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前隻賣出7張票,如今卻成票房超60億的黑馬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開心麻花出品喜劇《烏龍山伯爵》

鳳凰網娛樂訊(文/Echo 采訪/二十二島主) 這個國慶檔對於開心麻花來說並不輕鬆,被寄予厚望的承上啟下之作《李茶的姑媽》並未取得預期的成績,關於價值觀和話劇電影化的質疑與爭議再一次撲麵而來。看來延續了3年的銀幕“麻花熱”,確實需要降降溫了。

但這並不妨礙麻花事業版圖的擴張,如今的開心麻花已經從當年隻能賣出7張票的小劇場,走到了更大的舞台上,舞台劇、電影、綜藝、網劇,還有未來將延伸出的音頻劇等模式,麻花的產業鏈正在不斷擴大與優化,它已經成為了內地最大的喜劇生態係統之一,通過IP孵化、演員培養、品牌裂變等多種方式,為喜劇市場不斷輸出新鮮的血液。

不過對於“麻花人”自己來說,每個人的心態都出奇地平靜,和他們的交流中可以感覺到,他們的姿態放得很低,提到的最多的詞往往就是“幸運”和“感恩”,他們表示開心麻花即使做的再大,歸根到底還是一個能帶給大家快樂的喜劇團隊,這是初衷,不會忘記。

雖然《李茶的姑媽》票房與口碑失利,但明年的春節檔仍將是麻花的天下,新作《日不落酒店》已經定檔大年初一,而同一天上映的兩部新片《飛馳人生》和《瘋狂的外星人》主演都是沈騰,所以走到電影院裏,觀眾仍能感受到麻花的熱度與魅力,也許經過這一次的小挫敗,他們能做到更好的自我總結與完善。

今年適逢開心麻花成軍十五周年,鳳凰網娛樂獨家專訪了幾位開心麻花的幾位功勳演員,以及幕後推手——總經理劉洪濤,聽他們分享屬於自己的“麻花故事”,重走開心麻花創業15載之路,看新晉“喜劇之王”是如何在爭議聲中誕生的。



沈騰憑卓別林形象奪得第一季《歡樂喜劇人》總冠軍

從隻賣出7張票到喜劇舞台的“話事人”

開心麻花正如他們故事中所塑造的主人公們一般,在一開始並不走運。

2003年,遇凱、田有良、張晨,三個分別來自北大、中戲和南開三所名校的畢業生湊在了一起,那時候中國的影視業還不算蓬勃,三個人本打算合夥開一家影視公司。可惜出師不利,正好遇上了席卷全國的非典,想要拍電視劇的想法無奈隻得中斷。



開心麻花董事長張晨

還好田有良在中戲時曾經導演過一部話劇《翠花,上酸菜》,口碑票房都不錯,三個人想著,既然這條路不通,幹脆做話劇試試吧,於是以這個故事為藍本,開心麻花的第一部話劇《想吃麻花現給你擰》誕生了。

開演之前,開心麻花團隊租下了中戲的千人劇場——逸夫劇場,還仿照百老匯的模式,一口氣預定了40場演出。看上去“萬事俱備”,可惜東風遲遲未至。話劇開演後的進展並不順利,雖然請來了當時已經成名的何炅、謝娜來做主演,但《想吃麻花現給你擰》的票房還是慘淡得讓人不忍回想。



《想吃麻花現給你擰》的海報,除了中間的何炅和謝娜,還有左三的沈騰

《想吃麻花現給你擰》的首輪演出演了多少場,就虧了多少場,最慘的一次,竟然一晚上隻賣出了七張票。北京那個下著雪的夜晚給現在已經功成名就的沈騰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他在采訪中回憶說,“麻花的六個領導當時就站在雪地裏,等著那七個買了票的觀眾來,給他們退票,因為根本演不起。”

很快,張晨又帶領著開心麻花團隊開始了《想吃麻花現給你擰》的第二輪演出,地點從中戲換到了海澱劇場。終於,在中關村,開心麻花遇見了自己的第一次機遇。在優質的口碑、適中的票價、年輕白領的娛樂需求等多重因素的影響下,《想吃麻花現給你擰》爆了。最火爆的時候,上座率接近100%,和僅僅賣出七張票的時候“判若兩劇”。

張晨的堅持是有效果的,開心麻花的第一部話劇成功了,第二部、第三部接踵而至,團隊趁熱打鐵,在每年年底推出一部賀歲喜劇:2004年的《麻花2·情流感》、2005年的《麻花3·人在江湖飄》……開心麻花發展的速度比很多人想象的都要快。



