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隨時可能在南海爆發衝突 雙方立場都如此堅定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更多新聞請進入文學城“東海之爭”專題頁麵

參加南海軍演的中國海軍艦隊,2018年4月12號 路透社采用第三方圖片                         

中美舉行安全戰略對話之際,美國紐約時報發表文章,警告中美兩國貿易爭端惡化兩國關係,對中美在南海降溫起反麵作用。北京和華盛頓之間的對抗主要集中在中國對幾乎整個南海的領土主張以及美國挑戰它的企圖。雙方的立場都如此堅定,以至於任何化解或避免對抗的妥協行為似乎都不太可能恐致衝突升級。

據紐約時報報道,今年 9月,美國驅逐艦“迪凱特號”與一艘中國軍艦在南海險些相撞。兩國海軍沒有就防止衝突升級的基本行為準則達成協議。中國軍艦先是在遠處警告美國驅逐艦正走在南海的一條“危險航道”上。然後,它快速逼近,雙方的距離近到了危險的程度。在氣氛高度緊張的幾分鍾裏,衝突似乎一觸即發(電視劇)。

美國軍艦“迪凱特號”(Decatur)拉響了汽笛。中國人沒有理會。相反,中國軍艦準備拋下大型減震墊來保護自己的船。其中一名美國水兵說,他們“想把我們擠開”。

報道據一名以匿名為條件詳述此次事件的美國高級官員稱,9月的那個清晨,在那片風平浪靜的熱帶水域,“迪凱特號”向右急轉舵,避免了一場災難的發生  它可能會嚴重損壞雙方的船隻,導致兩邊的人員出現傷亡,令兩個核大國陷入一場國際危機。

兩艘軍艦之間的距離不到45碼(約合41米),這是美國海軍對中國在南海的軍事集結提出質疑以來,雙方最險的一次接觸。9月30日的衝突凸顯出美國指揮官所擔心的,即在這條存在爭議的航道上,雙方對峙進入了一個危險的新階段,但在這個階段,甚至沒有就防止衝突升級的基本行為準則達成冷戰式協議。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南海問題專家布倫丹·泰勒(Brendan Taylor)表示:“在亞洲緊張形勢一觸即發的地方,正在展開一場懦夫博弈。”他認為,“衝突發生隻是時間問題,”泰勒說。他還認為這樣的事件存在升級變成更大危機的可能。

報道說,美國國防部長吉姆·馬蒂斯和中國國防部長魏鳳和周五在華盛頓舉行會晤,討論緩和南海的緊張局勢。但雙方似乎都不準備做出讓步。

貿易戰以及美國副總統邁克·彭斯(Mike Pence)上月在一次演講中宣布美國將對中國采取更強硬立場,都不利於雙方采取行動緩和圍繞該航道的緊張局勢。

盡管存在風險,但雙方似乎都不準備做出讓步。

美國海軍作戰部長約翰·M·理查森上將(Adm. John M. Richardson)在9月的虛驚一場後警告,美中“將在公海更加頻繁地相遇。”

特朗普政府去年要求海軍對中國的領土主張采取更多行動,並更頻繁地派遣軍艦前往中國建造的人工島附近海域,這些人工島有機庫、跑道、深水港,最近還部署了近程導彈。華盛頓最近還要求盟國提供軍艦參與這項任務。

“為了應對這種情況,我認為中國將不得不采取必要的措施,增加美國及其他有關國家做出這種挑釁行為的代價,”位於海口的中國南海研究院院長吳士存說;他的話往往反映中國海軍的觀點。“否則,挑釁方的行動指揮更加頻繁、更加肆無忌憚。”

然而,與迪凱特驅逐艦幾近相撞表明了雙方兵戈相見的危險性。

報道說,事件發生時,載有300名船員的迪凱特驅逐艦正在南薰礁12海裏內航行,這是中國自2014年擴大並武裝的這片海域裏的兩座露頭。載有相似數量海員的中國驅逐艦“蘭州”號從它後麵加速並超過了它。

