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部消息曝光:中南海擬定對美21字方針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更多新聞請進入文學城“東海之爭”專題頁麵


正在中國落實削減美國進口汽車關稅、恢複進口美國大豆之時,北京內部消息傳出,稱中南海已擬定對美21字方針(圖源:新華社)

自前不久的習特會開始,外界有關中國在貿易戰中屈服投降的解讀就一直不斷,並將之與中國的多種動作聯係起來。如,近日《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稱中國政府正在著手修改中國製造2025計劃,稱中國將允許外國企業更廣泛的進入中國市場。這被視為中國服軟的信號。另外,恢複購買美國大豆、降低美國汽車進入中國的關稅等,都被解讀為北京對華盛頓強硬攻勢所做的讓步。

正在此時,有北京消息傳出,北京內部已經定出針對華盛頓的21字方針——不對抗、不打冷戰、按步伐開放、國家核心利益不退讓。

分析指,麵對美國在貿易戰中的倏忽變化和不確定性,中共高層已然對貿易戰的打法有了成熟的應對方案。21字方針,與先前多有分析的,中國要以時間換取空間、以國內改革為主的應對策略也是一致的。

“不對抗、不打冷戰”

中共高層對中國的實力應該有極為明晰的判斷,現在的中國,並不具備與美國和其西方盟友對抗的實力。特別是,如果中國向世界挑明自己的態度是以牙還牙,追求與美國在貿易戰上硬碰硬,或者在互相打壓的數量級別上尋求絕對對等,那麽勢必引起美國甚至包括美國盟友對中國聯合打壓。這對於中國來說,其後果可能是災難性的。

就此而言,前蘇聯便是前車之鑒。因而,中國不會將自己打造為一個與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體製相對抗的、在各個領域都存在著“硬邊界”的、現存世界政經秩序之外的另一個相異存在。而是要在融入現有世界政治經濟秩序的基礎上,在一定程度上按照自身的發展道路所需和自身國家利益,對其進行有限度的漸進改造,這種改造既是有限度的,在時間上也不會是急於求成,以免引起在現有秩序中既得利益國家的警覺,對中國進行強力打壓。那樣的話,誰也不能保證中國不會重蹈蘇聯覆轍。

因而,中國不會主動尋求與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對抗,更不會如有些分析所認為的,中美之間要落下一道鐵幕,重新回到冷戰的狀態。且不說特朗普政府是否有如此強烈的意識形態色彩,就中國來說,也會盡力避免在話語和思維上陷入硬碰硬的“修昔底德陷阱”窠臼中。

“按步伐開放”

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年,改革開放給中國帶來的巨大變化有目共睹。對於中國來說,改革開放既是世界重新認識中國、理解中國的過程,也是中國走向世界的過程。目前來看,中國的確還有許多投資領域未對外資開放,這也意味著,中國仍有不小的發展潛力待開發。這兩年,中共高層頻繁向外界展示繼續擴大開放的政策決心。擴大對外開放,與貿易戰中美國對中國的要求實際上有重合之處,因而,一直有聲音認為,美國發起的貿易戰正在促進中國的開放步伐。

但中共高層應清楚,按步伐開放,不是一下子開得很大,否則,洶湧而來的、曾數度衝擊世界的投機資本會嚴重擾亂中國經濟秩序,同時,西方工業國家的產業資本的大量湧入,也會衝擊中國相對脆弱的產業領域。因而,中共高層或是認為,中國需要開放,但這種開放必須是可控的、漸進的,必須為中國製造業和高端產業的培育留足充分的時間,成熟一項,開放一項。

此次習特會,中國向美國承諾購買美國大豆、降低汽車關稅、保護知識產權等,試問,哪一個不是中共內部改革一直在做的?那種認為習特會是中國向美國投降,是城下之盟的觀點,顯然並未看到,這些大致仍是中國的主動選擇。外界可以將此解讀為讓步,但這種讓步不是無原則的退讓,而是要找到解決中美貿易戰之策與中國國內改革開放之需的公約數。

分析指,雖然中國製造2025從中國官方宣傳中消失,但中國不會真正放棄中國製造2025計劃背後的實質內容

“國家核心利益不退讓”

中共高層早就判斷,對於中國的發展來說,未來20年將是一個窗口期,能否抓住這個時間窗口,在國內進行政治經濟改革,同時擴大對外開放,妥善應對內外部形勢變化,決定著能否實現中共所期望的中國複興之願景。這就是中共所認為的中國的國家核心利益,一切決策必須為此種目的服務,自然,若其他國家為自身利益需要,施壓中國要其放棄核心利益訴求,對於中共來說都是不可接受的。

就如此次孟晚舟被扣事件,除本身是對中國公民人權的侵犯從而中共不會容忍外,華為在中國高技術產業中的地位,特別是其5G技術對於中國發展的重要性而言,都決定了中共不會在此項核心利益上退讓。

再如,中國政府提出的“中國製造2025”計劃,近日有消息稱中國要對其內容進行修改,以適應美國的要求。報道稱,中國將降低允許外資企業更廣泛的進入中國市場。這被解讀為中國對美國的讓步。

如果說讓步的話,的確,外資企業更多進入中國高技術領域,的確會壓縮中國企業在國內市場的參與空間;但實際上這仍是中國擴大對外開放的舉措和承諾。如果認為,中國向他國企業開放早前封閉的國內市場就意味著中國投降,要放棄中國製造2025的實質內容,恐是理解有誤。

無論是中國國內經濟轉型的需要,還是中國產業在世界產業價值鏈的上遊攀升,中國製造2025所要達到的目標都是中國不會放棄的。如果中國真的放棄了中國製造2025背後的實質訴求,那麽中國的發展將無以為繼,勢必葬送中國的發展前途。這肯定是中共不能容忍的。實際上,所謂放棄的或者說在中國官方宣傳中消失的隻是中國製造2025這個名詞,其實質內容是不會放棄的。

北京時間12月13日,就在中共政治局召開的年度經濟工作會議上,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仍在強調製造業升級的重要性,據報,會議上指中國在2019年仍然要“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推進先進製造業與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這與中國製造2025中所說的“深入先進製造業結構調整、積極發展服務型製造和生產性服務業”相比,隻是在措辭上稍作調整而已。

中美貿易戰自今年3月爆發以來,經過中美的數輪交鋒與試探,應該說,兩國都對對方在貿易戰背後的利益訴求和應對之道有了比較成熟的看法和對策,特別是對中國來說,作為被動應戰的一方,比較起特朗普(Donald Trump)政府的倏忽變化,或許是更為成熟和理智的一方。傳聞所說的21字方針,雖然是否存在這個方針有待證實,但其背後所體現的中共應對貿易戰的對策和思路,與中共高層一直以來的態度在邏輯上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