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意大利阿爾卑斯山腳下研讀美食的一年(22)

打印 (被閱讀 次)

學校的食堂來了一位獻藝の米其林三星廚師。他做的午餐有豬頸肉扒,素菜泥湯,還有panettone。現在時興用活肉,上次一個米星廚駕到做的東西用的是腱子肉。這第二道顏色誘人的粉色蔬菜湯泥裏有二十多種材料,口感非常好,層次很豐富獲得所有人一致稱讚。每人都用手指或麵包把碗舔光了。這道豬頸肉,肉本身普通,有一點點像放料很輕的燒肉,但配菜烤胡蘿卜,烤甜薯以及橄欖油調出來的汁兒加在一起就是米三星了。

最後的甜點是本地的特產,panettone—果子麵包?甜酒味的鮮榛子醬泥——用本地食材按季節做東西是本大學很重要的一個傳統。阿爾卑斯山腳這個小鎮下起了今年的第二場雪,感覺真的很冬天。緊跟在這位米三星大廚後麵的是一位拉美係的女米三星廚,她教了一門很有意思的課:拉美當代美食。拉丁美洲近年來在美食和農業創新上風頭很勁,出了好些名揚一時的人物。尤其是秘魯可以說扛起了弘揚拉丁美食的大旗。

課程完畢跟任課老師們一起喝一杯或吃一頓貌似成了傳統。任課老師大多來自世界各地,同學們也個個廚藝了得。圖中的那位女老師就是文中提到的米其林三星大廚。同學中也有很多手藝了得的人,每次聚餐就像吃了一回世界自助餐。

中餐,日餐在全球的影響實屬很大,可以說是全球的菜籃子工程,在法國至少得到很大關注,但在意大利,尤其在美食大學卻幾乎是一片空白,無人提及。反之南美係卻很強大—-從課程設置到教師資源都很強;連非洲都有兩門正式課程,不知這種無視的結果到底是怎麽造成的。發現歐洲人對中國心存敵意,是什麽原因不得而知,因為畢竟在那裏住的時間不長。也許是因為海外中餐體係太亂,此外還有太多的politics involved;但日餐從各個層麵都不應被忽視啊,但這裏還是極少提起。其實就是對整個亞洲地區的忽視。我這個問題當校長給我們上課時我會直接問他。其實哪裏都是政治,食物是政治,農業生態更是政治。一個班上的人由聯合國組成,裏麵也充滿了各種政治,有的是明麵上的,有的是暗礁。總之有一點很重要,想打釘子就得是鐵,當學生你成績的好,課堂上你的有建設性,深層次的發言,考試你得名列前茅,有了這些就愛誰誰了。
我認為這種現象是很好的教材—一方麵中餐有著強大的文化淵源一方麵又因為別的原因搞得很亂。我支持深入研究整理國菜將其成就體係並介紹給國外。朋友說中國人現在已經不做學問了,要研究也是老外來研究,可是老外的血脈裏又沒有著文化,所以很尷尬。
更具諷刺性的是我們課程設置的東亞部分幾乎是空白,而我們班上好些人都想去日本做internship。
逃一天課坐夜班火車去維也納逛幾天。這裏的臥鋪車廂可以要求男女分開。我們包廂裏有三個人,六張床。想想如果坐滿六人那也很可怕。空間就是國內軟臥那樣大,但架了六張鋪。一直不理解歐洲的垃圾桶為何要弄得那麽惡心?後來朋友告訴我說是因為反恐的某些規定,它們必須透明。 那個綠色的檢票機一般都在等車的鐵軌旁,千萬別忘了自己檢票,不然要罰滴。
從生活幾乎原始的村裏回到文明世界,有了劇院,有了美術館,有了活色生香。早上睜開眼,火車進了維也納近郊,這就是傳說中的維也納森林吧,一眼就喜歡上了。沒想到下午就買到了一張維也納國家歌劇院的芭蕾票,位置還不錯。感覺從太空回到人間。中場休息來杯酒,遛遛劇院全是名音樂家雕像的酒吧餐廳,感到心滿意足。如果時間不夠,想要致敬音樂廳可以直接去國家歌劇院,忘掉金色大廳吧。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chufang 發表評論於
其實中國菜可以做的很精細,當然量要少得多。
西岸海豚 發表評論於
english, link: unisg.it
lucky101 發表評論於
用什麽語言教課?那裏能報名?
Californian 發表評論於
中國菜長相比較粗糙,窮講究的老歐洲看不上;日本菜食材要求十分新鮮,在偏熱的地中海老外又做不到。
西岸海豚 發表評論於
節日快樂!
西岸海豚 發表評論於
:)))
甜酒甜 發表評論於
親,節日快樂,抱抱:))
QKA 發表評論於
節日快樂!
甜酒甜 發表評論於
羨慕:))
栗子灣 發表評論於
難得的經曆啊!你這個經曆需要國際腦,國際嘴,國際胃。:)
西岸海豚 發表評論於
保持對世界的興趣:))
蘇.蘇 發表評論於
熟悉的筆名,好久不見了,怎麽跑去歐洲學廚了,太奢侈了,幸福啊!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