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效應”發酵 美國千禧一代擁抱社會主義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網站近日刊載文章稱,蓋洛普公司今年的一項民調顯示,當今美國年輕人的看法自2016年以來發生了轉變,對社會主義比對資本主義更有好感。

  對社會主義“更有好感”

  文章稱,貝爾納多·比希爾·倫東受雇於一家麵包工廠。有一天,上麵的人發話了:一個新客戶需要把麵包裝在一種不同的盒子裏。工人們包裝的麵包數量沒有變,但工作的難度卻變大了,而且並沒有得到額外的時間來做這項工作;也沒有額外的工資。他回憶道,“我們就是必須去做”,這就是上麵傳下來的話。

  文章稱,比希爾·倫東和同事乃至他的頂頭上司所看到的是,每條麵包加收15美分,意味著這家麵包廠獲得了大量新增利潤,但生產線上的人卻一無所獲。他說,這對工人們來說“難度極大”,而“對老板來說是一筆意外之財”。

  文章稱,如今,比希爾·倫東已經換了一個他喜歡得多的工作環境——一個由員工集體所有的自行車店。雖然薪水不高,但這份工作所帶來的額外好處對這樣一家小店來說並不常見:退休儲蓄計劃、淡季不裁員和家庭氛圍。在每周的例會上,每個人對於決策都有發言權。

  

  文章稱,如今,在巴爾的摩的這家自行車店打算開設分店之際,它也希望成為美國經濟更大規模轉型的一個排頭兵。這裏的員工想要證明,相對於過度將利潤和貪婪奉為生存動機的企業體製,平等主義的企業模式是一種可行的升級方式。

  文章稱,位於巴爾的摩市中心霍華德街大橋下的這家自行車店隻是整個美國特別是年輕人在經濟問題上出現一股“左傾”苗頭的一個例子:

  蓋洛普公司今年的一項民調顯示,當今美國年輕人的看法自2016年以來發生了轉變,對社會主義比對資本主義更有好感。

  公眾一直支持“全民醫保”和聯邦就業保障等理念,從而使民主黨內的力量向左翼傾斜。

  員工所有製——包括部分和全部歸員工所有的工人合作社——日益發展。

  “特朗普效應”火上澆油

  文章認為,這一切並不意味著一場馬克思主義革命迫在眉睫。但是,除了是政治兩極分化的表征之外,它也表明了對於經濟體製的不滿,甚至得到了一些保守派經濟學家的附和。

  文章稱,美國芝加哥大學布思商學院的路易吉·津加萊斯在談到真正競爭性市場帶來的好處時說:“顯然,美國的資本主義未能提供它所承諾的東西。”他說:“我們要麽得修正資本主義以提供它所承諾的東西,要麽就可能最終失去資本主義或……民主,或同時失去二者。”

  文章稱,這是一個令人震驚的論斷,因為按照許多標準來衡量,美國經濟不僅強勁而且繁榮。失業率正接近半個世紀以來的最低點。消費者信心已經恢複。第二季度的經濟增長超過4%。然而,許多美國人仍然感到擔憂或失望。這是為什麽?

  文章認為,在某些方麵,資本主義是其自身成功的受害者。大規模的技術創新雖然被普遍譽為資本主義的最大勝利,但卻因為機器威脅到整個經濟領域的就業崗位而加劇不安全感。在其他方麵,資本主義的缺陷也顯現出來。專家認為,有錢階層助推了加劇不平等和不滿情緒的趨勢。

  文章稱,“特朗普效應”可能起到了火上澆油的作用。千禧一代自2016年大選以來的態度轉變反映為他們對資本主義的好感下降(而不是對社會主義的支持增加),而在這種轉變的同時,他們對一位為富人減稅的億萬富翁總統也產生了負麵看法。

  



  ▲“特朗普效應”可能起到了火上澆油的作用。

  文章稱,所有這一切再加上“大衰退”留下的影響,幫助塑造了渴望經濟變革的年輕一代,他們的集體聲音可能大到足以產生一定的影響。許多千禧一代似乎更感興趣的是調和而不是替換資本主義。不過,他們提出的問題仍然十分重要,觸及自由和公平等價值觀以及美國夢的可行性。

  “變革”已撕裂社會結構

  文章認為,如果總結一下是什麽令埃琳娜·博泰拉對當今美國資本主義感到痛心的話,那也許可以歸結為兩個問題:平等和機遇。她說,即使是在一個富足的國度裏,很多人也“永遠沒有足夠的儲蓄以停止擔憂”,更不用說發揮出自己更大的潛力了。

  文章援引博泰拉的話說:“我認為,在以一種要麽對工人公平、要麽對社會有利的方式分享增長紅利方麵,我們做得非常不好。”博泰拉是華盛頓特區的一名千禧一代,曾在信用卡行業工作,眼下正在為她可能撰寫的一本書做些研究。

  文章稱,和其他許多美國年輕人一樣,對博泰拉來說,金融危機和隨之而來的經濟衰退是一個決定性的事件。

  文章稱,擁有公共政策學碩士學位的孟說:“當我們談論經濟時,我的確感到有點失望,因為中產階級正變得越來越拮據,而富人卻變得越來越富有。”事實上,資本主義製度用破壞性的變革撕裂了社會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