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台灣環島 4 - 奇險太魯閣,壯麗清水崖

打印 (被閱讀 次)
今天坐台鐵去花蓮,參加花蓮一日遊,探尋山與海相交逢的地方。早上還下了會細雨,好在很快就到台北車站了。第一次坐台鐵還找了一會,因為先碰到高鐵入口,有些疑惑,其實台鐵就在高鐵前麵。兩者都在一處,高鐵多幾個站台而已,確實比北京火車站小很多。到了站台,有大屏幕顯示車次時間,確認好對應的車廂,就開始等待。

六點的台北車站還有些悶熱,隻好找個有風扇的地方。不過蚊蟲叮咬,讓我坐立不安,還好不多久車就進站。太魯閣號從台北直接到花蓮,隻用兩個多小時。這趟車有小桌,前後間距不小,可以放下後背靠椅。雨一直在下,時大時小,讓我擔心起花蓮的天氣。因沒看新聞,不知台風對下麵的行程有沒有影響。
台鐵東線走的是北回線,先東行至瑞芳後再向南走, 一路沿著海岸線。奇數的座位靠海,我本以為可以看海,誰知雨一直下,隻有雨滴在窗戶上畫著奇形怪狀的圖案,大自然自己玩得不亦樂乎,讓我頗感鬱悶。

好在驚喜馬上就到,火車出了山區,到達福隆後,天氣突然放晴,而且大海就在左手邊翻卷著萬頃波濤,時不時見到雄奇壯麗的斷崖絕壁, 絕對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花蓮是台灣的後花園,西臨高聳的中央山脈,東臨太平洋(菲律賓海),以其壯麗的太平洋海岸和雄偉的花東縱穀山嶽著稱。因其為亞歐大陸板塊與菲律賓板塊衝撞之地,在地震帶上。導遊告訴我們,花蓮有三多:地震多、台風多、大理石多。還有另一說:地震台風酒鬼多。為什麽酒鬼多?他也不知道。

因其直接麵對太平洋,每年夏季台風過境時,花蓮首當其衝,年複一年經曆著狂風驟雨的洗禮。好在這次的台風到花蓮後,轉個彎,去日本玩了。想到隻是昨天在花蓮下了一場豪雨,我心頭還有一些竊喜。
一路北上,不多時已到太魯閣國家公園,這是台灣最早的國家公園之一,前身為日據時代的次高太魯閣國立公園。"太魯閣"是原住民太魯閣族的語言"Taroko"漢化,意指"偉大的山脈" 。此地不僅有深不可測的幽深峽穀,還有橫貫東西的中部橫貫公路。這條路是蔣經國先生提出構想,並親自勘探,動員赴台老兵一錘一鑿在崇山峻嶺中開辟出來的血汗之路。因工具簡陋,難度係數很大,死傷慘重,與抗戰期間中緬公路的建設有異曲同工之處。
首先到的是燕子口。兩岸峭壁上的小孔並不是燕子窩,而是地下水出口,燕子們於其間覓食嬉戲,故得名。一路走來,燕子的嬉戲聲不絕於耳,據說傍晚時分可見百燕鳴穀。
從此處到慈母橋,是立霧溪峽穀最膾炙人口的一段。立霧溪的河水萬年侵蝕,造成峽穀在此變得更狹窄,高山出深穀。步道途中可欣賞太魯閣峽穀、壺穴、湧泉、印地安酋長岩等景觀。從燕子口向下俯瞰,溪水急湍,河床上巨石密布。兩岸山壁垂直陡立,彼此緊峙,鬼斧神工造就險峻的地勢,可謂難於上青天。
慈母橋位於綠水東側約一公裏處,立霧溪在此有近九十度的大轉彎,又有老西溪在此注入,為兩溪的匯合處,因而得名合流。從橋上向東望去,仍是大理石峽穀,西側的穀地更加開闊。
綠水步道原是合歡越嶺古道的一部分,原住民族人翻越中央山脈依靠此路溝通。我從綠水走到合流,山風微涼,左側綠植、右側河穀一路相伴。不久山路脫離斷崖,但前行不久,遇一山洞,隻見隧道內漆黑一片。我沒帶手電,隻好手扶岩壁,在黑暗中慢慢前行,用手機的微光努力識別。前行十幾步,轉過彎道,豁然得見遠處洞口的光亮。過了山洞,又行經一吊橋,不久就至合流宿營地。正是不畏浮雲遮望眼,隻緣身在黑洞中。
從宿營地向下三百米,有一嶽王亭,為了紀念嶽武穆。台灣早期的建築很多帶有中國古代風格,修路的同時也要建一嶽王亭,估計是要鼓舞士氣,激勵眾老兵精忠報國。現在我們可以在這裏出行,需要感謝這些老兵們。
嶽王亭下有一吊橋,可通往研海林道,可惜因台風,步道關閉。好多韓國遊客到此一遊,原來他們有個花樣爺爺的節目,推薦此去處。站吊橋上,左側下遊可見高山上一瀑布細流,飛流直下;上遊巨石林立,大者有一兩層樓高,大理石質被激流衝刷的非常白皙。
回程路上探訪了崇山峻嶺間的長春祠,其為紀念中部橫貫公路殉職的二百餘人員而立。靜靜座落於溪穀峭崖邊的中式祠堂,湧泉流水成瀑,名曰長春飛瀑。 

