了。女主角身上也有尷尬。她下海的第一個合作夥伴,按劇情來看是一個跟她關係鐵磁的農民倒爺曠總。她對曠總這種非男女關係的意氣很好,但這種意氣落到最後成了曠總被時代無情淘汰和女主角於老公舊情重溫的對比。


除了主角,讓一個北體學西洋拳的人從辦個體拳擊班開始倒不失好的起點,但是他到廣東後做廠長,開摩的,最後死在跑運輸的事故上等等就顯得沒有什麽厘頭。這些事情放在一個人身上看不出什麽現實性來。難道為了讓這個人物最後悲劇的死去,就需要這麽一個糾結的創業路線嗎?


《家產》是一個北京大家庭在老爺子去世之後的分產之爭,自私、欺騙、反目、危機,最後重歸於好。這個劇選題極好。編劇也還行,把家人之間為了利益撕破臉皮的現實表現的很到位。最後選擇用一個成員的生命危機來把大家再次團結起來的劇情,也是比較合理。


一個集團成員之間的合作狀態靠什麽來維持?可以靠權威。比如這家在老爺子活著的時候。也可以靠道德。比如這家的大姐大姐夫就多次提出來都是親兄弟的觀念來。可惜道德的力量不及權威,權威的力量也不能持久。最後是危機的出現,危機讓大家良心發現,或者說危機給家人之間帶來的是一種恐懼,恐懼把大家又拉回到親情中來。


除了分產之外,這個劇反映的家產之爭以外的一個社會現實。競爭是現在中國社會的主旋律,而不是合作。競爭作為主旋律很久了,甚至家人之間也是如此。改革開放30年正是競爭逐漸在中國社會扶正的過程。如今又要找回人與人之間相互合作的感覺,光用道德倡導的方式根本不夠。和諧是一種狀態,不是過程。合作才是過程。倡導和諧,就是在競爭多年的中國人中間用道德力量讓他們合作起來,這其實是以道德壓製分歧。


倡導和諧之外,還需要在教育中加入多一些practical的合作訓練,從小開始訓練。比如compromise。除了讓人們學會怎樣讓步,主要是讓人們更習慣於用讓步解決分歧,而不是互相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