年輕時的沈騰,還真是小鮮肉一枚

市場有了,人才自然也不能少。《李茶的姑媽》主演黃才倫和我們分享了自己加入開心麻花的故事,頻頻提到的一個詞是“命運”。的確,如今在麻花團隊裏能獨當一麵的演員們,當初在加入這個組織時,好像都在冥冥之中有著一種宿命感,巧合的是這種“宿命”都與沈騰有關。

開心麻花尋找演員的重要途徑是中戲、軍藝和舞台,馬麗就是這麽被沈騰找來的。加入開心麻花前,馬麗在林兆華戲劇研修班讀了一年,每天跟著濮存昕一起演話劇。沈騰就是在人藝的小劇場話劇舞台上發現了馬麗,能演喜劇的女演員本來就不多,麻花的成員們覺得馬麗在這方麵有些潛力,就把她招了過去。



艾倫與宋陽

宋陽則是2005年時,自告奮勇給沈騰打電話,提出想要加入麻花的。宋陽從2003年就開始看開心麻花的戲劇,每部都看過五場以上,畢業後他給自己的師哥沈騰打電話說,自己想進開心麻花學習一會兒,“幹什麽都行。”艾倫是2006年的時候,被彭大魔導演介紹來開心麻花的,一下子就連著演了《倒黴阿翔》和《瘋狂的石頭》兩部喜劇。沈騰參加《歡樂喜劇人》時,艾倫成為了金牌助演,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現在也已經是很搶手的影視喜劇人才。



黃才倫

和上麵的“前輩”們相比,黃才倫算是開心麻花的“新人”,他直到2009年才正式加入麻花。但在2005年,沈騰剛開始排練《瘋狂的石頭》時,他就已經開始跟著麻花的成員一起出謀劃策了。那時候他大三,大概還想不到十幾年後自己也能成為開心麻花的第四部電影作品《李茶的姑媽》的男主角。

就這麽一邊在劇場裏發掘人才,一邊靠著師兄師弟的推薦,開心麻花搜羅了一大批熱愛喜劇的演員。從2008年開始,他們在每年一部賀歲話劇的基礎上,推出一係列日常演出的劇目,但一切卻沒有那麽順利。黃才倫在采訪中回憶說,那時候自己剛畢業加入開心麻花,中國的話劇市場還不像現在這麽成熟,演話劇的收入十分堪憂,“甚至可以說是比較困難”,演員們都是靠著熱情和一股衝勁兒堅持了下來。



開心麻花總經理劉洪濤

即便有些艱難,但開心麻花團隊堅持的始終是讓每一個包袱好笑。我們探班開心麻花公司的那天,可以聽到辦公室裏常常傳來創作團隊讀劇的聲音,開心麻花現任總經理劉洪濤在采訪中也提到,團隊這些年最重要的兩項任務就是研究喜劇和研究觀眾,每一場表演後都會詳細地研究和記錄觀眾的反應,再以此為根據,改進每一個“笑點”。

推出常態劇目之後,開心麻花慢慢培養出了一批固定觀眾,演出量和從前相比也大了很大。黃才倫提到,那時候他一年的演出量可以達到二百二三十場。也許是怕我們不理解這個數字背後的含義,黃才倫又解釋道:“一年演200多場話劇表演,等於說我這都沒有休息,就是一直在演。”當然,從另一個層麵來說,開心麻花能給演員創造如此之大的演出量也能說明當年其在北京、乃至全國的受歡迎程度,“正常的話劇表演,一部戲演20場,就了不得了。你很難想象一個演員在一年可以演200場話劇,這是什麽劇團,這不是劇團,這是開心麻花。”



令開心麻花打開春晚市場的《今天的幸福》,“郝建”深入人心

劉洪濤在回憶麻花這些年的發展曆程時,用了“幸運”這個詞來概括。2011年,開心麻花迎來了一個“靈光乍現”的轉折點——小品。那時候,開心麻花在北京的話劇市場上已經風生水起,可小品對他們來說,還是一個完全陌生的領域。在那以前,小品界當之無愧的“話事人”還是趙本山領銜的“趙家軍”。幸運之神很顯然在這時候再次眷顧了開心麻花,從2012年開始,常年獲得春晚小品類節目一等獎的趙本山和“趙家軍”退出了春晚。第一次上春晚的開心麻花,抱著“必死”的心態,走過了四輪正式審查,最終帶著《今天的幸福》成功登上春晚舞台。

和話劇市場相似,有了第一次的成功,之後的路途就變得順利了許多,從《今天的幸福2》到《扶不扶》,開心麻花漸漸成為了春晚舞台上的常客。2013年的一句“打敗你的不是天真,是無鞋”成了當年的一句網絡流行語,讓沈騰和馬麗真正走紅全國,開心麻花這個名字也從一個小眾的話劇公司走到了大眾的麵前。



