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裏十五六歲的孩子,“性教育課”印象最深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廣南試點中學學生做的思維導圖

體驗官 | 王曉慶

媒體人。

體驗項目 | “班級管理變身記”項目

體驗時間 | 2019年4月24日-26日

編輯 | 秦旭東

運營 | 黃夏雯 劉靜

出品 | 騰訊公益 騰訊新聞

十四五六歲的初中生,鄉鎮青少年,留守孩子……這些標簽之下,是近來很多公益機構聚焦的群體。他們正處在三觀塑型的關鍵年紀,遭遇經濟社會的快速更迭和衝擊,麵臨城鄉溝壑、階層折疊,加上家庭有效教育缺失。在學校常規的教育之外,怎樣的輔助可以幫助他們養成健康陽光的心智?

記者、捐贈人、誌願者……這幾年我以很多身份參加過一些公益項目,一直困擾的問題是:怎樣判斷一個公益項目的成效?

每個公益項目的理念都是光榮正確,一些特色項目的介紹會讓你眼前一亮,但是追根究底,我們都想知道,是不是真正能夠解決問題,而不是流於概念,浮於一時。

在這次探訪 “青少年生活技能和社會理財課程”中,我得到了非常難得的體驗,三天的接觸中,數次眼淚盈眶。這種感動,直接來源於這些十四五六歲的孩子。我能真實地感受到項目給孩子帶來的影響,這是種難以量化呈現的成效。

性教育和“我的時間軸”課程

雲南省文山州富寧縣,位於西南邊境線,是國家級貧困縣。四月末的一個周五中午,我和富寧縣某初中的七個同學,圍坐在教學樓後麵的小樹林裏。

鄉鎮孩子沒有接受采訪的經驗,不善表達,回答問題像背台詞,這樣的場景,過去我經曆過不少,可是這次不一樣。

我剛拋出第一個問題:你們印象最深的課是什麽?“理財課”、“職業課”、“思維導圖”……孩子們七嘴八舌地搶著回答。坐在我左手邊的小姑娘小周歡快地說:“性教育課。”

我轉過頭問她,“你學到了什麽?”

小周回答:“知道了什麽是精卵結合,流產有哪些方式和什麽副作用,過早的性教育會有什麽後果……”

“是過早的性行為,不是性教育。”旁邊的男生大聲地幫她糾正口誤。

小周對麵坐著不同年級不同班級的四個男同學,她沒有半點羞澀和遲疑,陽光笑容一直掛在臉上,對這個話題的坦然和從容,像水晶一樣透明。

反而是我,有點驚訝。繼續問,“你們之前有沒有覺得聊這個話題會不好意思?”

旁邊的另外一個女生說,“我們知道,在中國的傳統教育中,性和死亡是兩個禁區。可是我們上了生計與理財的課,懂了這些,這對我們是有幫助的。”

有效教育消弭的不僅僅是無知,更重要的是偏見。

富寧試點中學李妮老師引導學生進行情景討論

坐在我對麵的阿良,話不多,老實溫和,厚厚的耳垂,嘴角剛剛長出兩撇茸毛。他一直眼角含笑地盯著我,淡淡地說:“我的時間軸”。

“我的時間軸”課程大概意思是,讓同學們把自己過去的人生,用時間軸的形式,整理出來,目的是更加清楚地認識自己。

我心想,這些孩子才十幾年的人生,無非是玩耍、讀書,能有什麽波瀾呢?阿良雙手十指緊握著放在膝蓋上,垂下了眼簾,緩緩說:“我的時間軸從我還沒有出生的時候開始,在我媽肚子裏兩個月的時候,我爸爸去世了,我三歲的時候,媽媽去世了……每次學期末,同學們有父母來接,我內心覺得特別不平衡,我連父母的麵都沒見過……”

說到這裏,阿良有點哽咽,坐在他旁邊的阿寧伸出手,像哥們也像大人一樣,拍了拍他的肩膀。兩個女同學也紛紛說:“你還有我們”,“我們永遠和你在一起。”

阿良緩和了一下情緒,抬起眼簾,開始直視著我,說:“我以前覺得人們是冷漠的,不願意和別人說話,排斥外界。可是在這個課程的過程中,我變得願意和同學交流了,思想開放了。”

和阿良同班的小佳說,當阿良在課堂上說自己的事情和感想時,很多同學都流淚了,“我們能感覺到他打開了自己。他後來的性格都變了,不再內向,更陽光了。”

“我覺得自己被接納了,有人關心著我。”阿良越說語氣越歡快,“改變的不僅僅是我的想法和做法,學習成績也提高了,這次考試我想能考到100名以內。”

同學們走過去擁抱了那個失去雙親的孩子

當我把阿良的一句話轉述給他的老師李妮時,李老師一雙大眼睛立刻湧上了淚花。阿良說,李妮老師的一句話讓他銘記終身,“如果可以,以後讓我來照顧你。我就是你的媽媽。”

