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晚舟被扣不同於中興事件 習近平不太可能出麵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華為公司(中國一家從事信息與通信解決方案的供應商,業務範圍涉及電信網絡、企業網絡、消費者和雲計算)首席財務官(CFO)孟晚舟的假釋聽證會將在加拿大當地時間12月10日下午繼續舉行。自孟晚舟在溫哥華被扣留後,輿論普遍將事件與中美貿易戰暫停、美國對中國的高科技圍堵聯係起來分析,甚至美國股市也因為中美關係再添不利因素而一度下跌。

中國方麵已經對加拿大施以強大壓力,看上去中方的目標是趕在孟晚舟被引渡美國之前恢複其自由身。圍繞孟晚舟事件,多維新聞記者采訪了美國丹佛大學約瑟夫科貝爾國際關係學院終身教授兼美中合作中心主任、美國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委員趙穗生。趙穗生表示,孟晚舟事件更大意義上是一起法律事件,加拿大法院很可能不會給予假釋。他認為,孟晚舟事件不同於此前的中興事件,由習近平和特朗普出麵進行政治調解的可能性不大。



孟晚舟假釋聽證會的結果已成全球媒體關注的焦點(圖源:Reuters)

多維:中方的施壓讓加拿大有點被夾在中美之間的意思,如果讓你預測一下,加拿大有可能放人嗎?

趙穗生
:不可能,我覺得完全沒機會。即便不再扣留孟晚舟,最多也隻是假釋。法庭判定是否準予假釋,實際上就是看當事人逃避的風險有多大,到法庭聆訊的時候她會不會出現,如果(不出現的)風險很大,假釋金就會很高很高。

多維:聽證會上辯方提出的假釋金是一百萬美元。

趙穗生
:我覺得這個一百萬美元解決不了,即使是假釋,這個金額會非常的大。因為她背後是華為公司,她是華為公司的CFO;她是中國公民,(法庭也會)怕她跑出國境。法庭不給假釋的可能性完全存在,直接放人的可能性不大。

美國和加拿大不僅有引渡協議,而且有所謂的共同執法協議,這種執法對於加拿大和美國關係來說是很正常的。中國把加拿大作為一個目標,叫加拿大直接放人是沒有道理的,也是不可能的。這是個法律問題,中國人所說的人權問題都不存在,即使把她(孟晚舟)拷起來也並不違反她的人權。

多維:中方反複強調,美國的做法是把國內法當成國際法。

趙穗生
:這一事件不存在國際法、國內法的問題,任何一個人在其他國家犯法,當事國家都有屬地管轄權。華為已經被曝出與匯豐控股的可疑交易涉嫌違反美國反洗錢法與製裁控製措施,而孟晚舟可能是直接參與者,不論她是哪國公民,美國的法律都對其有效。同樣的,如果一個美國人在中國觸犯了中國的法律,中國的法律一樣適用於他。

多維:可為什麽6年前沒有對孟晚舟采取控製措施,而偏偏選在這個時間?

趙穗生
:美國一直在追究,要知道美國的司法過程很長,而且調查過程是不公開的,所以很多人會誤以為已經沒事了,其實(司法程序)還在進行,等結果出來之後,可能會讓人吃一驚,尤其中國人會覺得吃一驚。

其實美國的司法程序很強大,程序過程是第一位的。美國也並不是這兩天才要抓孟晚舟,他早就要抓了,隻不過孟不到美國去了而已,所以美國必須在與它有執法協議的國家去抓她,而且逮捕令也不是12月1號發出來的,在之前就已經發出來,隻是需要一個他們認為方便的時候,在能夠執法的地方去行動。此前有一些網絡犯罪的例子,嫌疑人隻要一進美國,美國警方會跟蹤這些人並抓起來,這個是毫無疑問的。

在中國人看來加拿大被夾在中間,但是對於美國和加拿大而言,我的感覺是它們隻是履行一個正常過程。事情之所以變成一個很大的政治問題,因為主要是大的貿易戰背景和中美高科技競爭的背景。但是同時,事情又在很大程度上是個法律問題,這兩個問題是攪在一起的。

但是從(加拿大)執法單位的角度來講,他們隻是從執法的角度來考慮問題。就像此前針對中興的禁售令一樣,同樣既是政治問題,也是法律問題,所以最後的解決方法是政治和法律兩方麵同時出手,習近平主席給特朗普總統打了電話,特朗普本身又是一個在政治上沒有原則的人,所以他出麵幹預了,但在美國依然有很多人在爭論他的幹預是否合理。

孟晚舟事件,肯定有政治層麵的背景,但法律層麵更為主要。

多維:孟晚舟了事件會不會也像中興事件一樣,過一段時間後經過中美兩國最高領導人的協調,通過政治手段解決?
    
趙穗生
:我想不會,這次不太可能。上次芯片禁售的問題牽扯到中興公司的生存,這次是抓了華為一個高管,華為公司的運作不會受太大影響。由“老大”出麵,我覺得第一次是個“悲劇”,第二次就是個“喜劇”了,會成為大家的笑談,所以我覺得不大可能。
    
多維:可中國不會顧及國家形象的問題嗎?更不用說中國政府還要應對國內輿論的壓力。
    
趙穗生
:正好相反,如果由習近平出麵,反而對中國國家形象有很大的損害,因為中國又一次用政治幹預了司法。從目前已經披露的信息來看,美國顯然是掌握了非常確鑿的證據,曾經是華為下屬的Skycom公司,孟晚舟是直接插手的,她是CFO,美國抓她,從司法角度講是很正常的。當然,從政治上講,又會有很多很複雜的因素。

(受訪者觀點不代表多維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