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打工者拍婚紗照,為老兵淚目,他用照片講述生老病死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這是第5期,由攝影師賈代騰飛講述。他的演講主題是“不讓你的照片錯過這個時代”。

視頻/Gravity Cat Studio

攝影/賈代騰飛

文字/璐遙

編輯/Smart

出品/騰訊新聞 中國攝影報 中國扶貧基金會

2019年是青年報道攝影師賈代騰飛從事新聞行業第10年。他是長江日報攝影記者,曾先後供職於都市快報和東方早報。2012年,賈代騰飛入選世界新聞攝影比賽(荷賽)大師班,成為每年全球遴選12名攝影師之一。

對他而言,攝影打開了一扇大門——想說的話都可以通過照片表達出來。在螢火演講中,他連續分享了四組作品,《流水線上的愛情》《為什麽留下我》《戰友等你六十年》和《遲到三年的全家福》。

在他的鏡頭中,90後年輕工人在工廠車間裏穿上婚紗,耄耋老人在陵園為戰友守陵,天津爆炸中失去獨子的高齡夫妻選擇再孕,身患殘疾的留守兒童堅信讀書可以改變命運。無論是麵對剛出生的小孩、打工的年輕人,還是耄耋老人,他始終保持善意,關注他們的個體命運在社會事件中的沉浮。

流水線上的愛情

2012年春節後,上海等大城市出現節後用工荒。

最初,賈代騰飛想找新生代和老一輩的農民工,對比他們在工作的訴求上有何不同。但在用工市場,賈代騰飛沒有找到合適的拍攝對象。

他選擇以愛情作為切入口。他去工廠跟年輕工人聊天,了解他們在大城市的生活、婚戀和對未來的想法。讓他吃驚的是,很多人20歲出頭就已為人父母。

有數據顯示,我國現階段1980年及以後出生的新生代務工者總數約有8487萬人,占外出務工者總數的58.4%,並且都已陸續步入婚齡。

這些稚氣未脫的年輕工人們告訴賈代騰飛,他們覺得自己到了該結婚和生孩子的年紀,稀裏糊塗就在大人的撮合下結了婚,而孩子大多留在老家,由父母幫忙照看。

這些年輕人以疾風驟雨的方式完成了談戀愛、結婚、生子3個人生重要步驟。這讓賈代騰飛萌生了個想法,為這些倉促解決人生大事的年輕人拍攝婚紗照。



他提供了兩個方案,第一個是在工地拍攝,將來他們離開工廠後可以有個回憶;第二個是到影樓、或到外灘拍當下最流行的婚紗照。令賈代騰飛意外的是,絕大多數人選擇了第一種方式——在工地拍婚紗照。

年輕的夫妻們穿上婚紗和西裝,雙雙站在工作的車間裏,顯得格格不入。有人愁雲滿麵,過早步入婚姻帶來孩子教育等一係列問題。



這對夫妻有個1歲的孩子,在上海醫院看病時因肺炎夭折。夫妻倆認定是醫療事故,堅持和醫院打官司。半年後的七夕節,賈代騰飛回訪發現,女主人公已經再孕4個月,她暫停了工作,在家安胎。



老公下夜班後裹著毯子蜷縮在床上,妻子則非常安靜地坐在床沿邊。妻子的名字很有意思,叫李欠欠。事實上,她原名叫李貝貝,上戶口的村裏人字寫的太潦草,把“貝”字寫成了像欠錢的“欠”。

一個學美術的朋友看了這張照片後渾身起了雞皮疙瘩,他覺得構圖特別像一個十字架。賈代騰飛認可了朋友對照片的理解。他說,“每個人來到世上都背負著命運的十字架。”



這對夫妻原先把孩子留在老家。半年後,他們覺得不利於孩子成長,把孩子接到了上海,一家三口擠在四麵還是土坯牆的出租屋裏。



賈代騰飛在分享他倆的故事時,提到一個詞——“尊嚴”,“夫妻倆的尊嚴不是照片賦予的,而是他們努力把自己的生活過得很有尊嚴。”

