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地中海沿岸行之九--再訪比薩斜塔

打印 (被閱讀 次)

上一篇說到我們僅用了四個小時就火速遊覽了意大利曆史名城佛羅倫薩,還參觀了收藏《大衛》雕像的“美術學院博物館", 實現了我多年的願望。9月21日下午2點30分,旅遊巴士準時從佛羅倫薩車站廣場出發,風馳電掣地把我們送往另一座意大利曆史名城-比薩。

坐在車上,我一邊欣賞著沿途的風光,一邊回味著剛才在佛羅倫薩的所見所聞,同時另一幕景象也在我眼前閃現。。。。那是24年前,在德國短期工作的我獨自一人來意大利旅遊,當時我遊覽了威尼斯,佛羅倫薩和比薩。在佛羅倫薩火車站,在準備乘火車趕往比薩之前正好有點時間,我用事先買好的電話卡給家裏撥了一個電話,沒想到是女兒接的,當時她上小學三年級。我告訴她,我正在意大利旅遊,要去比薩看斜塔,並問她知道不知道斜塔的事?她怯生生地回答說“不知道”。於是我給她做了簡單的解釋,並答應回國時給她帶照片和禮物。。。時間真快啊!轉眼24年過去,如今我又一次來到了意大利,並再一次回到了比薩。

胡思亂想中,巴士就把我們帶到了比薩城。下午3:30 ,車停在了比薩教堂區附近的一處大廣場上。說是很近,步行也要十幾分鍾。導遊說巴士僅能在這裏停一小時,我們必須在4點半前趕回來,時間真的是很緊迫啊!

從停車場到教堂區要路過一個小商品街,銷售各種紀念品,藝術品的小店鋪一個挨一個,還有一些黑人手持著自拍杆之類五花八門的玩藝兒沿街兜售。上次來怎麽不記的有這麽個小商品街呢?也許是近幾年才出現的吧?

這裏是比薩教堂區大門。往裏看,早已是人頭攢動,洶湧澎湃。同車的多數遊客都是衝著斜塔來的,呼啦啦都湧了進去。

 麗日藍天下,洗禮堂, 主教堂和斜塔三大建築通體雪白,和諧壯觀,與它們北麵的教會墓堂一起,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人們更喜歡把這裏稱為“奇跡廣場”。

這座就是著名的洗禮堂,具有哥特式風格,建於1153年,比主教堂晚了近一百年。到過佛`羅倫薩的人都會注意到,建於1296年的聖白花大教堂圓頂與該堂圓頂有點相似,也許是受到了該堂的影響,或者借鑒了該堂的設計思路。

位於中間位置上的主教堂,建於1063年。那時候的中國正處於北宋年間,歐洲則處於所謂的“黑暗的中世紀”時代。看來,那時候也不完全是黑暗的,至少這座廣場的建立,證明了人類文明仍在進步,給今日的世界留下了無可比擬的建築藝術珍品。

還有一點值得驚訝的是,該廣場上的教堂,洗禮堂和鍾塔等建造時間長達300餘年。在這樣長的時間裏,數代人堅持不懈為了一個共同目標的實現,的確值得當代人認真效仿。

這是位於洗禮堂與主教堂之間教會墓堂入口上方的雕塑。

廣場最東麵是斜塔,它其實是教堂區的一座鍾樓,始建於1173年,可是它在開建後不久即開始往東南方向傾斜,最嚴重的時候甚至比中軸線傾斜了5度之多, 幾乎就要倒下了,經過幾代人多次搶救性工作,終於穩定在了目前的狀態。

說來也的確是一個奇跡。本來這座塔樓是作為主教堂的鍾樓而建立的,是從屬於主教堂的,屬於配角地位。可是,由於它近千年來神差鬼使般的傾斜且始終屹立不倒,使的它倍受世人矚目,反而由原來的配角轉為主角,成為全世界旅遊的熱點。可以設想,無人會故意建一座斜塔奪人眼球,這是“歪打正著”,“無心插柳柳成蔭”的結果,當年的設計者和建造者應當因此而感到欣慰。

1993年夏天我第一來這裏的時候,該塔正處於一次大規模的維修期間。經過11年的搶修,該塔終於停止了傾斜,且恢複了通體雪白的本來麵目,以更加秀麗的姿態迎接著來自四麵八方的遊人。

這張照片是上次來時拍的,竟然與這次拍的照片幾乎完全一個角度,看起來大致相同,隻是當時拍攝的是彩色正片,與現在的數碼照片顏色上相差了一點。

凡來觀看比薩斜塔的人都喜歡在塔前擺出這種姿勢。

當年我也曾這樣做過,這次也沒能忍住。當然啦,姿勢沒人家好看。

另外,比薩廣場前的馬車也是一大看點。

廣場外的小商品市場也深受遊人們的喜愛。

不過,貪買忘了時間的話,就要以這樣的方式去趕車了。

在乘車離開比薩返回港口的路上,最後一次回首眺望比薩斜塔的倩影。

 

 2017年10月14日 整理於 多倫多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