紐約時報說,關於事情經過的描述是基於對美國官員的采訪,以及英國國防部向南華早報(South China Morning Post)發布的視頻,美國國防官員稱該視頻是真實的。

隨著中國部署更多的飛機和船隻來挑戰美國在該地區的主導地位,這種近距離接觸可能會變得更加頻繁。美國方麵表示,去年太平洋地區的美中船隻及飛機在空中及海上發生了18起不安全事件,比往年略有增加。

2016年,一位美國海軍軍官在位於南海的“錢塞勒斯維爾”號導彈巡洋艦上。中國對幾乎整個海域都提出了領土主張。分析人士說,中國和美國在南海地區缺乏關於遊戲規則的協議會增加發生致命事故的風險。

2001年,中國一架戰鬥機和美國一架EP-3偵察機在海南島附近相撞,造成一名中國飛行員死亡,兩國關係因此惡化了數月。兩國政府後來同意設置一條軍方熱線來處理此類事故,但這一渠道並不完全有效。

在冷戰期間,華盛頓和莫斯科遵循“海上事故協定”(Incidents at Sea Agreement),或多或少管理了兩國海軍的運作方式。但美國與中國間的海軍競賽是不同的。當時,莫斯科和華盛頓希望確保公海航行自由,以使兩個國家都能追求其全球利益。

據紐約時報說,然而,北京和華盛頓之間的對抗主要集中在中國對幾乎整個南海的領土主張以及美國挑戰它的企圖。雙方的立場都如此堅定,以至於任何化解或避免對抗的妥協行為似乎都不太可能。

迪凱特驅逐艦的使命是指出公海向所有人開放,中國聲稱為主權領土的12海裏區域不符合國際法。中國人認為,海牙常設仲裁法院(Permanent Court of Arbitration)於2016年定義的國際法不適用。

2014年,美國和中國以及其他國家簽署了《海上意外相遇規則》(Code for Unplanned Encounters at Sea),該準則效仿了早期與蘇聯簽訂的協議的各個方麵,並闡明了對抗相關條款。

但新加坡拉惹勒南國際研究學院(Rajaratnam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的海事專家高瑞連(Collin Koh)表示,該守則是自願的,並沒有解決領海的基本問題以及誰可以去哪裏的問題。他認為,“這更像是紳士的協議。”

上周,理查森敦促中國“恢複對共識準則的一貫遵守”,他說這將“盡量減少導致局部事件和潛在升級的誤判的可能性”。

事實上,他是在要求中國船隻不再充當南海的領主。70年來,美國在太平洋掌握著無可爭議的權力,現在它擔心其船艦和船員處於守勢,這令對抗的感覺進一步增強。

今年5月,美國印度太平洋司令部司令菲利普·S·戴維森(Philip S. Davidson)向國會表示,中國“有能力在除了與美國開戰外的任何情況下控製南海”。

這導致了對海軍戰略和支出優先事項的重新評估。特朗普政府在推動海軍在南海做更多事情的同時卻在減少投入,而中國的投入在增加。

2017年,中國擁有317艘戰艦和潛艇,而美國海軍擁有283艘。雖然有60%的海軍在太平洋,但總體力量較小,意味著在中國周邊地區部署的兵力也會較少。

一位美國軍方高級官員稱,五角大樓的一項預測顯示,到2025年,中國軍方的戰鬥機將增加30%,航空母艦將從目前的兩艘增加到四艘。該預測稱,預計中國還將擁有更多的導彈驅逐艦、先進的海底戰鬥係統和超音速導彈。

太平洋艦隊情報和信息部門主任戴爾·F·裏利奇(Dale F. Rielage)撰寫的題為《我們如何輸掉太平洋戰爭》的虛構敘述,反映了美國對北京的海軍現代化的擔憂,該文在一份海軍官方期刊上發表。

文章描繪了美國海軍在太平洋地區可能出現的黑暗結局。

紐約時報說,作者以2025年的軍事調度形式撰寫此文,哀歎海軍如何被迫“拆用飛機、部件和人員”,並懷疑它是否能夠“爬”回西太平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