“之前知道他家情況,可是不知道他是怎麽想的。那天他說完之後,很多同學走過去擁抱他。”李妮老師說,她發現孩子們的身體內都有著驚人的能量,作為老師,更重要的任務是幫助學生之間營造好的氛圍。在家庭教育缺失的情況下,小夥伴之間的陪伴和影響非常重要,“老師家長千叮嚀萬囑咐,不如同伴一句話。”

富寧試點中學174班的班級小組建設

李妮老師擔任班主任的174班,被分成了十個小組,每個小組有一個推選出來的小組長,團隊中每個組員在學校的行為,都會產生加分和減分項,比如全勤加分、課堂主動發言加分、不文明舉止減分、惡劣影響減分。

在課程中,這種加減分係統被稱為“行為銀行”。

174班的教室,一進門的地方,就貼著當周的每組得分記錄卡。“南滄冥閣”“摸金校尉”“SVIP(QQ超級會員)”……這些組名後麵的格子裏,記錄著他們每天加分和減分情況。



同學們顯然都很在意和重視這個分數。每到學期末,統計出來的前幾名和後幾名,分別有相應的獎懲。通常是打掃衛生、集體看電影這些歡快的獎懲內容。

李妮老師覺得這套係統很好用,把同學們團結、分享、互助的團隊精神調動了出來。不光在生活技能和社會理財課程上,在主課的教學中,也把這種團隊效應帶了進去。

全校每個班級每天都有一節英語聽寫課,按照慣例,都是英語老師坐鎮班級組織聽寫。李妮老師把這個工作分解到各個小組,讓組員之間互相聽寫和修改作業。

173班的小佳和阿寧是一個小組。小佳是英語課代表,她很坦誠地說之前的自己隻知道一個人埋頭學習,從來不和別人交流,可是通過小組學習,她懂得了分享,幫助其他同學的時候自己也收獲了不同的思維角度,甚至還萌生了將來做老師的想法。

而以前的阿寧,是個典型的不愛學習的孩子,初一初二最愛去的就是網吧玩遊戲。在上了該課程之後,他由衷地感歎,“時間都去哪了?”將來要想有所作為,現在的自己就不能再荒度。

改變的還有同學們的精氣神。

李妮老師帶的班級,在學校的運動會、文藝演出等各種活動中都是翹楚。初一220班的班主任農靈迷說:“都是一樣的孩子,隻是她們班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被激發出來了。”農靈迷也參加了上海百特教育谘詢中心與國際計劃組織的教師培訓,剛剛開始在自己的班級上這課。

“我們不光是個文體班哦。孩子的學習成績在這種氛圍內也提高了,剛入校的時候,在年級14個班中我們排第十,“生活技能和社會理財課程”加進去之後,我們現在年級排第五。”李妮老師驕傲地說,“學生流失率(指輟學學生)也是最低的。”

富寧試點中學學生的小組作品

“昆明一套房子要多少錢?”

上海百特教育谘詢中心與國際計劃在鄉鎮學校推進的這套課程,全名為“青少年生活技能和社會理財課程”,是雙方共同研發的“財經素養教育課程”。

這套課程是國際計劃在雲南省文山州開展青春期女童教育支持項目的一部分。項目覆蓋廣南縣的26所中學,從2017年10月起逐步推廣至富寧縣的18所中學。從2014年10月至今,項目支持了近五萬名在校青少年獲得生活技能和社會理財教育,培訓教師439人。

十四五六歲的孩子,知道將來想做什麽?理財教育必要麽?

農靈迷讓初一的孩子擬一份心願表,以及達成這個願望的步驟。孩子們認真地寫下自己的心願:籃球鞋、新手機、充一年的SVIP、給父母過一次生日……



有個孩子在心願欄填上了:寶馬。是真車,不是玩具,他估計要1.8萬,在他看來已經是天文數字了,他決定省下將來自己旅遊的錢,去買一輛寶馬。

還有一個男生和女生,激烈地討論將來要買一套房。

“昆明一套房子要多少錢?”

“差不多50萬吧。”

“那我們要存多少年的錢?”

“我算算。”

“我估計要18年。”

“18年啊,那我都32歲了。”

“32歲你才買房,丟人不丟人?”

