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官媒齊發聲 "私營經濟離場論"過度恐慌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在中國,自媒體文章引起輿論轟動的事情十分常見,學術界“百家爭鳴”也是常事,但最近,一篇自稱資深金融人士的吳小平在自媒體平台上發了一片名為《吳小平:中國私營經濟已完成協助公有經濟發展的任務,應逐漸離場》的文章後,引起了網友的廣泛討論,甚至多家中共黨媒一齊發聲,口徑一致地批評作者“荒謬”,為何中共黨媒會如此敏感?


汪洋出席民營企業家座談會,鼓勵民營企業發展(圖源:VCG)

1

一石激起千層浪 “私營經濟離場論”遭口誅筆伐

這篇火到被全網刪除的文章稱,“私營經濟不宜繼續盲目擴大,一種更加集中、更加團結、更加規模化的公司混合製經濟,將可能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的新發展中,呈現越來越大的比重”。

吳小平在文中提出,他的這個結論源於對世界局勢的分析,他認為,“國與國的競爭態勢開始倒退向百年前的重商主義,美國等一批西方發達國家開始有意識的對中國進行圍堵”,對此,他給出的對策是:“麵對當今國運之爭,當前強國之戰,國家必須集中財力、物力和人力,必須統籌發展,必須令行禁止。”

這篇言論一經發出便激起了全民大討論,網友觀點主要分為三類:一類認為“學術界的觀點是政策的先導,改文章或許是在中共的授意下發出的”;一類認為“這種觀點反映了一些私營企業的恐慌,自己苦心經營的一切會付諸東流”;還有一類表示“不可思議,認為該言論甚為荒謬,不足稱道。”

原本是一場網友和網友之間的自由討論,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篇文章的論調竟然引起了中國各大官方媒體的注意。

先是《新京報》發表《“私營經濟應離場論”是“不懂曆史不懂經濟不懂全球化”的譫妄之語》一文,稱 “文章嘩眾取寵,是不懂中國曆史,不懂國情,不懂全球化之奇談怪論。”

隨後,《經濟日報》發表《高度警惕“私營經濟離場”這種奇葩論調》,認為“這無疑是逆改革開放潮流而動、企圖開曆史倒車的危險想法。”

《人民日報》微信公眾號、《證券日報》和中國青年網等官方媒體紛紛轉載《經濟日報》的這篇評論,集體發聲批駁該言論邏輯荒謬、奇葩論調、值得警惕。

隨後,《人民日報》在北京時間9月14日發表時評《踏踏實實把民營經濟辦得更好》將“私營經濟離場論”定調為流言:“在當前的形勢下,企業家群體更應該不為流言所動,相信國家政策的穩定性,踏踏實實把民營經濟辦得更好。”

2

官媒齊發聲 是過度緊張還是輿論糾偏

按常理來看,一篇自媒體賬號的言論並不會引起太大波瀾,但這篇文章之所以能各大官媒的“高度重視”,側麵說明了這個論調在當前社會環境下,代表著一部分人的隱憂。

一部分人認為,中國的私營經濟正在發展壯大,像阿裏巴巴、華為這樣的大企業,手中握有現金技術和巨額資本,其社會影響力甚廣,中國素以“公有製經濟為主體”,做得好的民營企業也許會被“收割”為國有,這種現象一旦發生,非公有製經濟就會遭遇毀滅式打擊。

這種論調產生的根本原因在於,一方麵,中國的內外環境在近年來發生了深刻變化,在貿易戰、匯率波動、A股低迷、稅改等因素的多重影響下,民營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發展受限,非公有製經濟沒有國家資本的庇護,不確定性加大。另一方麵,中國的各項政策頻繁變動,未來不確定性加大,政府的公信力正遭受質疑。

而中國的官方媒體在輿論中享有較高權威,一定程度上代表著中國政府的官方態度,對輿論聲音做出回應,也是官方媒體的必要任務。大量官媒之所以如此敏感,就是希望能在第一時間回應輿論場上的質疑,消除私營企業心中的顧慮。 中國官媒的根本任務在於宣傳,在釋疑解惑的同時,有必要適時宣傳兩個“毫不動搖”,即“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製經濟”和“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非國有經濟的發展”。

正如《人民日報》所言,麵對困難,不是讓民營經濟“逐漸離場”,而是要通過改革逐步解決問題,讓民營經濟在“挑戰—應戰”中發展得更好。