沈騰和馬麗是開心麻花最早令觀眾熟知的演員

小品讓開心麻花變得更為主流,又一個改變公司命運的決定發生在2012年。張晨在看完《泰囧》之後和麻花的幾位創始人說:“怎麽樣,哥幾個,咱們以後是不是得把電影當作一個正兒八經的事?”從那一刻起,麻花開始與電影產生關聯。

從不被看好的“驢”到票房超60億的“黑馬”

《驢得水》對劉洪濤來說,像是一個賭注。

電影上映之前,幾乎沒有人看好這個項目。從公司內部到一些合作的圈內好友,大家都一致地勸劉洪濤放棄《驢得水》。畢竟和《夏洛特煩惱》這樣爆笑又貼近觀眾生活的作品相比,玩起黑色幽默的《驢得水》看起來可完全沒有大賣的品相。更何況,這部原著話劇的出品公司並不是開心麻花,也沒有大家熟悉的沈騰、馬麗等麻花演員加持,要將它改編成電影放上大銀幕,其中的難度可想而知。甚至還有人直接給劉洪濤潑冷水說:“這個電影你就別想票房了,在北京、上海找幾個影院,能放幾場就幾場。”劉洪濤聽著這些善意的勸解,心裏卻滿是不服氣。在他和張晨看來,開心麻花是一家喜劇公司,《夏洛特煩惱》式的爆笑是其中一個類型,《驢得水》所代表的黑色喜劇為什麽就不能屬於這個範疇呢?就憑著這股子“一意孤行”的勁兒,劉洪濤帶著開心麻花實現了《驢得水》的影視化。



《驢得水》中的張一曼成為了大家熱議的銀幕形象

最終,《驢得水》收獲了1.72億票房,豆瓣評分8.3分,是豆瓣2016年最高分的華語電影。當然,也是開心麻花到現在為止,口碑最優秀的一部電影。

上映前打下的那些賭,劉洪濤幾乎全贏了。

故事回到做電影這條路的最開端,劉洪濤和他的團隊還沒有那麽大膽,對於當時的開心麻花來說,做電影這件事麵臨著兩個很大的難關:電影觀眾的需求是什麽,又該如何將舞台語言轉化為鏡頭語言。盡管那時候麻花已經擁有了自己獨特的喜劇風格和人群受眾,但如何才能讓這種屬於麻花的風格在鏡頭前找到“舒服”的表達方式還是給開心麻花團隊出了一個大難題。這樣的糾結同樣發生在演員身上。黃才倫在聊到話劇與電影表演的區別時,也坦言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表演藝術,話劇更多的是輪廓性的表演,每一個包袱都可以抖得大開大合,但電影的鏡頭可以拉得非常近,觀眾能關注到演員細微的表情和對動作的處理,這就要求演員要控製表演的尺度。



《夏洛特煩惱》火了,也捧紅了非麻花演員尹正與王智

研究學習了好半天,開心麻花選擇了一直以來廣受觀眾好評的《夏洛特煩惱》作為試水之作。在劉洪濤看來,和開心麻花別的作品一味追求爆笑不同,《夏洛特煩惱》的內核是一個很溫暖的故事,適合各年齡階段的觀眾觀看,再加上沈騰、馬麗等“台柱子”作為主演,劉洪濤覺得開心麻花向電影業進軍的時候到了。

有些戲劇性的是,《夏洛特煩惱》上映期間最大的對手,恰好就是刺激到麻花下定決心做電影的《泰囧》續集《港囧》。上映後,劉洪濤很緊張網絡上對於電影的評價,前三天每天都盯著豆瓣,一條條評論讀下去,長的短的、好的壞的,就好像曾經很多次,他在話劇演出時,坐在台下記錄觀眾的笑點一樣。

很幸運地是,一切都像劉洪濤預期的一樣,那些在話劇劇場裏被觀眾們驗證過無數次的笑點在鏡頭前同樣奏效了,《夏洛特煩惱》在觀眾中取得了很好的口碑,票房也逐漸逆襲,最終超越了“前輩”《港囧》,以黑馬之姿拿下了2015年國慶檔的票房冠軍。



《夏洛特煩惱》的成功,是主創團隊們始料未及的

“話劇”的前身幫助了開心麻花,卻也給它們帶來了麻煩,劉洪濤和團隊之前擔心的問題的確出現了。《夏洛特煩惱》和《驢得水》上映後,有很多觀眾對電影裏過於濃厚的話劇感提出了質疑。劉洪濤對此特地跑去知乎,在“如何評價電影《驢得水》?”這個問題下寫了4000多字的回答,從場景、鏡頭、演員表演等等方麵回應了“《驢得水》缺乏電影感”的質疑。在開心麻花團隊看來,《夏洛特煩惱》和《驢得水》同樣有電影感,隻不過是“戲劇性強的電影感”罷了。