照片中,他們的床被塑料簾仔細遮擋著以防灰塵,男主人在床邊鋪了條白色塑料布,這樣,他可以把鞋脫掉後,腳踩著塑料布上床休息。盡管房子簡陋,但他們過得非常有儀式感,並打理得井井有條。可以看出,夫妻倆在用心經營自己的臨時小家。



賈代騰飛印象最深的是選擇單獨拍攝婚紗照的姑娘。她是車間保管員,為人熱心,給賈代騰飛幫了好幾天忙。

後來車間主任告訴賈代騰飛,姑娘結婚了又離婚,是兩個孩子的母親。有一次工廠體檢,她的體檢單上有一個疑似腫瘤的器官陰影,婆家知道後提出離婚。婆家覺得,她可能會成為家裏的負擔。



半年後,賈代騰飛再次見她時,她一個人躲在宿舍裏。她說,實際上有很多人在追她,但她沒有從上段失敗的婚姻中走出來,還不敢去愛。

每一對夫妻都有非常特殊的故事。流水的愛情就是流水的人生,很多時候,生活就像流水線上的產品一樣按部就班,一步一步往前走。這也是賈代騰飛將這組故事取名為《流水線上的愛情》的原因。

這群年輕工人搖擺於故鄉和城市之間,處在一個非常尷尬的夾心層裏,是新時代的一個注腳。

為什麽留下我?

賈代騰飛把鏡頭從城市工廠轉向了鄉村。這些年,城市化飛速發展導致大量農村勞力湧進城市,也留下了很多留守兒童。



2015年,在重慶巫溪一個偏遠的小縣城裏,賈代騰飛碰到一對兩人三足的小姐妹。老大出生後,被父母放在火盆邊烤火,火星子引燃了繈褓,導致她手腿燒傷、終身殘疾。

不幸接二連三到來,在外打工得了塵肺病的父親也於2018年1月1日逝世,姐妹倆隻能和爺爺奶奶、媽媽相依為命。賈代騰飛在這對姐妹身上看到了“留守女童”、“殘疾”、“塵肺病”等太多中國城市化帶來的農村問題。



姐妹倆很努力,她們想通過學習來改變自己的命運。早上5點半,她們準時起床念書,每天如此。



因為村裏基建,挖斷了電線,有段時間他們得舉著火把上學。



姐妹倆站在自家陽台上時就可以看到父親的墓地。而葬在老家房子旁邊是父親的心願。



去年,有好消息傳來,老大小升初考到全校前20名,如今在縣裏上初中。2018年8月的中元節,老大把成績單燒給了父親。

戰友等你六十年

這是個跨越60年的故事。

2014年3月28日,韓國首次歸還犧牲在韓國境內的中國人民誌願軍遺骸,437具烈士遺骨被軍機運送到沈陽。



一大早就到了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的媒體記者們,等了6個多小時,才看到運送遺骸的車隊從路的盡頭緩緩開來。

這是個一閃而逝的場景,賈代騰飛在內心做了博弈,選擇待在媒體區可以標準地完成采訪任務,選擇遵從內心想法跟拍一位一早就坐在路邊的老大爺,有可能他賭贏了,也可能什麽東西都拍不到。最終,他還是遵從自己的職業判斷,把鏡頭對準了老大爺,他覺得老人身上有故事,早先時候他曾去攀談卻被老人拒絕。



運送遺骸的車隊緩緩走過,老大爺左手捏著警戒線,以立正的站姿,把帽子摘掉。這時,老人已淚流滿麵。



盡管賈代騰飛經曆過很多災難現場,看過太多生離死別,在那一刻他看到老人在流淚,他也跟著眼淚簌簌地往下落。

那幾秒鍾,賈代騰飛腦子裏閃過了無數看過的電影、聽過的歌、看過的文學作品,都是關於戰場關於生死的。

賈代騰飛強迫自己回過神,追上去問老大爺的聯係方式和家庭住址。這次,老大爺沒有拒絕,他告訴了還在流淚的賈代騰飛,隻是電話號碼說錯了一個數字。當賈代騰飛前往老大爺的住址時,老人已經離開,跟女兒住到城裏。