此建築依地勢嵌入山壁間,已是第三次重建了。右側的兩個滑坡災害處,分別是第一、二次的舊址,早已毀於山體滑坡。原來沒此瀑布,在修建 新址時,打通水源,湧出兩股瀑布。當地人說其代表著二百多犧牲的老兵,要後人銘記飲水思源。說來也怪,此後再沒有滑坡災害,老兵們也可以長眠於此,不再被打攪了。
我還和內子開玩笑,說這是個放大版的野三坡,隻是山高了些,水湍急了不少。這是玩笑,博美人一笑而已。這次行程匆匆,太魯閣還有不少未到美景,白楊步道,九曲洞。如果有時間,爬爬原住民的故道,想必也很不錯。
 
用完午飯後,直奔清水斷崖。清水山東南大斷崖尤為險峻,幾近垂直的峭壁直立,麵臨無垠汪海,長數公裏,非常壯觀。陽光照射下,海水呈現多層次的藍色驚豔,或動人的翠藍、或淺淺的新綠,在波濤滾滾中搖曳生姿。這已是下午,可見海上的層次非凡。此處甚美,無論遠眺近觀,處處是景。如果清晨來看太平洋日出時,一束曙光照亮清水斷崖時,估計景色也很精彩。
可能是台風過境的緣故,此處一絲微風也無,還有正午太陽的暴曬,短短的兩百米步行,我已汗如雨下。
最後一個景點是七星潭,不幸的是因為台風,海浪湍急,河川局在海灘邊拉起了長長的警戒線。隻好遠觀,潮起潮落,海浪砸在岸邊,化成白波飛濺,落英片片渾如霧。

極目遠眺,遠處的海麵顏色錯落有致,清幽碧綠,左側是層層山巒環抱的清水斷崖,右側也有白波疊向青山。可以想見從清晨到日落,光線流轉,帶來的氣象萬千。還有那月明風細時,此處風景獨佳。
花蓮名字來自洄瀾。由於港灣有黑潮碰到溪水注入,海浪拍打成洄瀾狀,故名。由於台語洄瀾與花蓮讀音相近 ,後取花蓮。舊稱"洄瀾",在市區不少地牌上依舊可見。  洄,逆流而上;瀾,大波也。這也揭示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如逆流般堅毅,如大浪般勇敢,在山海間相依相伴。祝福這片土地,無論風旋地伏,無論山高水長。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