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華裔物理科學家張首晟的“三重身份”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美國華裔物理科學家張首晟家人在12月6日發布聲明,確認了張首晟於12月1日去世的消息。

張首晟被曝是因抑鬱症意外去世。張首晟家人在訃告中稱,“在我們得到這一令人震驚的消息時,我們對大家的支持與慰問深表感謝。”

張首晟是斯坦福大學物理係、電子工程係和應用物理係終身教授、美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外籍院士。他還在2017年獲得中國國家科學技術獎勵。

2007年,張首晟發現了“量子自旋霍爾效應”,獲當年《科學》評選成為“全球十大重要科學突破”之一。基於對上述領域和對拓撲絕緣體的研究,張首晟已包攬歐洲物理獎、美國物理學會巴克萊獎、國際理論物理學中心狄拉克獎、尤裏基礎物理學獎和富蘭克林獎章。

2009年,張首晟入選中國的“千人計劃”,並被清華大學特聘為教授,開始為北京方麵效力。張首晟2013年獲聘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他還是已入籍中國的科學家楊振寧的弟子。

2017年7月21日,美國華裔科學家王康隆、張首晟和中國科學家寇煦豐在《科學》刊發論文稱,終於發現手性馬約拉納費米子的存在。團隊將其命名為“天使粒子”。

而除“頂級物理學家”的身份外,張首晟還是“科學少年”、“投資人”。

據陸媒報道,1963年,張首晟出生在上海。那時還沒開始文革,但是66年開始的文革也讓他的學上的有一搭沒一搭,喧鬧寬敞的黃浦江邊,卻放不下一張書桌。沒辦法,他隻能躲到閣樓裏去。白天就在學校看著“各種領袖語錄和最高指示”,隻有晚上回家以後時間才是他的。或者說,是屬於他家閣樓的。似乎每一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類似閣樓的奇妙地方。張首晟在閣樓裏發現了他爺爺的大學畢業證書,還有許許多多稀奇古怪的書,從康德到黑格爾,從達芬奇到羅丹,從楊振寧到李政道,從藝術到科學。那個年代,讀書是沒用的,甚至是危險的。愛讀書的孩子有可能會被扣上走資派的帽子。還好張首晟有個閣樓。他的童年就都放在了閣樓裏,放在了那些看起來毫無意義的書本裏。讀書,有時候隻是一種本能。隻有自由而無限製的讀書,才是真正的讀書。

1976年,他的父親給他買了一套高中自學教科書,數學物理化學等等一應俱全。就靠這套書,兩年後的1978年他居然就通過了高考。當然,那是文革後恢複高考第一屆。這一年他才15歲。

後來張首晟說:“我的初中學校很差,如果按部就班再讀普通高中,也許結果就和今天不一樣了,人生的成就總是跟你一些十字路口上的選擇有關。”

那次高考,允許初中生參加,每個區隻有10個名額。張首晟曾說:“伯父的大學畢業年冊對大學有著生動的描寫,我從小就非常盼望大學生活。雖然我是初中生,但當時的環境下,高中生也不比我擁有更多的知識,所以還是有些信心的。”但是如果通不過,那就沒機會上高中了。這是張首晟人生裏的第一次冒險。經過討論,他的爸媽同意了他。就這樣,一不小心,高考後他就進入了他爺爺曾經待過的地方,複旦大學。那年高考改變了很多人的命運,包括張首晟。

在複旦,他隻上了一年學。因為他的高考成績非常優秀,一進學校就已經被內定成了赴德國留學的人選。

在柏林自由大學學習的時候,張首晟把大統一理論當成了自己的學術目標。因為這是愛因斯坦努力一生的事業,也是楊振寧的領域。但是當他真的成為楊振寧的弟子時,楊振寧卻不支持他的想法。在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楊振寧先生推薦張首晟去搞凝聚態物理。理由是這玩意方興未艾,發展特別快,很適合年輕人去搞一搞。而這並非楊振寧的領域。

雖然最初大惑不解,但是張首晟還是去做了。1987年,在孤身出國7年後他終於獲得了博士學位。畢業後他並沒有立刻去申請教職,而是到了IBM做高級研究員。此時他在半導體領域已經深耕多年,頗有建樹,也受到了當時為斯坦福大學物理係主任的朱棣文賞識。於是隨後1993年他就到了斯坦福,1996年年僅33歲的張首晟就被評為了斯坦福終身教授。

2006年,張首晟提出了拓撲絕緣體理論的材料實現方案。何謂拓撲絕緣體?簡單的說,首先它是個絕緣體,整體是不導電的。但是在這個物體的邊緣或者表麵,總是有一些會導電的區域。這種邊緣導電特性可以在一定條件下穩定存在,由於其中不同運動方向的電子自旋方向相反,通過電子的自旋就可以傳遞信息。在此之前首先提出了量子自旋霍爾效應。當然這也是張首晟首先預測存在的。

因為這兩項理論發現,張首晟在2010年拿到了歐洲物理學會頒發的歐洲物理獎,2012年拿到了美國物理學會頒發的凝聚態物理最高獎奧利弗巴克利獎和狄拉克獎,後又拿到了美國的富蘭克林獎。

在斯坦福,張首晟不但是教授,還聯合創辦了華源科技協會,在斯坦福擔任創業導師,更是天使投資人,曾經成功投資就多家創業公司。2013年又與中關村發展集團合作創立了丹華資本,專注於投資斯坦福背景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