……

農靈迷說,在偏遠落後的富寧鄉村,這些孩子不像城裏的孩子,可以通過父母和環境,日常接觸發達的經濟社會。讓他們早一點知道錢的意義和價值,區分“想要”和“必要”,養成對錢的規劃,也不至於將來會出現“為了買個手機去裸貸”之類的事情。



在富寧縣的隔壁,廣南縣的任國香老師,也在努力地推廣生計與理財課程中的理財和職業理念。學校在更加偏遠的一個鄉鎮,那裏山青水秀,宛若世外桃源。當地也流傳著“讀書三年,不如廣東一年”的俗語,十幾歲的孩子輟學去廣東打工,是很多廣南人的選擇。

任國香在課堂上展示了兩張圖片,一張是在工地搬磚工人的工作場景,一張是大城市白領在舒適整潔的辦公室工作場景。問學生:你將來想過哪種生活?孩子們的選擇毋庸置疑,可現實中,任國香們經常要做的工作是去追輟學的學生。

任國香老師在上理財課

“不是說這些體力勞動不好,我隻是不想他們那麽辛苦。”農靈迷說,“現在的孩子不一樣了,問他們想做什麽?有的說微商、主播,而我們以前都是想當老師、醫生。也不能說他們不對,隻能盡量讓他們知道這些工作的內容和性質,知道怎麽選擇將來的人生。”

孩子被啟發了思考之後,常常會迸發出一些出乎意料的想法。比如在理財課談儲蓄時,孩子不光想到怎麽省錢,還想到一些賺錢的辦法。討論到怎麽規劃一周的零花錢時,有平時不善言辭的孩子站起來說,“有剩餘錢的話,買水果給父母和爺爺奶奶吃,不要想著自己獨吞。”“規定一天隻能花多少錢,剩下來的錢買蔬菜水果回家。”“省下來的錢幫家裏交電費。”

聽到這些,任國香老師說自己會感動到想哭,因為她深知這些孩子的家境和生活狀況。留守孩子的懂事和不易,閃著光,帶著淚。

為了幫助學生了解職業選擇,李妮老師帶孩子做了一套性格測試,測試適合的“職業”。小周測出來的結果是“軍官司令”,雖然當司令太遙遠,可是,愛好體育800米跑2分鍾40秒的她,在考慮去縣一中讀體育特長班,將來考個軍校;小佳的測試結果裏有“教育工作者”,這就更加堅定了她想做老師的想法;阿良的測試結果是“國防科研人員”,這讓他想到了小時候對軍隊的好奇,現在目標越來越清晰,將來想考國防大學。

說話自帶喜感的阿寧,測試結果是“喜劇演員”,可是他並沒有這個想法。之前覺得讀到高中就夠了,現在意識到必須要多學點知識,至少得考個大學,做什麽,以後再說。

現實情況是,不是每個孩子都能考上大學。農靈迷說,富寧縣高中的平均本科升學率不高,“根據孩子的特性,我和她們說可以將來考慮讀衛校,體校,等等。但是,階段性目標還是要有,要讀高中。”

廣南試點中學學生在和職業導師溝通

讓學生正麵相遇世界的美好

“我不指望學生將來能成為什麽家什麽家。三觀要正,要善良,做人最重要。這是我對他們最基本的期望。”

一個學期去過兩次派出所,在學生身上傾注了很多心力的李妮老師,用“正麵相遇”來形容她和學生的關係。在複雜浩瀚和並不那麽美好的世界中,她進駐了孩子們成長期中最為重要的三年,她希望盡己所能,幫助他們向好向善。

在李妮老師、農靈迷老師、任國香老師身上,很容易感受到那份強烈的責任感和愛。她們講起問題孩子的細節,言語間是由衷的感同身受和真摯情感。她們知道自己的努力對於缺失家庭教育的孩子意味著什麽,在課業之外給孩子們上生活技能和社會理財課,是她們自己主動的選擇。



教育類公益機構都明白在地老師的重要性,一個好老師就是一個好班級,一個好校長就是一個好學校,他們工作的持續性和有效傳達,才可以正麵影響到孩子們。

可是怎樣挑選和培訓在地老師?對一個好老師來說,“動力”和“能力”都很重要。愛是動力,成就感是動力,體製內獎勵是動力,自我成長是動力,名利也可以是動力。對於項目方來說,工作推進的難度在更深層次的動力。

我問起這三位老師,無一例外,她們都希望能有更多的培訓和知識。任國香說,“雖然我們是老師,可是多年一直在閉塞的鄉下工作,我們自己的眼界和意識很重要。”

哪怕是在和我們聊天的時候,任老師也保持著汲取信息的姿態。聊著聊著,她恍然大悟似地說,“終於明白了為什麽我每次看頭條,都能看到關於‘手工編織’這類的信息。原來這是智能推送,並不是每個人都收到同樣的信息。”她也困惑,現在推廣虛擬貨幣的都滲透到鄉下了,如果學生問到,她也不知道怎麽解釋。

李妮老師現在利用晚自習的時間,給兩個班級係統地上這個課程。“讓孩子們人格健全,這個意義更大。”她說,“其實,我在這過程中也自我得到了成長,收獲了快樂,我們不說物質,精神上我是富有的。”

她說,希望每一個學生,都能正麵相遇世界的美好。

廣南試點中學學生寫的感悟

作為課程研發及執行機構,百特教育也希望這樣的課程能讓更多地區的孩子受益。幸運的是,這個項目已通過好公益平台,準備開展全國範圍的項目推廣,希望未來也有更多這樣老師,讓鄉村青少年未來之路走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