兩天後,賈代騰飛才和老大爺再次相見。

賈代騰飛了解到,老大爺叫曹秀湖,是第一批入朝的中國人民誌願軍,作為醫務兵,很多戰友都在他的手上或在他身邊去世。

曹秀湖老人並不確定那437具遺骸裏有沒有戰友,他隻是在報紙上麵看到了消息,就瞞著家人到了現場,默默地看一眼,再默默走掉。回去的那一天,他心情特別失落,坐反了車,家在東頭,他坐到了西頭。



曹秀湖老人離休後給組織寫了一封申請信,自願去東陵守陵,那裏埋葬了很多誌願軍戰士。他把自己的家搬到了陵園,跟老伴兩人守了15年陵園。後來年紀大了,他才搬出來。



這年清明節,賈代騰飛跟老大爺去陵園祭拜。陵園出口的路邊有一排盛開的櫻花樹,曹秀湖老人就站在樹前,抬頭看著,一言不發。這些樹是曹秀湖老人剛剛來守陵時種的。

這讓賈代騰飛想到歸有光寫的《項脊軒誌》:“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歸有光用一棵樹表達自己對亡妻的悼念,而曹秀湖老人也是借著櫻花樹,悼念著60年前逝世的戰友們。

遲到三年的全家福

這個關於中年人和孩子的故事也令人心碎。



2015年8月12日,天津港爆炸,犧牲了很多消防員,其中有湖北隨州籍的24歲的龐題。

龐題的母親方誌英情緒非常不穩定,一旦在電視上看到兒子、軍人的形象,她都會暗自垂淚。父親龐方國也是一個不善言辭的人,不知道怎樣去安慰妻子。家裏總是陷入死寂般的安靜,這種安靜讓賈代騰飛心裏發怵。

高齡夫妻決定通過試管再要孩子。他們在武漢一直做試管,失敗了3次,第4次成功了。



47歲高齡的方誌英,年輕時得過腦梗,每天要打防止血栓堵塞的藥。她的右手基本上喪失了勞動力,平時隻能用左手。試管成功,也意味著高風險的妊娠。



每到8·12前後,天津的戰友會分批到龐題家來看望。這已經成為新消防員入職後的必修課——記住離開的兄弟們,延續看望他們父母的傳統。



2017年12月13日,賈代騰飛接到電話,方誌英肚子太大了可能堅持不住了。他把夫妻倆接到了武漢,聯係了醫院。最終,剖腹產順利生下一對龍鳳胎。



雖然打了麻藥,但方誌英聽到孩子墜地後的第一聲哭泣時,眼角裏流下了淚水。



2018年初,賈代騰飛再次來到龐題家。他看到,兩個已經年近半百的父母,從零開始學習用現代的方法養孩子。



這天,龐方國再次到烈士陵園看兒子,特意給他捎了張照片。這是張全家福——龐題的製服、龍鳳胎兒女和夫妻倆,他們一家人在3年後終於在一起了。



賈代騰飛希望用照片讓鏡頭裏的人物感覺到,大家都不是美麗世界的孤兒。

我們當下生活的這片土地變化日新月異。賈代騰飛表示:“時代可以錯過我們,但是我們的照片不要錯過這個時代。”



賈代騰飛

曾供職於《都市快報》《東方早報》,現為《長江日報》報業集團視覺中心主編。曾獲中國新聞獎、中國國際新聞攝影比賽(華賽)金獎、人民攝影金鏡頭獎、第二屆全國青年攝影大賽金獎、兩次入選“徐肖冰杯”中國紀實攝影大展等;2012年入選世界新聞攝影比賽(荷賽)大師班,赴阿姆斯特丹學習,全球每年遴選12人;華為手機官方樣張攝影師、索尼青年攝影師發展計劃成員、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個人攝影書《突圍》,由中國攝影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