《西虹市首富》是開心麻花一次成功的“裂變”

懷著這樣的理念,麻花在2017年的國慶檔推出了《羞羞的鐵拳》,票房22.13億,重現甚至是超越了2015年國慶檔的輝煌戰績;2018年暑假參與製作的《西虹市首富》,票房25.46億,國慶檔嚐到了甜頭的麻花在暑期檔也占據了自己的一席之地,出品電影票房已經超過60億。值得一提的是,《西虹市首富》的最大投資方是西虹市影視文化有限公司,創始人則是《夏洛特煩惱》的兩位導演閆非和彭大魔,麻花實現了一次成功的“裂變”。



沈騰儼然已成為下一個喜劇電影接班人

電影之外,麻花在綜藝、網劇方麵也有了一定的發展,沈騰領銜的開心麻花團隊在2015年奪得了第一屆《歡樂喜劇人》的總冠軍,曾經的"台柱子"沈騰如今儼然已經成為了中國喜劇電影的新任接班人,明年大年初一就有《瘋狂外星人》和《飛馳人生》兩部由他主演的電影上映。而艾倫、宋陽、黃才倫,這一批在《夏洛特煩惱》裏還隻能擔任配角的演員,也慢慢地在《羞羞的鐵拳》和《李茶的姑媽》等電影中擔起了大梁。

一切超乎想象地順利。

從口碑滑鐵盧到價值觀的爭議

“屌絲為了逆襲不擇手段,每個人都為了錢毫無底線。”

“用低級的性別觀念製造老套的笑料,電影手法落後。”

“物化女性,把反智主義貫徹到底。”

如果劉洪濤這次在《李茶的姑媽》上映後一如既往地認真翻看豆瓣、貓眼評論的話,他也許會被源源不斷的差評驚訝到。

當然,這些關於價值觀的質疑並不是從《李茶的姑媽》開始的,在《夏洛特煩惱》剛上映時,就有許多觀眾和影評人以“三觀不正”為理由批判開心麻花。



《李茶的姑媽》價值觀再引爭議

劉洪濤對於這些關於價值觀的質疑首先是感到不理解,在他看來,從《夏洛特煩惱》到《李茶的姑媽》,開心麻花的價值觀一直非常“正”,《驢得水》是為了鞭笞人性的懦弱、自私、貪婪,《羞羞的鐵拳》則非常勵誌和陽光。之所以在電影裏表現壞的、醜的、惡的東西,隻是為了批判它,但每個故事的核心都是真善美的世道人心,“比如說《李茶的姑媽》對於這種拜金的批判,我是在批判拜金。有對比才有傷害,如果我就在這兒憑空地罵拜金,那拜金在哪兒呢,什麽是拜金?怎麽拜金?都不知道,我怎麽能批判它,這個我覺得是對我們的一個誤解。”

聽到“俗”這樣的評價,他又表現出一絲不服氣,他反複和我們強調,開心麻花所追求的是“通俗”,而絕非“低俗”。至於“接地氣”這個詞,劉洪濤更是不太認同,在他看來,麻花的成員和作品就生活在“地氣”裏,“其實我們認為自己就是普通大眾的一員,我們就生活在普通大眾之中,然後你能夠和大眾真的同呼吸共命運,你快樂著他的快樂,你痛苦著他的痛苦,也夢想著他的夢想,然後替他們發出聲音,這樣的作品才能被他們接受,才有共性。”



劉洪濤認為開心麻花的俗是“通俗”而非“低俗”

當然,在電影上映前和我們說這些的劉洪濤可能想象不到,“價值觀”問題對開心麻花的口碑反噬會來得這麽快。上映半個月後,《李茶的姑媽》豆瓣評分已經跌到5.1分,不及格。更讓人驚訝的是,一向在票房方麵所向披靡的開心麻花這次似乎也暫時性地失利了,半個月僅僅5.8億的票房遠遠不如同期的《無雙》,甚至隱隱有被偏文藝向的《影》超過的趨勢。很顯然,這一切並不太符合劉洪濤和開心麻花團隊對這部作品的預期。

在劉洪濤的計劃裏,《李茶的姑媽》之後,開心麻花的版圖原本應該進一步地拓展,可能會有不依托於話劇的原創電影劇本,也可能會開發出新的喜劇產品,讓觀眾“在上班路上也能聽一段”。

但《李茶的姑媽》的失利,顯然讓這一切的推進不再那麽順理成章,或許對於開心麻花這個已經走過了十五年的團隊來說,如今也到了該想一想前路何在的時候了。畢竟,不是每一個屌絲逆襲的故事都能像電影一樣,走過“起承轉合”就走到“迎娶白富美”的人生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